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式散热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766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叠片式散热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部件,具体为一种叠片式散热块。
背景技术
随着摩托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摩托车发动机的功率在逐渐提高,其内部压力也在增大,发动机油池内油液的温度也在升高,如何在有限的装配空间内,保持并提升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成为了摩托车发动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对发动机油冷器进行的 散热冷却,主要采用通道式设计,它是采用直管来连接进油筒和出油筒,油液通过在管道内流动与管道进行热交换,热量再通过管道外壁发散。但是,这种结构的散热器散热效果较差,油液在通道内滞留时间较短,因此达不到充分的散热效果;如果增加散热通道的长度,又会使得发动机体积增大,这也不符合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散热器散热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叠片式散热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叠片式散热块,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两端分别设有导流孔,在两个导流孔处的本体内侧面均设有引流槽,所述的两个引流槽相对于本体的中线对称设置;在本体中部设有一个“L”型流道,在“L”型流道的左侧设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竖向流道,在“L”型流道的右侧设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斜向流道,靠近“L”型流道的斜向流道上端与“L”型流道下部横向槽体的右端部竖向对齐,每一根斜向流道的下端分别与其右侧相邻斜向流道的上端竖向对齐,相邻两根斜向流道端部的间距与相邻两根竖向流道的间距相等;在靠近斜向流道一侧的引流槽上还设有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左端与相邻斜向流道的下端竖向对齐,沿本体的中线对折后该延伸部的左端与最左侧竖向流道的上端重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L”型流道、竖向流道和斜向流道的宽度均相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向流道和斜向流道的数量相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本体上还设有定位凸起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和定位孔相对于本体的中线对称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散热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块上设置多条分隔的流道,并且将两侧的流道分别按照一定的规律均匀分布,这样使得当每两块散热块头尾重合后能够形成一条完整且距离很长的流道,这样油液在流经该流道时具有充分的散热时间,降温效果明显。2、安装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块上的流道由于制作很方便,因此具有较好的精度,将任意两块散热块组合都能形成完整的散热器,这样降低了工人在现场安装的,维护也很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叠片式散热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仰视图。图中,I一本体,11—导流孔,12—引流槽,13— “L”型流道,14一竖向流道,15—斜向流道,16—延伸部,17—定位凸起,18—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叠片式散热块,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I是由一块长条形金属薄片整体压铸成型。在本体I两端分别设有圆形的导流孔11,在两个导流孔11处的本体内侧面均设有引流槽12,两个引流槽12大小和形状相同,所述的两个引流槽12相对于本体I的中线对称设置。在本体I中部设有一个“L”型流道13,在“L”型流道13的左侧设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竖向流道14,在“L”型流道13的右侧设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斜向流道15,靠近“L”型流道的斜向流道15上端与“L”型流道13下部横向槽体的右端部竖向对齐,每一根斜向流道15的下端分别与其右侧相邻斜向流道的上端竖向对齐,相邻两根斜向流道15端部的间距与相邻两根竖向流道14的间距相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L”型流道13、竖向流道14和斜向流道15的宽度均相等。竖向流道14和斜向流道15的数量均为10条。在靠近斜向流道一侧的引流槽12上还设有一个凹槽形状的延伸部16,延伸部46与该引流槽42连通,所述延伸部16的左端与相邻斜向流道的下端竖向对齐,沿本体I的中线对折后该延伸部16的左端与最左侧竖向流道的上端重合。为方便将两块散热块贴合后形成散热叠片,在本体I上还设有定位凸起17和定位孔18,所述定位凸起17和定位孔18相对于本体I的中线对称设置。安装时,将两块散热块的内侧面相对,将其中一块散热块的竖向流道部分与另一块散热块的斜向流道相对贴合,并将其中一块散热块上的定位凸起卡入另一块散热块上的定位孔。这样,刚好使得两块散热块的引流槽重合,同时每一块散热块的延伸部均与另一块散热块的竖向流道连通,每一块散热块的竖向流道又分别与另一块散热块的两条斜向流道的上、下端部连通,每一块散热块中部的“L”型流道也同时与另一块散热块上的竖向流道和斜向流道连通,最终在散热块内形成弯曲如蛇形的紊流流道。然后再在两块散热块的边缘通过焊接固定即可得到散热叠片,该散热叠片用于安装在油冷器等需要散热的设备上。油液在流经散热叠片内的紊流流道时,将经过多次的反复弯曲流动,其流动距离明显增长,散热时间延长,接触面积更大,因此达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叠片式散热块,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本体(I)两端分别设有导流孔(11),在两个导流孔(11)处的本体内侧面均设有引流槽(12),所述的两个引流槽(12)相对于本体(I)的中线对称设置;在本体(I)中部设有一个“L”型流道(13),在“L”型流道(13)的左侧设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竖向流道(14),在“L”型流道(13)的右侧设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斜向流道(15),靠近“L”型流道的斜向流道(15)上端与“L”型流道(13)下部横向槽体的右端部竖向对齐,每一根斜向流道(15)的下端分别与其右侧相邻斜向流道的上端竖向对齐,相邻两根斜向流道(15)端部的间距与相邻两根竖向流道(14)的间距相等;在靠近斜向流道一侧的引流槽(12)上还设有一个延伸部(16),所述延伸部(16)的左端与相邻斜向流道的下端竖向对齐,沿本体(I)的中线对折后该延伸部(16)的左端与最左侧竖向流道的上端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叠片式散热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流道(13)、竖向流道(14)和斜向流道(15)的宽度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叠片式散热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流道(14)和斜向流道(15)的数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片式散热块,其特征在于,在本体(I)上还设有定位凸起(17)和定位孔(18),所述定位凸起(17)和定位孔(18)相对于本体(I)的中线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叠片式散热块,它包括本体,在本体两端分别设有导流孔,在本体内侧面均设有引流槽,两个引流槽相对于本体中线对称设置;在本体中部设有一个“L”型流道,在“L”型流道的左侧设有竖向流道,在“L”型流道的右侧设有斜向流道,靠近“L”型流道的斜向流道上端与“L”型流道下部横向槽体的右端部竖向对齐,斜向流道的下端分别与其右侧相邻斜向流道的上端竖向对齐,相邻两根斜向流道端部的间距与相邻两根竖向流道的间距相等;在一侧的引流槽上还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的左端与相邻斜向流道的下端竖向对齐,沿本体的中线对折后该延伸部的左端与最左侧竖向流道的上端重合。本散热块散热效果好,安装使用也很方便。
文档编号F28D1/02GK202511651SQ2012201893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朱德华, 朱钢 申请人:重庆德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