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燃气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0937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铸铁燃气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铁燃气锅炉。



背景技术:

周知,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本实用新型讲的是一种民用的采暖锅炉,其天燃气、液化气为热量来源,将其转换为热能以供现有采暖单位取暖。

但是现有的采暖锅炉存在技术上的弊端,其主要体现在现有的锅炉为管式或者平面铸铁式,此类锅炉能耗高,但是热量吸收率低,锅炉的热量有很大部分随烟气排放,燃烧的火焰无法和储液装置的面充分结合,在排放过程中,热量得不到吸收,随烟气排放,造成极大的浪费,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如何将现有普通锅炉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损耗的热量充分利用,使其完全转换为载体热量是现有锅炉行业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作为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公开本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锅炉结构上重新设计,通过铸造的成型方式将锅炉本体成型,在降低锅炉价格的基础上将其热利用率达到最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铸铁燃气锅炉,其包括一个锅炉本体,所述的锅炉本体的顶部固定有一个集烟罩,所述的锅炉本体由一个或者多个中片和前后贴附固定的两个边片固定而成,所述的锅炉本体上,其中间靠下位置处,前后面贯穿设置有一个燃烧孔,前侧边片和后侧边片上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一个护盖;所述的锅炉本体的右上角前后贯穿设置有一个进水管,锅炉本体的左下角前后贯穿设置有一个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全部将锅炉本体内部贯穿设置,锅炉本体的底部四角上设有支撑脚。

所述的中片为铸造件,其内部空心设计,其前侧面上设有多个导热柱,所述的导热柱自下而上均匀排列,每相邻两排之间左右交错设置,若最底部的导热柱全部朝向左侧偏摆设置,则第二排全部朝向右侧偏摆设置,依此规律交错直至到达中片的最顶部;所述的中片的后侧面上同样设置有多个导热柱,所述的后侧面上的导热柱和前侧面上的导热柱设置的形状及高度相同,左右相邻两个导热柱的间距也相同,其与前侧面上的导热柱的区别在于其所述的每排的导热柱向左或者向右交错设置有1/2个导热柱间距。

所述的中片上,其前后侧面上贯穿设置有集热孔,所述的集热孔和中片的内部腔体是隔离封闭的。

所述的边片为铸造件,其分为前侧边片和后侧边片,所述的前侧边片的前侧面以及后侧边片的后侧面皆为平面设置;所述的前侧边片的后侧面以及后侧边片的前侧面上皆设置有导热柱,所述的前侧边片的后侧面上的导热柱的分布和与其对接的中片前侧面上导热柱对插设置,前侧边片的后侧面上每排的导热柱向左或者向右交错设置有1/2个导热柱间距;所述的后侧边片的前侧面上的导热柱的分布和与其对接的中片后侧面上导热柱对插设置,后侧边片的前侧面上每排的导热柱向左或者向右交错设置有1/2个导热柱间距。

