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除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284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干式除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式除渣系统,包括钢带机(1)、位于该钢带机(1)下方的清扫链(2)和设置于所述钢带机(1)和所述清扫链(2)末端并用于储存或转运灰渣的渣仓(3),所述钢带机(1)和所述清扫链(2)各自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过渡段和从所述过渡段的末端向上倾斜地延伸的爬坡段,并且,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小于所述钢带机(1)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由于清扫链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较小,炉灰能被及时有效地清除,避免在清扫链爬坡段的起始处发生堆积,保证排渣机正常运行。
【专利说明】干式除渣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燃煤电厂锅炉的干式除渣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自从燃煤锅炉底渣处理实现机械除渣后,湿式除渣系统一直是燃煤电厂主要的除渣方式,然而,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湿式除渣的弊端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渣水处理难、环境污染严重;需设置水处理设施,环节较多,系统复杂等。
[0003]而干式除渣技术主要利用特制的钢带输送和冷却热渣,输送过程不需要用水,无需设置渣水处理系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干式排渣机的结构示意图,该排渣机包括钢带机I和清扫链2,各自具有水平的过渡段和带有一定爬坡角度的爬坡段,其外围设置有箱体4。锅炉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炉渣落入渣井11,然后经排渣门
12(如液压关断门)落至钢带机I上,炉渣在随钢带机I向排渣机末端移动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炉灰从钢带机I落至其下方的清扫链2上。清扫链2由环链与刮板组成,环链通常采用耐磨合金钢材料制作,具有耐磨损特性,能够持续清扫输送过程中洒落的细灰。钢带机I上的炉渣或洒落至清扫链2上的细灰被输送至末端并落入碎渣机10中,从而将大块炉渣破碎至便于运输和利用的体积大小。碎渣机10产生的细粒灰渣经斗提机进入渣仓,以便装车运走。该排渣机的侧壁和尾部设有进风口,利用炉膛负压吸入冷空气,一方面冷空气与钢带机I上的炉渣进行热交换,使炉渣冷却;另一方面,吸入的空气还可以使未完全燃烧的炉渣进一步燃烧。
[0004]在上述过程中,布置在排渣机底部的清扫链2能清扫钢带机I输送过程中落到底部的细灰。然而,由于空间布置等限制,爬坡段的角度往往设置的较大,在清扫链2的爬坡段的起始位置容易发生堆灰,使炉灰无法正常清除,影响系统连续安全地运行。
[0005]因此,如何防止除渣系统在清扫链内堆灰,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干式除渣系统,该系统能有效解决清扫链的在爬坡段的堆灰问题,保证除渣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式除渣系统,包括钢带机、位于该钢带机下方的清扫链和设置于所述钢带机和所述清扫链末端并用于储存或转运灰渣的渣仓,所述钢带机和所述清扫链各自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过渡段和从所述过渡段的末端向上倾斜地延伸的爬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链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小于所述钢带机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
[0008]优选地,所述清扫链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为10°至25°。
[0009]优选地,所述钢带机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为25°至30°。[0010]优选地,所述钢带机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与所述清扫链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之差为 15° 至 20°。
[0011]优选地,所述干式除渣系统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第一段以及分别与该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其中,所述第一段包围所述钢带机的过渡段和所述清扫链的过渡段,所述第二段包围所述钢带机的爬坡段,所述第三段包围所述清扫链的爬坡段。
[0012]优选地,所述渣仓的基底低于所述箱体的所述第一段的底面高度。
[0013]优选地,所述箱体的所述第二段的两侧壁下端分别设置有空气反吹喷头,该空气反吹喷头斜向上地沿着钢带机的输送方向向箱体内喷射空气。
[0014]优选地,所述渣仓包括支架以及由该支架支撑的渣斗和灰斗,其中,
[0015]所述渣斗为漏斗状并具有位于顶部的进渣口和位于底部的放渣口,所述钢带机的爬坡段通过溜渣管与所述进渣口连通;和/或,所述灰斗位于所述渣斗的侧下方并具有位于顶部的进灰口位于底部的放灰口,所述清扫链的爬坡段通过溜灰管与所述进灰口连通,并且所述进灰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渣口的高度。
