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116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闭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热交換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用于对铸造、制冷、冶金等设备冷却的闭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在鋳造、制冷、冶金等行业需要对设备进行冷却,现有的ー类冷却方法是采用液体换热的方式,利用喷淋装置把水喷洒在换热管上对换热的液体进行冷却。但采用喷淋装置冷却时,喷淋出来的水容易使换 热管外壁结水垢,影响换热效果。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572710U,于2010年9月8日公告的一种喷淋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接头、水箱、多个第二旋转接头和喷嘴,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ロ,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ロ,所述第一旋转接头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每个所述出水ロ上连接一个所述第二旋转接头,每个所述第二旋转接头上安装有ー个所述喷嘴。虽然该专利提高了喷淋冷却的效率,但喷嘴中的水喷洒在换热管上时,容易使换热管外壁结水垢,影响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ー类喷淋装置冷却方法容易使换热管外壁结水垢、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提供ー种能够有效地对需冷却设备进行冷却、避免换热管外壁结水垢、更加节能的闭式冷却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闭式冷却塔,包括与需冷却设备相连的循环水箱,还包括闭式冷却塔本体,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内部设置有盘管式散热器,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的进水口通过循环泵与循环水箱相连,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的回水口与需冷却设备相连,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下部设置有通气窗,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顶端设置有至少ー个风机。需冷却设备与循环水箱相连,通过循环水箱提供变热的工作流体。工作流体通过循环泵进入闭式冷却塔本体内的盘管式散热器中,通过闭式冷却塔对盘管式散热器中的工作流体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工作流体回流到需冷却设备,构成一个循环回路。闭式冷却塔本体外部的冷空气通过通气窗由闭式冷却塔本体的下部进入塔内,再由闭式冷却塔本体顶部的风机排出到塔外,形成空气循环回路。在这ー过程中,冷空气带走盘管式散热器所散发出的热量,对盘管式散热器中的工作流体进行冷却,而且能够避免盘管式散热器外壁结水垢。作为优选,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包括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所述的第二盘管位于第一盘管上方,所述的第一盘管的进水ロ与循环泵相连,第一盘管的回水ロ与第二盘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的第二盘管的回水口与需冷却设备相连。盘管式散热器由第一盘管和第ニ盘管构成,第一盘管与第二盘管相连,増大了盘管式散热器中管道的总长度,进而増大了盘管式散热器的换热面积,提升了闭式冷却塔对工作流体的冷却效果;而且采用两个盘管更加便于运输。[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均通过盘管式散热器支架固定设置在闭式冷却塔本体内。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通过盘管式散热器支架固定在闭式冷却塔内,盘管式散热器支架可以采用PVC材料制作,不会对盘管式散热器的散热造成不利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底端边缘设置有冷却塔支架。闭冷却塔本体通过底部边缘的冷却塔支架固定在地面上,使闭式冷却塔与地面间隔开。作为优选,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的侧面和底面上均设置有通气窗。闭式冷却塔本体的底面和四个侧面均设置有通气窗,増大了空气流动量,提高了冷却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风机为无动カ风机。无动カ风机是利用自然界的自然风速推动风机的涡轮旋转及闭式冷却塔内外空气对流的原理,将任何平行方向的空气流动,加速并转变为由下而上垂直的空气流动,以提高室内通风换气效果的ー种装置。采用无动カ风机对闭式冷却塔内进行换风,使闭式冷却塔更加节能。作为优选,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中相连两根横向直管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的夹角为0-30度。由于盘管式散热器中相连两根横向直管之间设置有0-30度夹角,闭式冷却塔不需要使用时,便于盘管式散热器中的工作流体回流到循环水箱中。在气温较低时,能够避免盘管式散热器中残留有工作流体造成盘管式散热器爆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闭式冷却塔具备下述优点1、在闭式冷却塔本体底部和侧面均设置通气窗,増大了空气流动量,提高了闭式冷却塔的冷却效果,采用空气冷却避免盘管式散热器外壁结水垢;2、盘管式散热器是由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构成,増大了盘管式散热器的总长度,进而增大了盘管式散热器的换热面积,増大了冷却效果;3、风机采用无动カ风机,使闭式冷却塔更加节能。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闭式冷却塔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的侧视图。