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及其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06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及其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及其组合体。
技术背景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的不同,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其中板翅式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是当今散热器中最为理想的两种换热器。但是,现有的板翅式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也还存在以下缺陷如逆流板翅式换热器难以做到纯逆流微通道换热方式,而微通道换热器却难以做到纯逆流大流量的换热;板翅式换热器由于设有导流片和封头,因而其体积大,结构复杂,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且在流体分配上还欠理想;而对于微通道换热器来说,其处理流量不大,且采用错流换热,微通道侧尽管流程较长,实际上后面段流程效率非常低。用于烘干或空调表冷器,其风出ロ温度不是很高或很低,也就是风的利用率非常低,这样就加大了风机输出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实现均匀分配,处理流量大,换热效率高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及其组合体。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包括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所述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内设有用于不同流体的流通渠道A、流通渠道B,所述流通渠道A与流通渠道B以所在面平行的方式交替排列,所述流通渠道B的一端为流体进ロ,另一端为流体出ロ,所述流通渠道A包括与流通渠道B平行的纵向流通渠道,所述纵向流通渠道的一端通过横向分流渠道与位于换热単元本体左侧上部的进ロ相连,所述纵向流通渠道的另一端通过横向汇流渠道与位于换热単元本体右侧下部的出口相连。进ー步,还设有分流槽和汇流槽,所述分流槽与所有同横向分流渠道相连的进ロ相连,所述汇流槽与所有同横向汇流渠道相连的出口相连。进ー步,所述分流槽及与之相应的汇流槽至少为两个。进一歩,所述流通渠道B的蜂窝孔的断面形状可为圆形,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进ー步,所述流通渠道A可采用水力直径为O. 3 1_的微通道、通道直径为I 3mm的细通道或通道直径为3 6_的中细通道形式。进ー步,所述流通渠道B的进出口所在端面分别设有连接法兰。一种用所述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制成的组合体,由两个以上的所述蜂窝板翅式换热器以分流槽、汇流槽上下对应的方式组合而成,所有分流槽的进ロ分别与分流总管相连,所有汇流槽的出ロ分别与汇流总管相连。 进ー步,所述蜂窝板翅式换热器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本实用新型可以低成本实现均匀分配,且换热器横截面流体流速可达到均匀ー致,可提闻换热系数,其闻效散热性,可以直接使广热机组或广冷机组效率提闻30%以上。当它作为散热器时,它可以高效地把管道输送过来的热量散到房间去,而流出散热器的温度可以尽可能低,这样就可以使回流的水以较低温度所造成的较大温差在锅炉里获得更多热量,以降低烟道排气温度,同时可以降低锅炉出口温度,这样也就达到节能目的。当把它用作表冷器时,它的回水温度会变得更高,这样可以使蒸发器温度升高,压カ同样也升高,从而使压差变小,其压缩机电机输出功率也会降下来,从而达到节能目的。由于流体导热性能远非金属导热能力强,它们主要是依靠对流方式来达到换热目的的,所以减小流体的厚薄可以增强其湍流,即采用微通道(水力直径O. 3 Imm)形式可极大地提高换热器性能(换热系数、温度效率等)。当然,也可通过采用细通道(通道直径I 3mm)或中细通道(通道直径3 6_)来处理粘稠度大的液体或有悬浮 粒子的液体。与现有微通道换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阻力要小得多,这是因为现有微通道换热器是诸多微通道串接起来,其通道流程过长,冷却的风流程短,这不仅増加了流体的阻力,而且通道流程过长效率并不高。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它是由诸多微通道并列起来,这不仅可以使流体减薄增强换热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大流量的换热,其冷却的风侧流程较现有的微通道长得多,这样不仅是增加风的利用率,減少风机输出功率,还可使风的出口温度更加接近另ー侧流体的进ロ温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较好,安装及清洗方便,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阻力小,处理流量大,换热效率高,可实现纯逆流换热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实施例I參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所述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内设有用于不同流体的流通渠道Al、流通渠道B2,所述流通渠道Al与流通渠道B2以所在面平行的方式交替排列,所述流通渠道B2的一端为流体迸ロ,另一端为流体出ロ,所述流通渠道Al包括与流通渠道B2平行的纵向流通渠道(图中未示出),所述纵向流通渠道的一端通过横向分流渠道(图中未示出)与位于换热単元本体左侧上部的进ロ相连,所述纵向流通渠道的另一端通过横向汇流渠道(图中未示出)与位于换热単元本体右侧下部的出口相连。还设有分流槽3和汇流槽4,所述分流槽3与所有同横向分流渠道相连的进ロ相连,所述汇流槽4与所有同横向汇流渠道相连的出ロ相连。所述分流槽及与之相应的汇流槽可为多个,以使流通渠道A中可通过两种以上的流体,则通过流通渠道B中的流体可同时完成对两种以上的流体进行冷却。所述流通渠道B2的蜂窝孔形为圆形。所述流通渠道Al采用微通道(水力直径O. 6mm)0若处理粘稠度大的液体或有悬浮粒子的液体,可采用细通道(通道直径2_)或中细通道(通道直径4_)形式,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2參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流通渠道B2的蜂窝孔形为三角形。当然,所述流通渠道B的蜂窝孔形也可为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3參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所述流通渠道B2的进出ロ所在端面分别设有连接法兰5。 实施例4參照图4,本实施例由三个如实施例2所述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以分流槽、汇流槽上下对应的方式组合而成,所有分流槽的进ロ分别与分流总管6相连,所有汇流槽的出ロ分别与汇流总管7相连。所述纯蜂窝板翅式换热器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8。
权利要求1.ー种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包括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所述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内设有用于不同流体的流通渠道A、流通渠道B,所述流通渠道A与流通渠道B以所在面平行的方式交替排列,所述流通渠道B的一端为流体进ロ,另一端为流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渠道A包括与流通渠道B平行的纵向流通渠道,所述纵向流通渠道的一端通过横向分流渠道与位于换热単元本体左侧上部的进ロ相连,所述纵向流通渠道的另一端通过横向汇流渠道与位于换热単元本体右侧下部的出ロ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分流槽和汇流槽,所述分流槽与所有同横向分流渠道相连的进ロ相连,所述汇流槽与所有同横向汇流渠道相连的出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及与之相应的汇流槽至少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渠道B的蜂窝孔形为圆形,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渠道A采用水力直径为O. 3 Imm的微通道、通道直径为I 3mm的细通道或通道直径为3 6mm的中细通道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渠道B的进出ロ所在端面分别设有连接法兰。
7.一种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制成的组合体,其特征在干由两个以上的所述蜂窝板翅式换热器以分流槽、汇流槽上下对应的方式组合而成,所有分流槽的进ロ分别与分流总管相连,所有汇流槽的出口分别与汇流总管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翅式换热器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
专利摘要一种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及其组合体,该换热器包括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所述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内设有用于不同流体的流通渠道A、流通渠道B,所述流通渠道A与流通渠道B以所在面平行的方式交替排列,所述流通渠道B的一端为流体进口,另一端为流体出口,所述流通渠道A包括与流通渠道B平行的纵向流通渠道,所述纵向流通渠道的一端通过横向分流渠道与位于换热单元本体左侧上部的进口相连,所述纵向流通渠道的另一端通过横向汇流渠道与位于换热单元本体右侧下部的出口相连。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蜂窝板翅式换热器的组合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实现均匀分配,阻力小,处理流量大,换热效率高。
文档编号F28D9/00GK202420248SQ2012200424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刘小江 申请人:湖南创化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