[0016]优选地,所述放灰口邻近于所述放渣口。
[0017]优选地,所述放渣口处和/或所述放灰口处设置有腭式阀,该腭式阀的上部接管为陶瓷耐磨管。
[0018]优选地,所述放渣口和/或放灰口处设置有喷水装置。
[0019]优选地,该干式除渣系统不设有碎渣机或斗提机。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清`扫链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较小,炉灰能被及时有效地清除,避免在清扫链爬坡段的起始处发生堆积,保证排渣机正常运行。
[0021]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干式除渣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干式除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I钢带机2清扫链
[0027]3渣仓4箱体
[0028]41第一段42第二段
[0029]43第三段5渣斗
[0030]51进渣口52放渣口
[0031]53洛斗主体6灰斗
[0032]61进灰口62放灰口
[0033]7支架8腭式阀
[0034]9陶瓷耐磨管 10碎渣机
[0035]11渣井12排渣门【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7]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干式除渣系统,包括钢带机1、位于该钢带机I下方的清扫链2和设置于所述钢带机I和所述清扫链2末端并用于储存或转运灰渣的渣仓3,所述钢带机I和所述清扫链2各自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过渡段和从所述过渡段的末端向上倾斜地延伸的爬坡段。
[0038]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将钢带机I和清扫链2各自的爬坡段与该爬坡段在地面投影之间的所夹的锐角分别称为钢带机I的爬坡角度和清扫链2的爬坡角度,分别用α和β表示。
[003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β小于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α,从而使落在清扫链2上的炉灰容易被清除掉,而不至于在其爬坡段的起始位置堆积以致造成排渣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使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电厂使用的煤种变化较大,煤炭燃烧后灰分大,加剧了排渣系统中清扫链的工作强度。本实用新型的除渣系统针对性地减小了清扫链2的爬坡角度,不仅有利于防止炉灰堆积,还能减少对清扫链2及其相关附件的磨损,提高经济效益。
[0040]本实用新型干式除渣系统中钢带机I和清扫链2的爬坡角度可以形成为多种具体的角度,只要其能满足灰和渣的运输并使清扫链2爬坡角度β小于钢带机I的爬坡角度α,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优选地,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β可以为10°至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α可以为25°至30°。
[0041]此外,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α与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β之差可以为15°至20°,优选为16°。
[00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干式除渣系统可以包括箱体4,该箱体4围绕所述钢带机I和所述清扫链2设置,从而防止灰渣外扬造成环境污染,并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0043]传统除渣系统的箱体一般设计为一体式结构,而无法适应于本实用新型的除渣系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干式除渣系统中,所述箱体4包括第一段41、第二段42和第三段43,其中,所述第一段41包围并沿着所述钢带机I的过渡段和所述清扫链2的过渡段布置,即在各自的过渡段共用箱体的一部分,便于钢带机I上的炉灰落在清扫链2上;所述第二段42包围并沿着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布置,所述第三段43包围并沿着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布置,即从各自的过渡段末端,所述箱体4斜向上延伸的两段独立的分支,分别对应于钢带机I的爬坡段和清扫链2的爬坡段。
[0044]为了进一步降低渣仓3的整体高度,以使钢带机I和清扫链2的爬坡角度进一步降低,所述渣仓3的基底最好低于所述箱体4的所述第一段41的底面高度。所述渣仓3的基底指该渣仓3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换言之,相对于箱体4的水平延伸的第一段41处的地面,渣仓3所处的地面呈凹下状态,从而降低渣仓3的高度。此外,这样设置还便于控制,使渣仓3内的灰渣装入车辆。
[0045]干式除渣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利用空气与炉渣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炉渣的温度,以便仓储和运输。并且,由于炉膛内具有负压,为防止炉灰向炉膛反流,所述箱体4的所述第二段42的两侧壁下端分别设置有空气反吹喷头,该空气反吹喷头斜向上地沿着钢带机I的输送方向向箱体4内喷射空气。该空气反吹喷头不仅能满足如上所述冷却炉渣的作用,还能使炉渣内未完全燃烧的煤炭进一步充分燃烧,同时避免炉灰堵塞钢带机I。
