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改进组合支架的热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304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改进组合支架的热风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热风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设有改进组合支架的热风道。



背景技术:

电站锅炉的热风道属于锅炉的“六道”,是锅炉烟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难度较大。以往的工程中,囿于热风道布置限制、支吊架设计水平的原因,热风道总体安全性不高,补偿器被拉坏的现象屡有发生。究其原因,热风道,特别是热一次风道大部分布置于钢梁下方,基本上靠刚性吊架64的水平力抵消金属补偿器61产生的盲板力,由于刚性吊架64的拉杆65在热风道本体6有位移的时候会发生偏转,导致补偿器产生非计划变形从而拉坏,严重影响了锅炉的安全运行。常规热风道布置,如图1~图3所示。

由图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热一次风道布置在锅炉的运转层62以下,此处的热风道本体要装配支架时“无依无靠”,只能设计成生根于运转层62的钢梁 66上的刚性吊架64,由于刚性吊架64的水平刚度为0,对补偿器非计划方向的变形几乎没有约束作用,存在补偿器拉坏漏风的危险,危及机组的安全运行,参见图2。即便有些地方做了固定其水平力的承托用支架63,但其一般也是采用固定在离锅炉两侧较远处的一些现有的立柱以固定三角撑来实现,由于距离较远,所以三角撑的所消耗的材料就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桁架解决热风道支吊难题,并将桁架上设置的固定支架支撑在热风道的底部以克服盲板力。

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设有改进组合支架的热风道,包括热风道本体、金属补偿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导向支架、桁架,所述的桁架包括:

——底横梁,其两端垂直连接两根底梁的相向面侧,所述的底横梁沿底梁的长度方向均布若干根形成火车轨状;

——立柱,设有若干根,分别垂直均布在两侧的底梁上;

——上横梁,设有相互平行的若干根,其两端分别连接相应的两根立柱的顶端;

——交叉斜拉杆,包括总体呈“十”字交叉的斜拉杆,其4个端头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立柱的上下端处;

若干承托支架沿底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桁架的底横梁的上表面;其中,与底横梁的上表面焊设连接的支架结构形成固定支架,放置在底横梁的上表面的支架结构形成导向支架,且所述的导向支架对应所固定处的热风道本体的径向两端处分别设有角钢,所述的角钢形成热风道本体的径向限位装置;所述的导向支架布置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

所述的承托支架包括依次焊设在底横梁上方的底板、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贴合在热风道本体的底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呈圆弧形以契合该处热风道本体的底部的形状。

所述的支撑板与热风道本体之间设有弹性垫板。

所述的支撑板的外侧壁与相应处的底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加劲肋。

所述的立柱与交叉斜拉杆之间采用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交叉斜拉杆采用将两根斜拉杆焊接成十字交叉形而成,或者采用四根斜拉杆分别焊设在菱形板的对角上而成。

所述的角钢与底板之间设有间距d,所述的d=2~3mm。

所述的导向支架至少设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桁架结构,能够可靠地约束热风道及其补偿器的膨胀,彻底解决热风道支吊的难题,保证热风道长期的安全运行,具有造价低廉、工作可靠、安装方便、内压自平衡等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热风道布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A-A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B-B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向固定支架处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D-D向导向支架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4~图6,一种设有改进组合支架的热风道,包括热风道本体、金属补偿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支架、导向支架、桁架,所述的桁架包括:

——底梁1,设有两根,分别设置在热风道本体两侧下方、且沿热风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底横梁7,其两端垂直连接两根底梁1的相向面侧,所述的底横梁7沿底梁1的长度方向均布若干根形成火车轨状;

——立柱2,设有若干根,分别垂直均布在两侧的底梁1上;

——上横梁3,设有相互平行的若干根,其两端分别连接相应的两根立柱2 的顶端;

——交叉斜拉杆4,包括总体呈“十”字交叉的斜拉杆,其4个端头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立柱2的上下端处;本例中所述的交叉斜拉杆4采用将两根斜拉杆焊接成十字交叉形而成,或者采用四根斜拉杆分别焊设在菱形板14的对角上而成。

若干承托支架沿底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桁架的底横梁7的上表面;其中,与底横梁7的上表面焊设连接的支架结构形成固定支架,放置在底横梁7 的上表面的支架结构形成导向支架12,且所述的导向支架12对应所固定处的热风道本体的径向两端处分别设有角钢13,所述的角钢13形成热风道本体的径向限位装置,使此处的热风道本体只能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的导向支架12布置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

所述的承托支架包括依次焊设在底横梁7上方的底板11、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顶面贴合在热风道本体6的底部,所述支撑板9的顶面呈圆弧形以契合该处热风道本体的底部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支架除了受热风道本体6的垂直荷载外,还受到方向相反的盲板力,在工程设计中,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盲板力是可以互相抵消的,这样盲板力就转化为桁架与固定支架构成的组合支架的内力了,锅炉钢结构不会接收到任何额外的由盲板力产生的力或力矩。另外,热风道本体上方的桁架内的空间,尚可安装其他管道或者电缆桥架,以便充分利用空间。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9与热风道本体6之间设有弹性垫板8,以进行力的缓冲且防止磨损。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9的外侧壁与相应处的底板11上表面之间设有加劲肋10,加强支撑强度。

进一步,所述的立柱2与交叉斜拉杆4之间采用连接板5固定连接,以增加连接面,方便施工。

进一步的,所述的角钢13与底板11之间设有间距d,所述的d=2~3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支架12至少设有两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