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478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由预冷管束、蒸发空冷管束、风机、捕雾器、喷水装置、水泵、水箱组成,风机设在捕雾器上方,捕雾器在风机与喷水装置中间,蒸发空冷管束在喷水装置下方,蒸发空冷管束下方设水箱,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其进风通道上设置喷淋装置;进风通道包括蒸发空冷管束下方,进风百叶窗外侧和进风百叶窗内侧,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预冷管束进行预先冷却,预冷管束的换热管可以采用翅片管。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可以在预冷管束与捕雾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可以是雾化喷淋,由进水管和喷水喷嘴组成。蒸发管束到预冷管束之间的进水管可以设置水处理装置。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完成工艺热介质冷凝 或冷却的设备,具体地是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 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由于保护水资源,采用空气冷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公知空冷器主要是 干式空冷型式,主要靠翅片管的强化传热冷却介质,介质靠空气冷却,节约了冷却水。但对 于出口温度要求低的情况,干空冷很难满足要求。进入上世纪以来一种蒸发空冷得到广泛 应用,其靠从上到下的循环喷淋水和从下到上的空气带走管外的蒸发潜热的原理,工艺介 质可以冷却到接近环境湿球温度,冷却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专利96200559. 2的表面蒸发 空冷器蒸发空冷采用的是一种光管作为换热元件,上侧预冷采用的是一片水平翅片管式干 冷器。国内外公知的其它蒸发空冷器基本和此结构类似,都存在喷水时间长,节水程度不高 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传热效率更高, 单位换热面积大,一年中喷水时间短,节水更多的蒸发式空冷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 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由预冷管束、蒸发空冷管束、风 机、捕雾器、喷水装置、循环水泵、水箱组成,风机设在捕雾器上方,捕雾器在风机与喷水装 置中间,蒸发空冷管束在喷水装置下方,蒸发空冷管束下方设水箱,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 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进风通道上设置喷淋装置;进风通道包括蒸发空冷管束下方, 进风百叶窗外侧和进风百叶窗内侧,喷淋装置可以设在进风通道的一处或多处,即蒸发空 冷管束下方,进风百叶窗外侧和进风百叶窗内侧的一处或多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可以设置预冷管束进行预先冷却,预冷管束的换热管可以采用翅片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 在于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可以在预冷管束与捕雾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可以 是雾化喷淋,由进水管和喷水喷嘴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喷水喷嘴具有螺旋水道。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进风通道上的喷淋装置和在预冷管束与捕雾器之间的喷淋装置 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分别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蒸发管束到预冷管束之间的进 水管可以设置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管束和预冷管束的管箱可以采用丝堵式,盖 板式和集合管式,蒸发管束和预冷管束的换热管可以是U型盘管,也可以是直管。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夏季高温时,工艺介质首先进入预冷管束,在风机的 风作用下进行预冷,冷却到一定温度下,然后进入蒸发管束,在蒸发管束内流动,开启蒸发 管束上方喷水装置,喷淋水在蒸发管束管外向下流动,同时空气在管外由下向上流动,管内 侧的热量,借助于管外侧的水,传给空气,并排到空气中。在春秋季等温度较平和时,关闭 蒸发管束上方喷水装置,启动进风通道的喷淋装置,进风通道喷淋装置由进水管和喷水喷 嘴组成,水流从喷水喷嘴的螺旋水道形成螺旋流,螺旋流的中心形成局部真空,使水流和风 流产生剧烈的摩擦,少量的水迅速汽化蒸发,同时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水和空气温度 迅速降低温度,从下向上的空气温度的降低,与蒸发管束形成较大的温差,在低温风的作用 下,冷却管内工艺介质,起到雾化增湿冷却的作用,大大节约了冷却水,同时由于只采用了 雾化增湿冷却,风机功率大大降低,节约了用电。如果出口温度要求很严,可以在预冷管束 与捕雾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在极度高温情况下,可以开启蒸发管束上方喷水装置,启动蒸 发管束冷却作用,同时开启进风通道的喷淋装置和预冷管束与捕雾器之间的喷淋装置,进 风通道喷淋装置使周围的水和空气温度迅速降低温度,冷却效果更好,预冷管束与捕雾器 之间的喷淋装置,和进风通道喷淋装置原理相同,降低了预冷管束的进风温度,使预冷管束 冷却效果更好,使在极度高温的条件下,应能严格保证介质的冷却。冬季空气温度较低时, 停止喷水,采用干冷。上述结构可以实现按季节控制喷水,起到节水和节电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5] 图1是公知的蒸发空冷器示意图;