[004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渣仓3包括渣斗5和灰斗6,并通过支架7支撑,其中,所述渣斗5具有呈漏斗状的渣斗主体53,并在该渣斗主体53的两端具有分别用于接收和排出来自钢带机I的炉渣的进渣口 51和放渣口 52,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通过末端的溜渣管与所述进渣口 51连通。类似地,所述灰斗6形成有进灰口 61和放灰口62,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通过末端的溜灰管与所述进灰口 61连通,由于清扫链2输送的炉灰相对于钢带机I输送的炉渣较少,因此可以使灰斗6体积较小,可以设置于所述漏斗状的渣斗主体53的侧下方。并且,优选地,所述进灰口 61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渣口 51的高度,以使清扫链2爬坡段的爬坡角度较小。
[0047]为便于渣斗5内的炉渣和灰斗6内的炉灰同时装车,所述放灰口 62可以邻近于所述放渣口 52设置。为此,所述灰斗6可以形成为适应于渣斗主体53的形状。
[0048]进一步地,为便于对放渣量和/或放灰量的控制,所述放渣口 52处和/或所述放灰口 62处可以设置有腭式阀8,并且,该腭式阀8的上部接管为陶瓷耐磨管9,以减小灰渣对放渣/灰管道的磨损。
[0049]此外,所述放渣口和/或放灰口处可以设置有喷水装置,防止放渣和/或放灰过程中扬尘造成环境污染。
[0050]图2所示的干式除渣系统中不设有碎渣机或斗提机,由于燃煤燃烧后易结焦,造成碎渣机堵渣、斗提机断链等问题,严重影响除渣系统的安全运行。取消相应的设备在满足除渣需求的前提下,可以节约除渣系统的维护成本,并有效降低了用电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005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干式除渣系统,包括钢带机(I)、位于该钢带机(I)下方的清扫链(2)和设置于所述钢带机(I)和所述清扫链(2)末端并用于储存或转运灰渣的渣仓(3),所述钢带机(I)和所述清扫链(2 )各自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过渡段和从所述过渡段的末端向上倾斜地延伸的爬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小于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β )为10°至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α )为25°至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α)与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的爬坡角度(β)之差为15°至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除渣系统包括箱体(4),该箱体(4)包括第一段(41)以及分别与该第一段(41)连接的第二段(42)和第三段(43),其中,所述第一段(41)包围所述钢带机(I)的过渡段和所述清扫链(2)的过渡段,所述第二段(42)包围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所述第三段(43)包围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仓(3)的基底低于所述箱体(4)的所述第一段(41)的底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的所述第二段(42)的两侧壁下端分别设置有空气反吹喷头,该空气反吹喷头斜向上地沿着钢带机(I)的输送方向向箱体(4)内喷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仓(3)包括支架(7)以及由该支架(7)支撑的渣斗(5)和灰斗(6),其中, 所述渣斗(5)为漏斗状并具有位于顶部的进渣口(51)和位于底部的放渣口(52),所述钢带机(I)的爬坡段通过溜渣管与所述进渣口(51)连通;和/或, 所述灰斗(6)位于所述渣斗(5)的侧下方并具有位于顶部的进灰口(61)位于底部的放灰口(62),所述清扫链(2)的爬坡段通过溜灰管与所述进灰口(61)连通,并且所述进灰口(61)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渣口(51)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灰口(62)邻近于所述放渣口(5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渣口(52)处和/或所述放灰口(62)处设置有腭式阀(8),该腭式阀(8)的上部接管为陶瓷耐磨管(9)。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渣口(52)和/或放灰口(62)处设置有喷水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除渣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干式除渣系统不设有碎渣机或斗提机。
【文档编号】F23J1/00GK203671623SQ201420013576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9日
【发明者】马元坤, 秦松 申请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 神华国能宁夏煤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