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82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行流换热器集流管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
背景技术
平行流换热器集流管的进出液孔处通常设有转接座,为了便于转接,转接座带有一段连接管,有的连接管较长。在钎焊前转接座预紧在集流管上,转接座的通孔必须正对集流管的进出液孔才行。由于现有的转接座与集流管之间缺少定位部件,预装配时易造成转接座的通孔不能正对集流管的进液孔,钎焊后会影响制冷剂的流通效率,降低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底部的弧形卡接部将转接座卡置在换热器集流管的管壁上,使得转接座的通孔正对集流管的进出液孔,集流管的另一侧设有若干换热扁管,所述卡接部的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可以是设置在卡接部弧形底的凸棱和对应在集流管管壁上设置的凹槽,也可以是设置在转接座通孔内端口处的沉孔和对应在集流管进出液孔处设置的凸环,或者是上述两种结构形式的组合。预装配后,转接座很容易地就能定位在集流管的管壁上,转接座的通孔可以正对集流管的进出液孔,保证钎焊后装配质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对现有转接座模具改动很少,容易实现,效果很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集流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分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集流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I :参看图I、图2和图3,为了便于转接,本实用新型转接座I上带有一段连接管11,转接座I底部的弧形卡接部13将转接座I卡置在换热器集流管2的管壁上,使得转接座的通孔12正对集流管的进出液孔21,集流管2的另一侧设有若干换热扁管3,卡接部的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的结构形式为设置在卡接部弧形底的凸棱14和对应在集流管管壁上设置的凹槽22。实施例2 :参看图3、图4和图5,卡接部的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的结构形式为设置在转接座通孔内端口处的沉孔15和对应在集流管进出液孔处设置的凸环23,其余同实施例I。实施例3 :参看图f图6,卡接部的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的结构形式为设置在卡接部弧形底的凸棱14和对应在集流管管壁上设置的凹槽22,以及设置在转接座通孔内端口处的沉孔15和对应在集流管进出液孔处设置的凸环23,其余同实施例I。预装配后,转接座很容易地就能定位在集流管的管壁上,转接座的通孔可以正对 集流管的进出液孔,保证钎焊后装配质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对现有转接座模具改动很少,容易实现,效果很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底部的弧形卡接部(13)将转接座(I)卡置在换热器集流管(2)的管壁上,使得转接座的通孔(12)正对集流管的进出液孔(21),集流管(2)的另一侧设有若干换热扁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的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设有定位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的定位部件包括设置在卡接部弧形底的凸棱(14)和对应在集流管管壁上设置的凹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的定位部件包括设置在转接座通孔内端口处的沉孔(15)和对应在集流管进出液孔处设置的凸环(23 )。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的定位部件包括设置在卡接部弧形底的凸棱(14)和对应在集流管管壁上设置的凹槽(22),以及设置在转接座通孔内端口处的沉孔(15)和对应在集流管进出液孔处设置的凸环(23)。
专利摘要一种便于定位装配的换热器集流管转接座,其底部的弧形卡接部将转接座卡置在换热器集流管的管壁上,使得转接座的通孔正对集流管的进出液孔,集流管的另一侧设有若干换热扁管,所述卡接部的弧形底与集流管之间设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可以是设置在卡接部弧形底的凸棱和对应在集流管管壁上设置的凹槽,也可以是设置在转接座通孔内端口处的沉孔和对应在集流管进出液孔处设置的凸环,或者是上述两种结构形式的组合。预装配后,转接座很容易地就能定位在集流管的管壁上,转接座的通孔可以正对集流管的进出液孔,保证钎焊后装配质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对现有转接座模具改动很少,容易实现,效果很明显。
文档编号F28F9/26GK202547478SQ20122010826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周赛军, 董长盛 申请人:浙江金宸三普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