图不说明1_闭式冷却塔本体,2_盘管式散热器,21-进水口,22-回水口,23-第ー盘管,24-第二盘管,25-横向直管,3-循环水箱,4-循环泵,5-通气窗,6-风机,7-盘管式散热器支架,8-冷却塔支架,9-需冷却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I :如图1、2所示,一种闭式冷却塔,包括闭式冷却塔本体I和循环水箱3,循环水箱3的上端与需冷却设备9相连。循环水箱3用于提供变热的工作流体,循环水箱3下端连接有循环泵4。闭式冷却塔本体I内安装有盘管式散热器2,盘管式散热器2通过盘管式散热器支架7固定在闭式冷却塔本体I上,盘管式散热器支架7采用PVC材料制作。盘管式散热器2是由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构成,第二盘管24位于第一盘管23的上方。第一盘管23的进水口 21通过循环泵4与循环水箱3相连,第一盘管23的回水口 22与第二盘管24的进水口 21相连通,第二盘管24的回水口 22直接与需冷却设备9相连。在第一盘管23的进水ロ 21处安装有压カ表10,通过压カ表10实时监测流入盘管式散热器2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盘管式散热器2中相连两根横向直管25之间具有10度夹角。如图3所示,闭式冷却塔本体I的底部边缘通过冷却塔支架8固定支撑在地面上,使闭式冷却塔本体I与地面隔开。在闭式冷却塔本体I的底面和四个侧面均开设有通气窗5,位于闭式冷却塔本体I侧面的通气窗5靠近闭式冷却塔本体I的下部。通气窗5上均匀密布有通气孔,通气窗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闭式冷却塔本体I上。在闭式冷却塔本体I的顶部安装有两个风机6,风机6采用无动カ风机。工作流体通过循环泵4流入第一盘管23,再经过第二盘管24后流入需冷却设备9,最終回流到循环水箱3中,构成ー个循环回路。在这ー过程中,闭式冷却塔本体I外部的冷空气通过通气窗5由闭式冷却塔本体I下部进入塔内。工作流体流经盘管式散热器2时,通过盘管式散热器2散发热量,使进入塔内的冷空气通过位于闭式冷却塔本体I顶部 的风机6排出到塔外,并带走盘管式散热器2散发出来的热量,构成空气冷却循环。采用空气换热方式对盘管式散热器2内的工作流体进行冷却,避免盘管式散热器2外壁结水垢而影响散热。盘管式散热器2由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构成,增大了盘管式散热器2的总长度,进而增大了盘管式散热器2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闭式冷却塔本体I的底面和四个侧面均安装有通气窗5,増大了空气流动量,提高了换热效果。采用无动カ风机使闭式冷却塔更加节能。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闭式冷却塔,包括与需冷却设备(9)相连的循环水箱(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式冷却塔本体(1),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I)内部设置有盘管式散热器(2),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2)的进水口(21)通过循环泵(4)与循环水箱(3)相连,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2)的回水口(22)与需冷却设备(9)相连,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I)下部设置有通气窗(5),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I)顶端设置有至少ー个风机(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2)包括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所述的第二盘管(24)位于第一盘管(23)上方,所述的第一盘管(23)的进水口(21)与循环泵(4)相连,第一盘管(23)的回水口(22)与第二盘管(24)的进水口(21)相连,所述的第二盘管(24)的回水口(22)与需冷却设备(9)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盘管(23)和第二盘管(24)均通过盘管式散热器支架(7)固定设置在闭式冷却塔本体(I)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I)底端边缘设置有冷却塔支架(8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I)的侧面和底面上均设置有通气窗(5)。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6)为无动力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2)中相连两根横向直管(25)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的夹角为0-3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对铸造、制冷、冶金等设备冷却的闭式冷却塔。该闭式冷却塔,包括与需冷却设备相连的循环水箱,还包括闭式冷却塔本体,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内部设置有盘管式散热器,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的进水口通过循环泵与循环水箱相连,所述的盘管式散热器的回水口与需冷却设备相连,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下部设置有通气窗,所述的闭式冷却塔本体顶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机。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有效地对需冷却设备进行冷却、避免换热管外壁结水垢、更加节能等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F28D1/047GK202361843SQ20112044052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丁建, 范建文 申请人:宁波思创水冷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