所述的集烟罩将整个锅炉本体的顶部包覆,集烟罩的顶部设有烟囱口。

所述的护盖上贴附有一个观察口护片,所述的观察口护片通过螺栓固定在护盖上。

所述的中片及边片的左右两侧壁上,靠近进水孔和出水孔处皆设置有一个加强肋板,所述的加强肋板上加工有安装孔。

所述的边片上,其左上角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通过一片或者多片中片和前后两侧的边片对接组装,形成一个底部设有燃烧孔,顶部通透设计的锅炉本体,所述的锅炉本体内部,通过中片与中片的对接组合或者中片与边片的对接组合,其导热柱将火苗或者热源在锅炉本体内部左右扩散,有效加大了火源与锅炉本体的横向与竖向的接触面积,再者,中片上设置有多个集热孔,其有效加大了火源与锅炉本体的纵向的接触面积,以上措施使锅炉本体内部换热充分,增大了热利用率,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可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和热吸收效率,是一种理想的铸铁燃气锅炉。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5张,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除前侧边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边片和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1、锅炉本体,11、安装座,12、进水管,13、加强肋板,14、出水管,15、支撑脚,16、燃烧孔,17、护盖,18、观察口护片,2、中片,21、导热柱,22、集热孔,23、出水孔,24、进水孔3、边片,4、集烟罩,41、烟囱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附图1所示,一种铸铁燃气锅炉,其包括一个锅炉本体1,所述的锅炉本体1的顶部固定有一个集烟罩4,集烟罩4将整个锅炉本体1的顶部包覆,集烟罩4的顶部设有烟囱口41,烟囱口41 的作用是排放烟气;所述的锅炉本体1由一个或者多个中片2和前后贴附固定的两个边片3固定而成,所述的锅炉本体1上,其中间靠下位置处,前后面贯穿设置有一个燃烧孔16,所述的燃烧孔16内部放置燃烧器,前侧边片和后侧边片上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一个护盖17,所述的护盖17上贴附有一个观察口护片18,所述的观察口护片18通过螺栓固定在护盖17上,其作用是观察燃烧器在燃烧孔16内部的燃烧状况;所述的锅炉本体1的右上角前后贯穿设置有一个进水管12,锅炉本体1 的左下角前后贯穿设置有一个出水管14;所述的进水管12以及出水管14全部将锅炉本体1内部贯穿设置,锅炉本体1的底部四角上设有支撑脚15。

以上所述的中片2为铸造件,其内部空心设计,其前侧面上设有多个导热柱 21,如图2~4所示,所述的导热柱21自下而上均匀排列,每相邻两排之间左右交错设置,若最底部的导热柱21全部朝向左侧偏摆设置,则第二排全部朝向右侧偏摆设置,依此规律交错直至到达中片2的最顶部;所述的中片2的后侧面上同样设置有多个导热柱21,所述的后侧面上的导热柱21和前侧面上的导热柱21设置的形状及高度相同,左右相邻两个导热柱的间距也相同,其与前侧面上的导热柱的区别在于其所述的每排的导热柱较前侧面上的导热柱21向左或者向右交错设置有 1/2个导热柱间距,其组装效果如图5所示。

为了更好的达到热吸收效果,所述的中片2上,其前后侧面上贯穿设置有多个集热孔22,所述的集热孔22和中片2的内部腔体是隔离封闭的,火焰在锅炉本体1内串行,在纵向面上有效的增加了其与锅炉本体1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热利用率。

所述的边片3亦为铸造件,其分为前侧边片和后侧边片,所述的前侧边片的前侧面以及后侧边片的后侧面皆为平面设置,其将锅炉本体1的内外部隔离;所述的前侧边片的后侧面以及后侧边片的前侧面上皆设置有导热柱21,所述的前侧边片的后侧面上的导热柱21的分布和与其对接的中片前侧面上导热柱21对插设置,前侧边片的后侧面上每排的导热柱21向左或者向右交错设置有1/2个导热柱间距;所述的后侧边片的前侧面上的导热柱21的分布和与其对接的中片后侧面上导热柱对插设置,后侧边片的前侧面上每排的导热柱向左或者向右交错设置有 1/2个导热柱间距,其组合效果如图5所示,所示的虚线绘制的导热柱为后侧面上或者本片中片的前侧所设置的导热柱对接状态。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强度,所述的中片2及边片3的左右两侧壁上,靠近进水孔24和出水孔23处皆设置有一个加强肋板13,所述的加强肋板13上加工有安装孔,所述的此处安装孔是和本实用新型的外壳锁紧固定使用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边片3上,其左上角侧壁上同样设置有安装座11和本实用新型的外壳锁紧固定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通过将一片或者多片中片2和前后两侧的边片3 对接组装,形成一个底部设有燃烧孔16,顶部通透设计的锅炉本体1,所述的锅炉本体1内部,如图5所示,通过中片2与中片2的对接组合或者中片2与边片 3的对接组合,其导热柱21将火苗或者热源在锅炉本体1内部左右扩散,有效加大了火源与锅炉本体1的横向与竖向的接触面积,再者,中片上设置有多个集热孔22,其有效加大了火源与锅炉本体1内部的纵向的接触面积,再结合通透设计的集热孔22,以上措施使锅炉本体1内部换热充分,增大了热利用率,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可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和热吸收效率,是一种理想的铸铁燃气锅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