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6138发布日期:2019-03-30 10:0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火盖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火盖,本发明还涉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家用大气式燃烧器的特点为部分预混(一次空气系数小于1),即充分燃烧还需要外界的二次空气补给。为了保证烟气排放,一般采取的措施为风门开度尽量调大,即一次空气系数尽量大些,这样在降低烟气同时会影响燃烧器稳焰的性能,即燃烧器易出现离焰脱火,因此往往会优化稳焰孔或者稳焰槽结构、加重稳焰火的负荷比重来提高稳焰性能,带来的结果就是稳焰火的负荷比重高了,有效火负荷比重低了,影响了灶具的热效率;其次,大气式燃烧器烟气偏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火焰的内部或者内侧得不到空气的补给;同时,当前灶具燃烧器的火孔均是直接暴露在外,并没有防堵塞的结构,很容易造成汤汁堵塞情况。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款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在风门开度尽量调大,保证烟气低的前提下,还可以保证较好的稳焰特性,且不需要以增大稳焰火负荷比重的代价,在灶具热效率、防堵塞性能方面也能得到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低烟气且稳焰的火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低烟气且稳焰的燃烧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盖,该火盖上开设有出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位于出火孔外端凸设有一挡板,该挡板与火孔边缘之间设有至少二个径向布置的连接部,前述挡板与连接部及出火孔边缘围成多个供火焰出火的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具有平整的上端面,所述的出火孔开设于该上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的出火孔自内向外依次包括中心火孔、中环火孔及外环火孔,前述中环火孔为多个并均围绕中心火孔布置,前述的外环火孔为多个并均围绕中心火孔布置且位于中环火孔外周,前述的中心火孔、中环火孔及外环火孔外端均凸设有挡板。

所述的火盖位于中心火孔和中环火孔之间开设有能自下而上输送二次空气的内环二次空气补入通道。内环二次空气补入通道可以给中心火孔独立供气,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部自出火孔边缘向挡板方向收拢布置。

所述挡板的上端面形成有内凹面,对应地,所述连接部的外端面内凹形成导槽面,该导槽面的上端口与前述内凹面连通。具有内凹面的挡板能有效防止火孔堵塞,挡板本身具有一定的盛液功能,当挡板中汤汁过多时,利于汤汁从内凹面向导槽面往下流,防止汤汁流到火孔内堵塞出火孔。

所述火盖围绕出火孔具有环状的凸台,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则连接于该凸台的外边缘上。凸台用来抬高火孔出口的高度,其目的是当汤汁流到火盖底面时防止汤汁往出火孔内部流,实现防堵塞的功能。

所述凸台的边沿自外向内逐步收缩。这样可以确保汤汁不会堵塞出火孔。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为2~8个并均匀布置于挡板外周。

所述挡板呈圆形,且挡板口径大于对应地出火孔内径。挡板完全将火孔遮挡住了,防止汤汁进入火孔,因此防溢液防火孔堵塞的性能更强。

一种燃烧器,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上的火盖,前述的基座上具有进气通道并内置有混气腔。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通道包括中心进气通道、中环进气通道和外环进气通道,所述的混气腔包括与中心进气通道接通的中心混气腔、与中环进气通道接通的中环混气腔及与外环进气通道接通的外环混气腔,前述的中环混气腔呈环形布置于中心混气腔外周,进一步,所述基座位于中心混气腔和中环混气腔之间开设有二次空气进入通道。

进一步,所述基座靠近中心混气腔设有点火针,该点火针向上伸出火盖。

进一步,所述基座靠近中心混气腔设有热电偶,该热电偶向上伸出火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出火孔外侧设计了挡板,挡板与出火孔之间用多个连接部连接,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挡板与连接部对出火孔中的混合气具有定向分流的作用,即将原本一大团火焰分隔为多个小团火焰,这样子增加了火焰与二次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烟气;其次一个出火孔同时向不同方向出火燃烧加热,增加了火焰与锅底的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均匀性,且能有效提高火焰与锅底的热量交换,提高灶具热效率;再次,挡板有助于稳焰,即对风门的适应性更强,混合气从出火孔出来后,经过挡板后,混合气速度会减小,能有效防止因风门开大后造成的离焰脱火,因此挡板的存在有助于风门开度调大,及一次空气系数的增大,一次空气系数增大有助于烟气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再次,挡板也能充当稳焰结构,经过挡板后,各个小火焰之间能相互稳焰,不需要设计专门的稳焰结构,因此能充分利用上了稳焰火那部分的负荷,提高了灶具有效的火负荷。综上所述,挡板在稳焰、提高热效率、低烟气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分解图。

