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911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交换芯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芯体。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日益普及,但一般只具有制冷、制热等基本功能, 为了减少能量损失,人们一般习惯性地将房间密闭,导致室内产生的不良气体,不能有效地排到室外,污染室内环境,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人们不但对室内温度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室内空气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传统的换新风方式是打开门窗,但会造成能量的巨大浪费。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换新风的机器,其所采用的热交换芯体一般是平行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传统的热交换芯体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片10,当空气流过芯体时,空气层只能上下两层气流层与散热片10接触进行传热,中间气流层会平行流出,导致热交换芯体换热效率低下,因此,开发高效热交换芯体已成为迫切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热交换芯体。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热交换芯体,包括多层间隔叠置的散热片,相邻散热片边缘设有折边结构,每一散热片包括片体、凸面及凹面,凸面和凹面交错间隔并排排列在片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凸面为半圆形的凸球面,凹面为半圆形的凹球面。进一步地,所述凸面及凹面皆为长条形、具有圆弧面的形状。进一步地,相邻两层散热片的凹面和凸面对称分布。进一步地,相邻两层散热片的凹面和凸面错位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折边结构由相邻散热片边缘叠置后经多次弯折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芯体具有左右端侧和前后端侧;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在其左右端侧分别连接有折边结构,在其前后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的前后端侧分别连接有折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芯体具有左右端侧和前后端侧;在左右端侧,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在其中一端侧连接有折边结构,在其另一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的相应端侧连接有折边结构;在前后端侧,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在其中一端侧连接有折边结构,在其另一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的相应端侧连接有折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上设有凸面和凹面,当空气层流入热交换芯体时,通过凸面、凹面形成旋涡气流,打乱空气层流现象,并增大空气流通速度,使流通空气与散热片充分相接触进行换热,从而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

[0014]图1为一种传统的热交换芯体空气流动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交换芯体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交换芯体左右端侧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交换芯体前后端侧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热交换芯体中散热片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热交换芯体中相邻两散热片之间折边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相邻两散热片之间折边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热交换芯体左右端侧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热交换芯体前后端侧的示意图。图10为图3中热交换芯体空气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2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热交换芯体100,其包括多层间隔叠置的散热片120。相邻散热片120分别形成新风通道130及排风通道140,新风通道130与排风通道140交叉,彼此间通过散热片120隔开。散热片120 —正一反地层叠构成热交换芯体 100。具体地,如图5所示,散热片120包括片体122、凸面124、凹面126。凸面IM和凹面1 交错间隔并排排列在片体122上。本实施例中,凸面IM可以为半圆形的凸形球面, 凹面1 可以为半圆形的凹形球面。相邻两层散热片120的凹面1 和凸面IM可以对称分布,如图3所示。此外,相邻两层散热片120的凹面1 和凸面IM也可以错位分布。相邻两散热片120之间采用折边结构150连接密封,以杜绝空气渗漏。折边结构 150可由相邻散热片120边缘叠置后经过多次弯折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折边结构150为五层卷边结构。组装时,可将相邻散热片120的边缘叠置在一起,并使其中一层散热片120的边缘突伸出另一散热片120的边缘,然后,先将边缘突出的部分弯折包裹叠置于另一散热片120上,再将两层散热片120同时弯折一次即可形成上述折边结构150。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折边结构150a可以为六层卷边结构。其中,折边结构150可通过将相邻散热片120的边缘连续向内弯折形成。热交换芯体100具有左右端侧和前后端侧。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120在其左右端侧分别连接有折边结构150,在其前后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120的前后端侧分别连接有折边结构150。图8及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热交换芯体200的左右端侧,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120在其中一端侧连接有折边结构150,在其另一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120的相应端侧连接有折边结构150。在热交换芯体200的前后端侧,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120在其中一端侧连接有折边结构150,在其另一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120的相应端侧连接有折边结构150。图10为图3中热交换芯体空气流动示意图。当空气层流入热交换芯体100时,通过球面凸面124、凹面1 形成旋涡气流,打乱空气层流现象,并增大空气流通速度,使流通空气与散热片120充分相接触进行换热,从而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同时,由于折边结构15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杜绝空气渗漏,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芯体不仅可家用,同样还可适用于工业设备。上述实施例中,凸面124、凹面1 采用半圆形球面,其表面为圆弧过渡,对气流无阻力,气流流通效果较好。凸面、凹面的形状并不限于半圆形球面,其也可以是呈长条状、具有圆弧面的形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芯体,包括多层间隔叠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相邻散热片边缘设有折边结构,每一散热片包括片体、凸面及凹面,所述凸面和凹面交错间隔并排排列在所述片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为半圆形的凸球面,所述凹面为半圆形的凹球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及凹面皆为长条形、具有圆弧面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散热片的凹面和凸面对称分布。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散热片的凹面和凸面错位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结构由相邻散热片边缘叠置后经多次弯折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体具有左右端侧和前后端侧;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在其左右端侧分别连接有所述折边结构,在其前后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的前后端侧分别连接有所述折边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体具有左右端侧和前后端侧;在左右端侧,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在其中一端侧连接有所述折边结构,在其另一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的相应端侧连接有所述折边结构;在前后端侧,两两相邻的两层散热片在其中一端侧连接有所述折边结构,在其另一端侧则分别与各自相邻的另一层散热片的相应端侧连接有所述折边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芯体,包括多层间隔叠置的散热片,相邻散热片边缘设有折边结构,每一散热片包括片体、凸面及凹面,凸面和凹面交错间隔并排排列在片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上设有凸面和凹面,当空气层流入热交换芯体时,通过凸面、凹面形成旋涡气流,打乱空气层流现象,并增大空气流通速度,使流通空气与散热片充分相接触进行换热,从而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F28F3/10GK202188783SQ20112023507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5日
发明者齐口, 龙腾 申请人:齐力制冷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