换热器板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14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热器板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制冷系统中使用的换热器板。
背景技术
在换热器中,换热壁面越薄其传热阻力越小,然而薄板强度低在使用过程中承受 流体压力容易变形。在流道内流道越平滑,流体形成层其传热膜系统小,传热效率低。而在 板式换热器中,特别是用于制冷的板式换热器,因表面光滑,水受重力作用快速向下流动, 不易形成均勻的水膜,不利于换热。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变形,换热效率高的 换热器板流道结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 由两块单板叠焊组成,两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流体流道,在流道区域内有多个由所述两块单 板向中间重叠焊接在一起形成的焊点,使流道成为蜂窝状结构。为便于在焊接后水压膨胀时不把焊点撒开,在所述焊接点周围有一圈焊接圆圈是 两块单板重叠但未焊接部分,形成膨胀时模具夹紧施力点。所述流道内的焊接圆圈呈等边三角形均勻分布,以保证流体流动时形成均勻的紊流。所述焊接圆圈的直径可以为10-12mm,焊接宽度可以为0. 8-1. 5mm。所述单板的厚度可以为 0. 8mm、1. 0mm、1. 2mm、1. 5mm 或 2. 0mm。所述换热器板流道结构,所述两块单板之间还设置有连续焊点形成流通隔离带, 使流道形成回转走向。所述回转走向的流道宽度可以为等宽的多条,或不等宽的两条。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由于采用两块单板组成,两块单板通过激光叠 焊的方式,在两块单板之间均勻分布的焊接圆圈外膨胀成为流通通道,这种流通通道呈蜂 窝式的网络结构受力好,结构性强,采用较薄的钢板也能够在使用中不会发生变形,而且制 冷剂的流动为紊流,制冷剂的流动阻力小,传热效率高,易于水膜的分散,水易形成膜态均 勻流动,换热效率高,利于制冰产量的提高。

图1为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局部放大图;图4为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方式一本实施例为压差供液制冰制冷水板流道结构,如图1、2和3所示的换热器板流道 结构,其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上设有流道,所述板体的流道两口分别与回气管1与供液管 2连通。所述板体由两块单板3、4激光叠焊组成,两板之间的膨胀形成的间隙形成流体流 道,在流道区域内有多个由所述两块单板向中间重叠焊接在一起形成焊点,焊接点周围有 一圈焊接圆圈5,该焊接圆圈是两块单板重叠但未焊接部分形成的,多个均勻焊圆圈使流道 成为蜂窝状结构。两块单板之间的焊接圆圈5呈等边三角形均勻分布,在焊接圆圈5外的单板之间 膨胀成为流通通道6。此种换热器板片的单板厚度为0. 8mm、1. OmmU. 2mm、1. 5mm或2. Omm 的不锈钢薄板,通过激光叠焊,再经成型模具水压鼓胀成型。焊接圆圈5直径为10-12mm, 激光焊接宽度(指焊痕)为0. 8-1. 5mm,圆圈5中心间距根据其承受压力情况分别为40mm、 60mm和90mm,对应最大工作承受压力为25bar、20bar和5bar。水压鼓胀高度根据最大工 作承受压力情况分别为9mm、13mm和14mm,对应最大工作承受压力为25bar、20bar和5bar。 两单板中间通过连续焊点在形成三条流通隔离带7,使流道形成回转走向,三条流通隔离带 7的使液体在流通通道内呈折返方式流通。实施方式二本实施例为重力供液制冷制冰水板流道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流 通隔离带7为一条,两个流道一侧宽一侧窄,宽侧连接供液管2,窄侧为回气管1,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三本实施例为液泵供液制冰(制冷水)板流道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 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流通隔离带,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流道设计采用蜂窝式的网络结构,力学受力好,结构性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 生形变。2、流道设计采用蜂窝式的网络结构,制冷剂的流动为紊流,制冷剂的流动阻力小, 传热效率高。3、蜂窝式的网络结构易于水膜的分散,水易形成膜态均勻流动,换热效率高,利于 制冰产量的提高。
权利要求一种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由两块单板叠焊组成,两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流体流道,其特征在于在流道区域内有多个由所述两块单板向中间重叠焊接在一起形成的焊点,使流道成为蜂窝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焊接点周围有一圈 焊接圆圈,该焊接圆圈为两块单板重叠但未焊接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圆圈呈等边三角 形均勻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圆圈的直径为 10-12_,焊点直径为0. 8-1. 5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单板 之间还设置有连续焊点形成流通隔离带,使流道形成回转走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走向的流道宽度 等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走向的流道为不 等宽的两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板是厚 度为 0. 8mm> 1. 0mm、1. 2mm、1. 5mm 或 2. Omm 的不锈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由两块单板叠焊组成,两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流体流道,在流道区域内有多个由所述两块单板向中间重叠焊接在一起形成焊点,使流道成为蜂窝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板流道结构受力好,结构性强,在使用中不会发生变形,而且制冷剂的流动为紊流,制冷剂的流动阻力小,传热效率高,而且易于水膜的分散,水易形成膜态均匀流动,换热效率高,利于制冰产量的提高。
文档编号F28F13/12GK201653230SQ20102011036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刘楷, 周国均 申请人:重庆远雄制冷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