图3为图2中基座的反面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火盖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火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包括基座1及设于基座1上的火盖2,基座1上具有进气通道并内置有混气腔。

进气通道包括中心进气通道14、中环进气通道15和外环进气通道16,混气腔包括与中心进气通道14接通的中心混气腔11、与中环进气通道15接通的中环混气腔12及与外环进气通道16接通的外环混气腔13,中环混气腔12呈环形布置于中心混气腔11外周,外环混气腔13呈环形布置于中环混气腔12外周。

基座1位于中心混气腔11和中环混气腔12之间开设有二次空气进入通道17。基座1靠近中心混气腔11设有点火针6和热电偶7,该点火针6和热电偶7向上伸出火盖2。

本实施例中的火盖上开设有出火孔,位于出火孔外端凸设有一挡板3,该挡板3与火孔边缘之间设有多个径向布置的连接部4,挡板3与连接部4及出火孔边缘围成多个供火焰出火的区域。火盖2具有平整的上端面,出火孔开设于该上端面上。

出火孔自内向外依次包括中心火孔21、中环火孔22及外环火孔23,中环火孔22为多个并均围绕中心火孔21布置,外环火孔23为多个并均围绕中心火孔21布置且位于中环火孔22外周,中心火孔21、中环火孔22及外环火孔23外端均凸设有挡板3。

火盖2位于中心火孔21和中环火孔22之间开设有能自下而上输送二次空气的内环二次空气补入通道27,内环二次空气补入通道27与二次空气进入通道17配合对接。

本实施例中的挡板呈圆形状,其内径小于出火孔内径,连接部4自出火孔边缘向挡板3方向收拢布置。

挡板3的上端面形成有内凹面,对应地,连接部4的外端面内凹形成导槽面,该导槽面的上端口与内凹面连通。火盖2围绕出火孔具有环状的凸台41,连接部4的下端则连接于该凸台41的外边缘上,述凸台41的边沿自外向内逐步收缩。这样在挡板上方积累的汤汁,可以顺着连接部和凸台,向外流出,不应堵塞出火孔。

本实施例中的中环火孔22和外环火孔23对应的连接部4为4个并均匀布置于挡板3外周,中心火孔21对应的连接部4为8个。

在出火孔外侧设计了挡板,挡板与出火孔之间用多个连接部连接,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挡板与连接部对出火孔中的混合气具有定向分流的作用,即将原本一大团火焰分隔为多个小团火焰,这样子增加了火焰与二次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烟气;其次一个出火孔同时向不同方向出火燃烧加热,增加了火焰与锅底的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均匀性,且能有效提高火焰与锅底的热量交换,提高灶具热效率;再次,挡板有助于稳焰,即对风门的适应性更强,混合气从出火孔出来后,经过挡板后,混合气速度会减小,能有效防止因风门开大后造成的离焰脱火,因此挡板的存在有助于风门开度调大,及一次空气系数的增大,一次空气系数增大有助于烟气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再次,挡板也能充当稳焰结构,经过挡板后,各个小火焰之间能相互稳焰,不需要设计专门的稳焰结构,因此能充分利用上了稳焰火那部分的负荷,提高了灶具有效的火负荷;最后,具有内凹面的挡板能有效防止火孔堵塞,挡板本身具有一定的盛液功能,当挡板中汤汁过多时,利于汤汁从内凹面向导槽面往下流,防止汤汁流到火孔内堵塞出火孔。

综上所述,挡板在稳焰、提高热效率、低烟气、防火孔堵塞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挡板3呈圆形,口径大于对应地出火孔内径。挡板3完全将火孔遮挡住了,防止汤汁进入火孔,因此防溢液防火孔堵塞的性能更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