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0050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尤其适用于湿热流体交换热量,并能回收利用冷凝液体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工农业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大量含有热能和有用物质的流体被以废物排放,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而且造成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在烟叶烘烤生产中,尽管烤烟房的设计已由过去的立式烤房转变为密集式烤房,节能效果得到了提高。但是现有技术的密集式烤房依然存在能源利用不充分,燃煤燃烧不完全的工艺环节,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和效益提升空间。比如在烟叶烘烤后段工序,即定色和干筋工序段会产生大量的湿热气体,现有技术是直接外排,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热量和水的损失与浪费。开发一种能够回收这类湿热流体非常必要,尤其能用于烤烟加工工艺中的湿热气体中的热量和水的装置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尤其适用于湿热流体交换热量,并能回收利用冷凝液体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主体和换热组件,所述的主体为热流体通道,其内部设置换热组件,换热组件两端分别与热流体通道密封连接,且内管一端为换热介质进口端连通主体外部,另一端密封于换热介质收集管内。本实用新型采用间接换热结构,使得湿热流体的热量能够被流经换热组件内冷流体所吸收,冷流体变为热流体作为新热源加以利用。对于湿热气体,可用干空气回收其热量,湿气体中水被冷凝后流入冷凝液收集槽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 不仅可以回收热能,还能回收冷凝后液体。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图2为图1之左视图;图3为图2之俯视半剖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液双回收实施例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图中1-主体;2-换热组件;3-换热介质收集管;4-遮雨罩;5-冷凝液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广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1和换热组件2,所述的主体1为热流体通
3道,其内部设置换热组件2,换热组件2两端分别与热流体通道密封连接,且内管一端为换热介质进口端连通主体1外部,另一端密封于换热介质收集管3内。所述的换热组件2之内管为平行且交错排列的高导热性薄壁管组,与湿气流向交叉或垂直。所述的换热组件2由翅片管或翅片管组构成。图4示出了设置液体回收装置的实施例。所述的主体1之湿气通道的出口端下方设置冷凝液收集槽5。所述的冷凝液收集槽5底部设置冷凝液收集管。所述的换热组件2之换热介质进口端设置调节栅。所述的换热组件2之换热介质进口端上方设置遮雨罩4。所述的主体1之湿流体出口端设置尾气收集管。本实用新型不仅适合于液体间的换热,也适合气体间的换热,以回收利用湿热流体种热能和液体。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采用间接热交换方式,使得湿热流体通过换热组件2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回收湿热流体中的热量,热流体直接流入冷凝液收集槽5中。对于湿热气体,经换热组件2与换热介质换热后,热量被吸收,液体被冷凝后进入冷凝液收集槽5中。下面以烟叶烘烤过程中湿热气体的回收利用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将本实用新型接到烤烟房的排湿口上,以空气作为换热介质,换热后的干热气体被输送到烤烟室内气体循环系统中作为烟叶烘烤热源加以利用。湿热气经过换热后其中的水分冷凝成水流入冷凝液收集槽5,可以温水方式加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特点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安装便捷;2、热回收效率高,湿热流体中6(Γ80%的热量可被换热介质所吸收利用,其中的水分80%被冷凝收集利用;3、换热后的尾气可被二次收集利用,比如作为收集液体的二次热源再对液体进行加热,进一步热能回收利用率。
权利要求1.一种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包括主体(1)和换热组件(2),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1)为热流体通道,其内部设置换热组件(2),换热组件(2)两端分别与热流体通道密封连接,且内管一端为换热介质进口端连通主体(1)外部,另一端密封于换热介质收集管 (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组件 (2)之内管为平行且交错排列的高导热性薄壁管组,与湿气流向交叉或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组件 (2)由翅片管或翅片管组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1)之湿气通道的出口端下方设置冷凝液收集槽(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凝液收集槽(5)底部设置冷凝液收集管。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组件(2 )之换热介质进口端设置调节栅。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组件(2 )之换热介质进口端上方设置遮雨罩(4 )。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 (1)之湿流体出口端设置尾气收集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热流体热能交换及回收装置,包括主体(1)和换热组件(2),所述的主体(1)为热流体通道,其内部设置换热组件(2),换热组件(2)两端分别与热流体通道密封连接,且内管一端为换热介质进口端连通主体(1)外部,另一端密封于换热介质收集管(3)内。本实用新型采用间接换热结构,使得湿热流体的热量能够被流经换热组件(2)内冷流体所吸收,冷流体变为热流体作为新热源加以利用。对于湿热气体,可用空气回收其热量,湿气体中的水被冷凝后流入冷凝液收集槽(5)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不仅可回收热能,并可同时回收冷凝液体并可回收尾气。
文档编号F28F17/00GK202254968SQ2011203203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卫立辉, 周建伟, 张俊, 普小云, 欧晓昆, 潘杰, 韩永康 申请人:云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