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点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1680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电子点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烟器,具体涉及电子点烟器。



背景技术:

电子点烟器又叫电子打火机,通过按压开关使内部电路板通电,电热丝加热实现点烟功能,相对于现有燃气打火机,安全性更好。

现有电子点烟器均为单向点烟,而且结构复杂,用户体验感差,且由于只能单向点烟,点烟时的烟灰容易积攒在电热丝后面,影响电热丝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点烟器,实现双向点烟,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更方便,用户体验更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电子点烟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中架和点烟活动件;

点烟活动件上设有通孔,所述电热丝呈薄片状结构,并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外壳上设有开口,所述外壳侧面设有推钮,所述推钮与点烟活动件相连接,所述点烟活动件可在推钮的作用下移动并将通孔伸出开口,所述中架上设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点烟活动件上设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点烟活动件具有位于外壳内部的第一状态,以及在推钮作用伸出开口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通过弹片接触导通的第二状态,所述外壳内壁上设有与点烟活动件相连接用来使其复位的弹性件。

所述外壳上设有供推钮滑移的凹槽,推钮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穿过凹槽与点烟活动件连接。

所述保护套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推钮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固定孔相适配并插入固定孔中,固定轴设置在导向块上。

所述固定孔中包括螺丝孔,保护套与推钮通过螺丝相连接。

所述推钮上设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为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推钮表面的凸起。

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隔热压片,所述电热丝设置在隔热压片与中架之间。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点烟活动件上的倒钩上。

所述点烟活动件表面设有凸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点烟器所述点烟活动件可在推钮的作用下移动并将通孔伸出开口,电热丝设置在通孔中,用户可通过通孔实现双面点烟,当用户需要点烟时,推动推钮,将点烟活动件上的通孔推出开口,此时点烟活动件上的第一电路板与中架上的第二电路板上弹片碰触接通,电热丝发热,用户可通过通孔双面点烟, 且点烟时产生的烟灰可从通孔中掉出,烟灰不容易积攒,电热丝的使用寿命更长;点烟完成后,用户松开推钮,点烟活动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缩回外壳内,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上的弹片分离,电热丝不再发热。用户只需推动推钮即可控制电路的开闭,结构更加简单,点烟操作更方便,用户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点烟器点烟活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点烟器点烟活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点烟器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点烟器去掉外壳后点烟活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点烟器中推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点烟器中点烟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子点烟器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文中所述 “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对相关部件进行标识,并非对其限制。同样,文中所述“上”、“下” 等仅是以常规点烟器通孔在上方为标准,以及附图的方向位置进行设定,并不代表具体的方向限制。

如图所示,一种电子点烟器,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中架2和点烟活动件3;

点烟活动件3上设有通孔31,电热丝4呈薄片状结构,并设置在通孔31内,片状结构相对于常规的丝状结构,加热效果更好,提高点烟效果,所述外壳1上设有开口11,所述外壳1侧面设有推钮5,所述推钮5与点烟活动件3相连接,所述点烟活动件3可在推钮5的作用下移动并将通孔31伸出开口11,所述中架2上设有第一电路板21,所述点烟活动件3上设有第二电路板32,所述点烟活动件3具有位于外壳1内部的第一状态,以及在推钮5作用伸出开口11使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32接触导通的第二状态,所述外壳1内壁上设有与点烟活动件3相连接用来使其复位的弹性件12。

采用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点烟器所述点烟活动件可在推钮的作用下移动并将通孔伸出开口,电热丝设置在通孔中,用户可通过通孔实现双面点烟,当用户需要点烟时,推动推钮,将点烟活动件上的通孔推出开口,此时点烟活动件上的第一电路板与中架上的第二电路板碰触接通,电热丝发热,用户可通过通孔双面点烟,,且点烟时产生的烟灰可从通孔中掉出,烟灰不容易积攒,电热丝的使用寿命更长;点烟完成后,用户松开推钮,点烟活动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缩回外壳内,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分离,电热丝不再发热。用户只需推动推钮即可控制电路的开闭,结构更加简单,点烟操作更方便,用户体验感更好。

如图所示,所述外壳1上设有供推钮5滑移的凹槽13,推钮5设有导向块51,所述导向块51穿过凹槽13与点烟活动件3连接。凹槽与导向块相配合,相当于推钮可移动的距离,便于定位。

如图所示,所述点烟活动件3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33,所述推钮5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轴52,所述固定轴52与固定孔33相适配并插入固定孔33中,固定轴52设置在导向块51上,多点连接的结构可使推钮与保护套连接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使连接更牢固,所述固定孔33中包括螺丝孔34,点烟活动件3与推钮5通过螺丝相连接。

如图所示,所述第一电路板21与第二电路板32通过弹片22接触连接,点烟活动块位于第一位置时弹片不接触,电路不导通;当点烟活动块位于第二位置时,弹片接触,电路导通,电热丝发热。

为了防止手滑导致松开推钮,如图所示,所述推钮5上设有防滑部53,所述防滑部53为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推钮5表面的凸起54。

如图所示,所述外壳1内还设有隔热压片6,所述电热丝4设置在隔热压片6与中架2之间,隔热压片6能够更好的固定电热丝4,同时起到隔热效果,在电热丝4加热时,避免中架过烫,安全性更好。

如图所示,所述弹性件12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外壳1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点烟活动件3上的倒钩35上。

如图所示,所述点烟活动件3表面设有凸筋36,与外壳内壁隔开一定距离,防止点烟活动件与外壳内壁刮擦,影响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