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板及风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686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板及风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板及风帽。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项高效、清洁燃烧技术,通过炉内燃烧技术的改进,降低S02、NOX排放量,作为洁净煤技术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供热及电力市场对循环流化床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锅炉布风板上风帽的技改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热效率,风帽上小孔风速是布风板装置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风帽是流化床锅炉维持炉内合理的两相流动,并能确保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板及风帽,它能降低·S02、NOX的排放量,确保锅炉的安全及经济运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板及风帽,包括放渣管孔,风帽孔,其特征在于布风板上设置有风帽;所述的风帽采用钟罩式的圆顶,风帽四周径向设置有小孔,每个风帽设置有小孔3-8个,小孔直径为7mm,且小孔从上至下设置为三排交差均匀分布;所述的布风板上设置有放渣管孔及风帽孔,布风板上风帽孔的开孔率为5%,节距为风帽帽沿直径的I. 5倍。本实用新型风帽耐磨性能好,不会产生漏渣现象,风帽小孔不易堵塞,检修清理方便;布风板在入炉煤的粒径分布不变的情况下,气流对床层底部颗粒的冲击力越大,扰动应越强烈,从而有利于粗颗粒的流化,降低了冷渣的含碳量,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达到了降低S02、N0X的排放量,确保锅炉的安全及经济运行的目的。


图I是布风板零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I.放渣管孔,2.风帽孔,3.风帽,4.布风板,5.风帽帽沿,6.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板及风帽,包括放渣管孔1,风帽孔2, 其特征在于布风板4上设置有风帽3 ;所述的风帽3采用钟罩式的圆顶,风帽3四周径向设置有小孔6,每个风帽设置有小孔3-8个,小孔6直径为7mm,且小孔6从上至下设置为三排交差均匀分布;所述的布风板4上设置有放渣管孔I及风帽孔2,布风板4上风帽孔2的开孔率为5%,节距为风帽帽沿5直径的I. 5倍。具体实施时,风帽的改造一般要涉及到原来锅炉中的布风板情况、设计的布风板开孔率、布风板阻力、风帽孔出风速度以及送风机的额定压力等诸多条件和因素。根据不同的炉型改造设计,并参照改造前的布风板阻力和实际运行情况,一般要保证布风板阻力适当,设计阻力过大会增加风机电耗,设计过小则会降低风帽出口风速并影响流化质量,因布风板阻力设计过低会出现临界流化风量过大或不流化的情况。为了降低改造成本,并使改造简单易行,还要考虑改造后的风帽的布置,是否需要在布风板上重新开孔的问题,一般应尽量在原来开孔的基础上进行。另外,风帽在炉床内的布置和风帽本身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风帽的材质配方对风帽的使用寿命和设备安全使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本实用新型布风板是由20_厚的钢板制作而成;风帽小孔采用四周径向开孔,每个风帽上设置3-8个小孔,小孔直径为7mm,且小孔从上至下设置为三排交差均匀布置,例如在第一排径向均布3个小孔,第二排交差设置2个小孔,第三排交差均布设置3个小孔。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 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板及风帽,包括放渣管孔(1),风帽孔(2), 其特征在于布风板(4)上设置有风帽(3);所述的风帽(3)采用钟罩式的圆顶,风帽(3)四周径向设置有小孔(6),每个风帽(3)设置有小孔3-8个,小孔(6)直径为7mm,且小孔(6)从上至下设置为三排交差均匀分布;所述的布风板(4)上设置有放渣管孔(I)及风帽孔(2),布风板(4)上风帽孔(2)的开孔率为5%,节距为风帽帽沿(5)直径的I. 5倍。
专利摘要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板及风帽,包括放渣管孔,风帽孔。在布风板上设置有风帽;所述的风帽采用钟罩式的圆顶,风帽四周径向设置有小孔,每个风帽设置有小孔3-8个,小孔直径为7mm,且小孔从上至下设置为三排交差均匀分布;所述的布风板上设置有放渣管孔及风帽孔,布风板上风帽孔的开孔率为5%, 节距为风帽帽沿直径的1.5倍。本实用新型风帽耐磨性能好,不会产生漏渣现象,风帽小孔不易堵塞,检修清理方便;布风板在入炉煤的粒径分布不变的情况下,气流对床层底部颗粒的冲击力越大,扰动应越强烈,从而有利于粗颗粒的流化,降低了冷渣的含碳量,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达到了降低SO2、NOX的排放量,确保锅炉的安全及经济运行的目的。
文档编号F23C10/20GK202561732SQ20122009753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谢志庆 申请人:格菱动力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