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809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包括多个冷凝器组、内循环水箱、内循环水泵和散热板,所述冷凝器组采用多个冷凝器串联,冷凝器组间相互并联,所述冷凝器带有翅片,且设有风机,所述散热板背后焊接有多根铜管,所述内循环水泵把冷却液从所述内循环水箱中抽出,送入所述冷凝器组,所述冷凝器组再将低温的冷却液送入散热板后的铜管中进行热交换,高温的冷却液被送回所述内循环水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闭式循环,几乎无需补充;紫铜板后的铜管能在铜板上交错迂回,这样不易出现功率元件散热不均匀的情况。
【专利说明】一种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大功率电力电子整流装置对冷却系统的要求很高,现有的用铝合金作为散热板产品成本比较高、工艺复杂费时且散热效果不佳。风冷冷凝器中铜管多数是并联进出,流量大,热交换时间短,对泵的功率及扬程的要求高。用自来水作为冷却水的系统对管路会造成腐蚀,且不环保。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过硬、安全可靠的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包括多个冷凝器组、内循环水箱、内循环水泵和散热板,所述冷凝器组采用多个冷凝器串联,冷凝器组间相互并联,所述冷凝器带有翅片,且设有风机,所述散热板背后焊接有多根铜管,所述内循环水泵把冷却液从所述内循环水箱中抽出,送入所述冷凝器组,所述冷凝器组再将低温的冷却液送入散热板后的铜管中进行热交换,高温的冷却液被送回所述内循环水箱。
[0005]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风机出口处的外部冷却装置,所述外部冷却装置由与喷淋水箱连通的喷淋泵、喷嘴和湿膜加湿器组成,所述喷嘴与喷淋泵连接,所述湿膜加湿器位于喷嘴口处。
[0006]优选地,所述散热板为紫铜板。
[0007]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08]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闭式循环,几乎无需补充;利用紫铜板作为散热板,散热效果优于铝合金散热板;紫铜板结合铜管焊接,作为散热板,随意性强,适合整流电源多样性生产的需求;紫铜板后的铜管能在铜板上交错迂回,这样不易出现功率元件散热不均匀的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多个冷凝器组、内循环水箱、内循环水泵和紫铜散热板,所述冷凝器组采用多个冷凝器串联,冷凝器组间相互并联,所述冷凝器带有翅片,且设有风机,所述散热板背后焊接有多根铜管,所述内循环水泵把冷却液从所述内循环水箱中抽出,送入所述冷凝器组,所述冷凝器组再将低温的冷却液送入散热板后的铜管中进行热交换,高温的冷却液被送回所述内循环水箱。还包括安装在风机出口处的外部冷却装置,所述外部冷却装置由与喷淋水箱连通的喷淋泵、喷嘴和湿膜加湿器组成,所述喷嘴与喷淋泵连接,所述湿膜加湿器位于喷嘴口处。喷嘴将水从微孔内雾化喷出,淋在湿膜加湿器上,风机的进风空气通过湿膜被加湿,细小的水颗粒落在翅片上更容易挥发带走热量。
[0012]在使用过程中,冷却液闭式循环,几乎无需补充;利用紫铜板作为散热板,散热效果优于铝合金散热板;紫铜板结合铜管焊接,作为散热板,随意性强,适合整流电源多样性生产的需求;紫铜板后的铜管能在铜板上交错迂回,这样不易出现功率元件散热不均匀的情况。
[0013]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冷凝器组、内循环水箱、内循环水泵和散热板,所述冷凝器组采用多个冷凝器串联,冷凝器组间相互并联,所述冷凝器带有翅片,且设有风机,所述散热板背后焊接有多根铜管,所述内循环水泵把冷却液从所述内循环水箱中抽出,送入所述冷凝器组,所述冷凝器组再将低温的冷却液送入散热板后的铜管中进行热交换,高温的冷却液被送回所述内循环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风机出口处的外部冷却装置,所述外部冷却装置由与喷淋水箱连通的喷淋泵、喷嘴和湿膜加湿器组成,所述喷嘴与喷淋泵连接,所述湿膜加湿器位于喷嘴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功率内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为紫铜板。
【文档编号】F28F21/08GK103687430SQ20121034992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安树森 申请人:天津市信诺创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