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地下燃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89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安全生产领域,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地下燃油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燃油系统常规采用地上布置形式,油罐区需配置严格完善的消防及灭火设施和管理措施以确保油区的安全生产。相比于地下油罐,地上油罐由于处于外露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危险因素影响,仍具有较高的火灾隐患,且发生事故后危害性较大。对于北方寒冷地区,地上油罐还需设置燃油伴热设施和防冻设施,常规采用的伴热介质为过热蒸汽,而较高的蒸汽伴热温度易造成局部区域温度超过燃油闪点,降低了系统安全性,也增加了能源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结构简化的火力发电厂地下燃油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火力发电厂地下燃油系统,包含埋入地面下的油罐以及供油泵,二者通过燃油管道连接。

还包含泵坑,所述供油泵设于泵坑内。

还包含吹扫管道,其设于所述泵坑内并位于地面之下,该吹扫管道与供油泵之前和/或之后的管道相连。

所述吹扫装置内的吹扫介质为惰性气体。

所述供油泵、燃油管道及吹扫管道设置于冻土层以下。

所述供油泵为现有的离心式供油泵。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1.油罐火灾危险性显著低于常规地上油罐;2.寒冷地区无需配置燃油伴热设施和防冻设施,且燃油品质要求降低,节省了燃油成本;3.无需设置卸油泵,可利用液位高差直接卸油至地下油罐,简化了卸油系统;4.吹扫介质采用惰性气体,可直接将燃油安全地吹扫至地下油罐内,无安全隐患,并可简化污油处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地下燃油系统,采用地埋油罐的布置形式。此种设置方式,在寒冷地区无需再配置燃油伴热设施和防冻设施,且燃油品质要求降低,节省了燃油成本。同时,油罐火灾危险性显著低于常规地上油罐。

如图1所示,地下燃油系统包含埋入地面下的油罐1,在油罐的周围适当处设置地下泵坑2,其中设有供油泵3,该供油泵3通过燃油管道4连接油罐1,以用于输送燃油。该供油泵3置于泵坑内,利用供油泵3产生的允许吸上高度将油罐1内的高于供油泵或略低于供油泵的燃油吸出,以达到向机组供油的目的,结构简单易行。上述供油泵3可为现有的离心式供油泵。

地下燃油系统内还可设置吹扫管道5,如图所示,其设置于泵坑内并连接于供油泵3前和/或后的管道上,其位置也在地面之下。所采用吹扫介质宜采用惰性气体,如氮气或二氧化碳等,可直接将燃油安全地吹扫至地下油罐1内,无安全隐患,并可简化污油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更好的防冻效果,上述供油泵3、燃油管道4、及吹扫管道5宜设置于冻土层以下。

根据发电机组容量、点火方式等因素确定油罐容量和个数,在油罐个数较多的系统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地下燃油系统,可省去若干燃油伴热设施、防冻设施和卸油泵,大量节省结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