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478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加工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其底板上设置有四个立杆,立杆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有呈15°倾斜布置的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呈S形连续排布的内管,每一段水平状态的内管的外侧设置有套管,相邻套管通过连通管连通,与每一个套管连接的两个连通管分别处于其两端。通过在相邻套管之间设计导热片,使冷却液在未流出套管之前,即进行热量快速传递,以降低与套管连接的冷却设备的工作负荷,节约电能。通过合理设计支撑杆的结构,使散热器的安装固定更加可靠,节省安装维护时间。通过底板底部的滚轮设计,使散热装置整体能够快速便捷的输送至所需工段,实用性较广。
【专利说明】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加工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机械等通用加工领域中,散热器存在多种多样,但是,普遍存在散热效率低下等 缺陷。同时,散热器的安装固定不紧固,也是重大安全隐患之一,需要定期维护,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移动式散 热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 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对称排布的滚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四个立杆,四个 立杆中两两等商,且处于同一侧等商的两个立杆的商度商于另一侧等商的两个立杆的商 度;
[0005] 所述立杆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有呈15°倾斜布置的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包括呈S形连续排布的内管,每一段水平状态的内管的外侧设置有套管,相邻 套管通过连通管连通,与每一个套管连接的两个连通管分别处于其两端;
[0006] 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待冷却液入口、冷却后液体出口,所述套管的两端分 别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待冷却液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处于同一侧,所 述冷却后液体出口和冷却介质入口处于同一侧;
[0007] 相邻套管之间的空隙位置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两侧与其两侧的套管抵接 并呈环形包裹状态;
[0008] 所述支撑杆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锥体、第二圆 柱体、第三锥体、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和第五圆柱体;
[0009] 所述第一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锥体、第二圆柱体、第三锥体、第三圆柱体、第四 圆柱体和第五圆柱体的长度比为〇. 9:3. 4:0. 15:0. 35:0. 3:1. 4:0. 75:0. 7。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1] 通过设置底板以及高度不等的立杆,使散热器处于倾斜方向放置,增大了内管中 待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延长换热时间,使散热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在相邻套管之 间设计导热片,使冷却液在未流出套管之前,即进行热量快速传递,以降低与套管连接的冷 却设备的工作负荷,节约电能。通过合理设计支撑杆的结构,使散热器的安装固定更加可 靠,节省安装维护时间。通过底板底部的滚轮设计,使散热装置整体能够快速便捷的输送至 所需工段,实用性较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4] 图3为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 明。图1-4所示的一种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包括底板10,所述底板10底部设置有若干个 对称排布的滚轮20,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四个立杆30,四个立杆30中两两等高,且处于同 一侧等高的两个立杆30的高度高于另一侧等高的两个立杆30的高度。
[0017] 所述立杆30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40,所述支撑杆40上固定有呈15°倾斜布置的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呈S形连续排布的内管52,每一段水平状态的内管52的外侧设置 有套管51,相邻套管51通过连通管53连通,与每一个套管51连接的两个连通管53分别处 于其两端。
[0018] 所述内管5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待冷却液入口 56、冷却后液体出口 55,所述套管51 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 54、冷却介质出口 57,所述待冷却液入口 56和冷却介质出 口 57处于同一侧,所述冷却后液体出口 55和冷却介质入口 54处于同一侧。
[0019] 相邻套管51之间的空隙位置设置有导热片58,所述导热片58的两侧与其两侧的 套管51抵接并呈环形包裹状态。
[0020] 所述支撑杆40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锥体3、 第二圆柱体4、第三锥体6、第三圆柱体6、第四圆柱体7和第五圆柱体8。
[0021] 所述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锥体3、第二圆柱体4、第三锥体6、第三圆柱体 6、第四圆柱体7和第五圆柱体8的长度比为0. 9:3. 4:0. 15:0. 35:0. 3:1. 4:0. 75:0. 7。
[0022]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 实用新型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便携移动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0),所述底板(10)底部设置有若干 个对称排布的滚轮(20),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四个立杆(30),四个立杆(30)中两两等 商,且处于同一侧等商的两个立杆(30)的商度商于另一侧等商的两个立杆(30)的商度; 所述立杆(30)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40),所述支撑杆(40)上固定有呈15°倾斜布置 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呈S形连续排布的内管(52),每一段水平状态的内管(52)的外 侧设置有套管(51),相邻套管(51)通过连通管(53)连通,与每一个套管(51)连接的两个 连通管(53)分别处于其两端; 所述内管(5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待冷却液入口(56)、冷却后液体出口(55),所述套管 (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入口(54)、冷却介质出口(57),所述待冷却液入口(56)和 冷却介质出口(57)处于同一侧,所述冷却后液体出口(55)和冷却介质入口(54)处于同一 侧; 相邻套管(51)之间的空隙位置设置有导热片(58),所述导热片(58)的两侧与其两侧 的套管(51)抵接并呈环形包裹状态; 所述支撑杆(40)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锥体 (3)、第二圆柱体(4)、第三锥体(6)、第三圆柱体(6)、第四圆柱体(7)和第五圆柱体(8); 所述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锥体(3)、第二圆柱体(4)、第三锥体¢)、第三 圆柱体(6)、第四圆柱体(7)和第五圆柱体(8)的长度比为0.9:3. 4:0. 15:0. 35:0. 3:1.4:0 ? 75:0· 7〇
【文档编号】F28D7/10GK203869559SQ201420241660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钱胜利, 凌巧 申请人:安徽孟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