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142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系统,其中布风系统包括风室、布风板、数个风帽装置,布风板上的数个风帽装置从中心向周界分为两个以上的区域,各区域内风帽装置的密集度从中心区域向周界区域逐级递减。本实用新型有效消除了炉膛中心区域严重缺氧的现象,优化了炉膛内部的速度流场和温度场,进而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向大型化、高参数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专利说明】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循环流化床技术的飞速发展,流化床锅炉逐渐朝着向大型化、高参数方向发 展。目前流化床锅炉通常采用分级燃烧方式,即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分别从炉膛底部作为 流化风(通常称为一次风)和从密相区以上的壁面送入炉膛(通常称为二次风)。由于二次风 从壁面加入,同时温度较高的炉膛中心区域更加需要补充空气,因此要求二次风具有足够 的动量和较好的穿透能力,使其能够进入炉膛中心区域与炉内烟气均匀混合,否则将会出 现二次风在炉内混合不均匀,加剧炉膛径向温度分布梯度和气体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降 低锅炉的燃烧效率。
[0003]试验测试表明,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二次风穿透能力差,导致炉膛中心区域缺 氧现象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普遍存在,造成炉膛内部燃料燃烧不充分,严重影响着锅 炉的燃烧效率。目前多采用降低流化床锅炉炉膛深度等措施来减小炉膛中心贫氧区域的范 围,但是实际达到的效果不佳,且这样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在保证炉膛截面积不变的前 提下,减小炉膛深度必将导致炉膛周长变大,极大增加了锅炉的制造成本,严重制约着大型 化流化床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的布风系统,它有效消除了炉膛中心区域严重缺氧的现象,优化了炉膛内部的速度流场和 温度场,进而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向大型化、高参数发展提供了技术保 证。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布风系统,包括风室、布风板、数个风帽装置,其特 征在于布风板上的数个风帽装置从中心向周界分为两个以上的区域,各区域内风帽装置的 密集度从中心区域向周界区域逐级递减。
[0006]由于布风板上从中心区域向周界区域风帽装置的密集度逐级递减,由风室通入的 一次风,可将经过布风板上数个风帽装置的一次风的供风强度和供风量从布风板中心区域 向周界区域逐级递减;可增强炉膛中心区域的供风强度和供风量,改善炉膛中心贫氧区域 缺氧的状况,优化了炉膛内部的速度流场和温度场,进而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为循环流化 床锅炉向大型化、高参数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区域内风帽装置的喷孔直径从中心区域向 周界区域逐级递减;该结构使得从中心区域向周界区域风帽阻力系数递增,中心区域的风 帽阻力系数最小,可提高中心区域一次风的穿透能力,进一步增强炉膛中心区域的供风强 度和供风量;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风室内还设有数块隔板,将风室分为与布风板上的风帽区域相对应的两个以上独立风室,每个独立风室均设有各自的风管;各独立风室可 分别通入一次风,各一次风强度和供风量可按照从中心区域向周界区域逐级递减的方式通 入,可进一步增强炉膛中心区域的供风强度和供风量;
[000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消除了炉膛中心区域严重缺氧的现象,优化了炉膛内 部的速度流场和温度场,进而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向大型化、高参数发 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布风板的俯视图。
[0012]图3为图1中中心区域风帽装置的放大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图4中布风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实施例一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布风系统,包括风室1、布风板2、数个风帽装置3 或6,布风板2上的数个风帽装置从中心向周界分为两个区域,中心区域4内的风帽装置3 的密集度(即单位面积内的风帽装置数量)比外围的周界区域5内的风帽装置6的密集度更 高,且中心区域风帽装置3的喷孔直径7比外围的周界区域风帽装置6的喷孔直径更大;
[0018]使用该布风系统,经一次风管8通入的一次风,由于布风板2上从中心区域4向周 界区域5风帽装置的密集度逐级递减,且实现中心区域4向周界区域5风帽阻力系数递增, 可将经过布风板2上数个风帽装置3或6的一次风的供风强度和供风量从布风板中心区域 4向周界区域逐级递减,可增强炉膛中心区域的供风强度和供风量,改善炉膛中心贫氧区域 缺氧的状况,优化了炉膛内部的速度流场和温度场,进而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为循环流化 床锅炉向大型化、高参数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0019]实施例二
[0020]如图4至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布风系统,包括风室11、布风板12、数个风帽装置, 布风板12上的数个风帽装置从中心向周界分为三个环形的区域,即中心区域13、中间区域 14和周界区域15,中心区域13内的风帽装置16的密集度最高,周界区域15内的风帽装置 18的密集度最小,中间区域14内的风帽装置17的密集度位于二者之间,且中心区域风帽装 置16的喷孔直径也最大,周界区域风帽装置18的喷孔直径也最小,对应的在风室11内还 设有数块隔板20,隔板20可由水冷壁管屏或钢板构成,隔板20将风室11分为与三个风帽 区域相对应的三个环形的独立风室,每个独立风室均设有各自的风管21或22或23 ;
[0021]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不仅可由三个区域风帽装置16、17、18的密集度和喷 孔直径来增强炉膛中心区域的供风强度和供风量,还可由各自的风管21或22或23对各区 域通入不同供风强度和供风量的一次风,其中中心区域13的供风强度和供风量最大,并向 周界区域15逐级递减,可进一步增强炉膛中心区域一次风的穿透能力,进一步改善炉膛中心贫氧区域缺氧的状况,优化炉膛内部的速度流场和温度场,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同样为 循环流化床锅炉向大型化、高参数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系统,包括风室、布风板、数个风帽装置,其特征在于布 风板上的数个风帽装置从中心向周界分为两个以上的区域,各区域内风帽装置的密集度从 中心区域向周界区域逐级递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区域内风 帽装置的喷孔直径从中心区域向周界区域逐级递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室内还设 有数块隔板,将风室分为与布风板上的风帽区域相对应的两个以上独立风室,每个独立风 室均设有各自的风管。
【文档编号】F23C10/20GK203431849SQ20132040640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9日
【发明者】刘行磊, 龚留升, 岳鹏飞, 徐国辉, 周棋, 郭强, 郑兴胜 申请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