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888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子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火焰直径的使用方便的子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燃烧器结构如图1所示,两个进气管分别接入O2、H2,其流量可独立调节控制,O2由进气管1进入,从内芯流出,H2由进气管进入到外罩与内芯之间的空隙部位,在外罩出口完成O2、H2混合,在出口燃烧形成火焰。现有两种规格的燃烧器,主要区别为外罩的大小和内芯的数量。大燃烧器结构和小燃烧器一样,不同点在于外罩直径大,内芯数量多,能够形成大直径火焰,加工大规格产品。

根据加工产品的规格,需要选择使用大燃烧器或是小燃烧器,使得加工同一产品的不同部位需要切换大小燃烧器,或多个燃烧器同时使用才能满足要求,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火焰直径的使用方便的子母燃烧器。

一种子母燃烧器,由内燃烧器,外燃烧器和四路气路组成;

内罩5内嵌有第一内芯3,组成内燃烧器;

在内罩5和外罩10之间有多层呈圆周型均匀排列的第二内芯8,第二内芯8与外罩10组成外燃烧器;

第一气路1与第一内芯3连通;第二气路2连通至第一内芯3和内罩5之间的空间4;第三气路6与第二内芯8连通;第四气路7连通至第二内芯8和外罩10之间的空间9。

所述四路气路各自独立控制。

所述第一气路1和第三气路6接入氧气。

所述第二气路2和第四气路7接入氢气。

所述内罩5和外罩10为同心套装。

所述外燃烧器外套装第三层燃烧器,第四层燃烧器直至第N层燃烧器,将与第二内芯8同心设置的内芯底座和下端开口与子母燃烧器的外罩密封焊接,组成第三层燃烧器,依次类推,直至组成第N层燃烧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燃气体在燃烧器罩内形成一种氛围,助燃气体从分布均匀的内芯流出,利用多通道多点混合方式,使两种气体接触面积增大,混合更加均匀,燃烧充分。将现有结构由一根管道向燃烧器罩内通气,改为多层燃烧器罩,将空间隔开,多管道通气,减少浪费,节省气量。火焰直径大小任意调节,应用范围更广,一个燃烧器可以取代现有的多个大小燃烧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燃烧器;

图2是本实用新型子母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子母燃烧器实物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层燃烧器罩结构示意;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层燃烧器罩实物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层燃烧器罩实物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层燃烧器罩实物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气路,2-第二气路,3-第一内芯,4-第一内芯和内罩之间的空间,5-内罩,6-第三气路,7-第四气路,8-第二内芯,9-第二内芯和外罩之间的空间,10-外罩,11-第一气管,12-第二气管,13-第三内芯,14-燃烧器罩与第三内芯之间的空隙,15-燃烧器罩,16-内芯底座,17-下端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一种子母燃烧器,如图2-3所示,由内燃烧器,外燃烧器和四路气路组成;

内罩5内嵌有第一内芯3,组成内燃烧器;

在内罩5和外罩10之间有多层呈圆周型均匀排列的第二内芯8,第二内芯8与外罩10组成外燃烧器;

第一气路1与第一内芯3连通;第二气路2连通至第一内芯3和内罩5之间的空间4;第三气路6与第二内芯8连通;第四气路7连通至第二内芯8和外罩10之间的空间9。

所述四路气路各自独立控制。

所述第一气路1和第三气路6接入氧气。

所述第二气路2和第四气路7接入氢气。

所述内罩5和外罩10为同心套装。

根据加工产品需求,还可以做成三层燃烧器,火焰直径可调范围更大,应用范围更广,以子母燃烧器为基础,改装为三层燃烧器为例说明其结构,第三层燃烧器罩结构如图4-7所示,每一层燃烧器可单独设计制作,然后以同心套装方式与其他燃烧器套装在一起,图4-7中,O2经第一气管11送入从内芯13中流出,H2经第二气管12输入填充到燃烧器罩15与第三内芯13之间的空隙14中,在燃烧器罩15出口处H2,O2混合燃烧。

将第三层燃烧器与子母燃烧器焊接,首先将第一内芯3、第二内芯8、第三内芯13端口置于同一水平面,将与第二内芯8同心设置的内芯底座16和下端开口17与子母燃烧器的外罩10密封焊接,组成第三层燃烧器。

按同样方式,根据工作需要,可制作四层、五层等多层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内外燃烧器采用同心套装,一种气体在燃烧器罩内形成氛围,另一种气体经过均匀排布的内芯分散流出,进气管各路气量独立控制,火焰直径调节范围增大,通过控制使用燃烧器的层数来调节火焰直径大小。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