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237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流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
背景技术
热管是采用使包含在其中的工作流体蒸发和冷凝的方式将来自于吸收热量的蒸发器的能量转移释放热量的蒸发器的装置。由于热管的热传导效率高而且无噪音,目前热管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在一些工业生产领域,热管将一些设备产生的多余的热量传递至需要升温的地方,如此应用能将资源充分利用,有着很高的环境效益和节能效果。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热管在将热量由高温部分传递至低温部分时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而在上述的场合中我们只需要将多余的热量,即当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才进行热管的热传递,不间断的传热会造成高温部分的工作温度达不到工作要求,影响了高温部分设备的正常使用。我们也尝试过为热管加装阀门,但是常规的阀门装置控制起来不方便,而且阀门的材料和结构与热管的当有差异时会导致热管传导热量的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能很好的控制热管传导,不影响热管本身的热传递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壳体、开关电机、安装在第一热管末端的第一传热翅片组和安装在第二热管末端的第二传热翅片组,以及设置在第一传热翅片组与第二传热翅片组之间的连接体和固定安装在连接体上的开关轴,所述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的末端均伸入开关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的末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热翅片组和第二传热翅片组均由多个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物间隔排列形成,所述连接体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一传热翅片组相啮合的第三传热翅片组,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安装有与第二传热翅片组相啮合的第四传热翅片组,所述第一传热翅片组、第二传热翅片组、连接体、第三传热翅片组和第四传热翅片组均位于开关壳体的内部,所述开关轴通过位于开关壳体上下两端的轴承转动安装在开关壳体上,所述开关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开关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上述的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壳体与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连接位置处均设置有密封圈。上述的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机为步进电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2、本实用新型通过传热翅片啮合方式的传热可以很好的控制热管传导热量的完全传热、绝热和部分传热,只要通过旋转开关轴即可实现,这种结构也没破坏热管的结构,传热效率与单根热管传热的效率基本一致。3、当将本热流开关安装在壳体内部并加装驱动电机时,本热流开关热量损坏小,而且控制性更高,只需要根据高温端温度传感器反应出的温度是否达到启动热流开关的温度,就可以自动控制驱动电机启动,控制传热翅片的啮合,实现传热导通和断开。4、本实用新型采用传热翅片啮合方式控制热管传导热量,传热翅片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部分啮合,可以用于部分传递热量的场合。5、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热管间热量传递的通断,它能很好的控制并且不影响热管本身的热传递效率。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开关壳体后断开停止传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开关壳体后导通完全传热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一第一热管;2—第一传热翅片组;3—第三传热翅片组;4一连接体;5—第二热管;6—第二传热翅片组;7—第四传热翅片组;8—开关轴;9一开关壳体;10—密封圈;11—开关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关壳体9、开关电机11、安装在第一热管I末端的第一传热翅片组2和安装在第二热管5末端的第二传热翅片组6,以及设置在第一传热翅片组2与第二传热翅片组6之间的连接体4和固定安装在连接体4上的开关轴8,所述第一热管I和第二热管5的末端均伸入开关壳体9的内部,所述第一热管I和第二热管5的末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热翅片组2和第二传热翅片组6均由多个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物间隔排列形成,所述连接体4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一传热翅片组2相哨合的第三传热翅片组3,所述连接体4的另一侧安装有与第二传热翅片组6相啮合的第四传热翅片组7,所述第一传热翅片组2、第二传热翅片组6、连接体4、第三传热翅片组3和第四传热翅片组7均位于开关壳体9的内部,所述开关轴8通过位于开关壳体9上下两端的轴承转动安装在开关壳体9上,所述开关轴8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开关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壳体9与第一热管I和第二热管5连接位置处均设置有密封圈10,用于防止热流流失。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机11为步进电机,每次运动均可以保证连接体4上的第三传热翅片组3和第四传热翅片组7均旋转90°,这样可以增加控制效率。本实施例中,片状物由导热材料构成,优选为铜材料组成,本实施例中的片状物的形状为梯形。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开关电机11旋转带动开关轴8旋转,开关轴8旋转后可以带动连接体4以及固定安装在连接体4上的第三传热翅片组3和第四传热翅片组7均旋转,使得第三传热翅片组3和第四传热翅片组7旋转进入第一传热翅片组2和第二传热翅片组6的间隙处(如图3所示)。具体的,当开关电机11驱动开关轴8旋转90°,连接体4上的第三传热翅片组3和第四传热翅片组7完全旋转啮合进入第一传热翅片组2和第二传热翅片组6的内部,传热翅片相接触,使得两个热管的热量通过传热翅片传递,热流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当开关电机11驱动开关轴8继续旋转90°或反转90°,连接体4两端的传热翅片与两个热管末端的传热翅片完全分离,两个热管的热量无法传递,热流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壳体9的设置可以保证本热流开关运行稳定性以及控制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壳体(9)、开关电机(11)、安装在第一热管(I)末端的第一传热翅片组(2)和安装在第二热管(5)末端的第二传热翅片组(6),以及设置在第一传热翅片组(2)与第二传热翅片组(6)之间的连接体(4)和固定安装在连接体(4)上的开关轴(8),所述第一热管(I)和第二热管(5)的末端均伸入开关壳体(9)的内部,所述第一热管(I)和第二热管(5)的末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热翅片组(2)和第二传热翅片组(6)均由多个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物间隔排列形成,所述连接体(4)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一传热翅片组(2)相啮合的第三传热翅片组(3),所述连接体(4)的另一侧安装有与第二传热翅片组(6)相啮合的第四传热翅片组(7),所述第一传热翅片组(2)、第二传热翅片组(6)、连接体(4)、第三传热翅片组(3)和第四传热翅片组(7)均位于开关壳体(9)的内部,所述开关轴(8)通过位于开关壳体(9)上下两端的轴承转动安装在开关壳体(9)上,所述开关轴(8)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开关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壳体(9)与第一热管(I)和第二热管(5)连接位置处均设置有密封圈(1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机(11)为步进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热管传导的热流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开关电机、安装在第一热管末端的第一传热翅片组和安装在第二热管末端的第二传热翅片组,以及设置在第一传热翅片组与第二传热翅片组之间的连接体和安装在连接体上的开关轴,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的末端均伸入开关壳体内,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的末端相对设置,连接体一侧安装有与第一传热翅片组啮合的第三传热翅片组,连接体另一侧安装有与第二传热翅片组啮合的第四传热翅片组,第一传热翅片组、第二传热翅片组、连接体、第三传热翅片组和第四传热翅片组均位于开关壳体内,开关轴安装在开关壳体上,开关轴上端开关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控制热管传导,不影响热管热传递效率。
文档编号F28D15/06GK203037119SQ20122063764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杨向民 申请人:陕西科林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