[000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示意图;
[000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实施例示意图;
[0008]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示意图;
[0009]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0]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1]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0012] 附图1是公知的蒸发空冷器示意图,1是风机,2是预冷管束,3是捕雾器,4是喷水 装置,5是喷水喷嘴,6是蒸发空冷管束,7是水泵,8是水箱,9是补水装置,10是进风百叶 窗,12是工艺介质进口,11是工艺介质出口。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示意图,1是风机,2是预冷管束,3 是捕雾器,4是喷水装置,5是喷水喷嘴,6是蒸发空冷管束,7是水泵,8是水箱,9是补水装 置,10是进风百叶窗,12是工艺介质进口,11是工艺介质出口,1?12与公知的蒸发空冷器 相同,13是进水管,14是喷水喷嘴,15是阀门,13、14和15组成喷淋装置16。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实施例示意图,1是风机,2是预冷 管束,3是捕雾器,4是喷水装置,5是喷水喷嘴,6是蒸发空冷管束,7是水泵,8是水箱,9是 补水装置,10是进风百叶窗,12是工艺介质进口,11是工艺介质出口,1?12与公知的蒸发 空冷器相同,20是百叶窗外侧的进风通道,在此处设置进水管和喷水喷嘴,18是百叶窗内 侧的进风通道,在此处设置进水管和喷水喷嘴,15是阀门。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示意图,1是风机,2是预冷管束,3 是捕雾器,4是喷水装置,5是喷水喷嘴,6是蒸发空冷管束,7是水泵,8是水箱,9是补水装 置,10是进风百叶窗,12是工艺介质进口,11是工艺介质出口,1?12与公知的蒸发空冷器 相同,21是喷淋装置,13是进水管,14是喷水喷嘴,15是阀门,24是水处理装置。
[0016]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1是风机,2是 预冷管束,3是捕雾器,4是喷水装置,5是喷水喷嘴,6是蒸发空冷管束,7是水泵,8是水箱, 9是补水装置,10是进风百叶窗,12是工艺介质进口,11是工艺介质出口,1?12与公知的 蒸发空冷器相同,21是喷淋装置,16是喷淋装置,24是水处理装置。
[0017]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1是风机,2是 预冷管束,3是捕雾器,4是喷水装置,5是喷水喷嘴,6是蒸发空冷管束,7是水泵,8是水箱, 9是补水装置,10是进风百叶窗,12是工艺介质进口,11是工艺介质出口,1?12与公知的 蒸发空冷器相同,13是进水管,14是喷水喷嘴,15是阀门,13和14组成喷淋装置16。17是 管箱,19是U型盘管。25是翅片管。
[0018]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1是风机,2是 预冷管束,3是捕雾器,4是喷水装置,5是喷水喷嘴,6是蒸发空冷管束,7是水泵,8是水箱, 9是补水装置,10是进风百叶窗,12是工艺介质进口,11是工艺介质出口,1?12与公知的 蒸发空冷器相同,13是进水管,14是喷水喷嘴,15是阀门,13和14组成喷淋装置16。17是 管箱,22是直换热管。
[0019] 本实用新型先进、可靠,可以在石油、化工等领域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由预冷管束(2)、蒸发空冷管束(6)、风机(1)、捕雾器 (3)、喷水装置(4)、水泵(7)、水箱(8)组成,风机设在捕雾器上方,捕雾器在风机与喷水装 置中间,蒸发空冷管束在喷水装置下方,蒸发空冷管束下方设水箱,其特征在于其进风通道 上设置喷淋装置(1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其特征在于进风通道包括蒸发空 冷管束下方(17),进风百叶窗外侧(20)和进风百叶窗内侧(1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其特征在于设置预冷管束(2)进 行预先冷却,预冷管束(2)的换热管采用翅片管(2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其特征在于在预冷管束(2)与捕 雾器(3)之间设置喷淋装置(2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其特征在于喷淋装置由进水管 (13 )、喷水喷嘴(14 )和阀门(15 )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冷增湿蒸发空冷器,其特征在于蒸发管束(6)到预冷 管束(2 )之间的进水管设置水处理装置(24 )。
【文档编号】F28C1/14GK203908355SQ20142024171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0日
【发明者】潘传洪, 赵天波, 万正龙 申请人:赵天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