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挡板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2993阅读:1160来源:国知局
烟气挡板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密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烟气挡板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热力供暖等能够产生大量烟气的行业中,对烟气排放指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从锅炉燃烧到烟气排放至大气的各个环节上都需要相应提高专业技术。通常,在锅炉系统的烟道中装设有烟气挡板门,来关断、开启、分流和调节烟道的烟气,其中,如果烟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成分,对于密封系统的密封性能要求会更为严格。

烟气挡板门的密封主要是叶片之间和叶片与框架内壁之间的密封。原来都是依靠在叶片四周设置弹性片和门框内圈设置密封片,叶片关闭时,弹性片与弹性片以及弹性片和密封片之间形成紧密接触,这样就实现了密封。但是由于叶片的尺寸很大,弹性片与弹性片以及弹性片和密封片之间难免有一些缝隙,这就影响了密封性能。

另外有些烟气挡板门中间接入干燥、干净的热空气能阻断烟气通过,但吹热空气的装置在工作期间要一直保持正常通电,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烟气挡板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烟气挡板门能源消耗大,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烟气挡板门,包括连杆A和连杆B,所述的连杆A带动多片奇数叶片转动,连杆B带动多片偶数叶片转动,所述的奇数叶片和偶数叶片之间设置有一次密封装置和二次密封装置,所述的一次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偶数叶片一侧的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扭簧,扭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密封片,所述的二次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偶数叶片另一侧的卷轮,所述的卷轮上卷绕有塑料薄膜,所述的奇数叶片上设置有风力发电装置、电磁铁和静电吸附片,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控制着电磁铁和静电吸附片。奇数叶片和偶数叶片旋转到位后中间会存在缝隙,缝隙内会漏出烟气,经过一次密封装置和二次密封装置的密封作用,来达到高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通过导线与电磁铁和静电吸附片相连接,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安装于有烟气的一侧。风力发电装置是利用内部自下而上不断冲击风扇的烟气来自发电,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片的截面呈三角状,密封片端部可被通电的电磁铁吸引。密封片做成尾部宽,端部窄的结构,一方面保持了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节省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经二次密封,密封效果好,并且利用自发电原理密封,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奇数叶片和偶数叶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偶数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奇数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烟气挡板门,包括连杆A1和连杆B2,所述的连杆A1带动多片奇数叶片11转动,连杆B2带动多片偶数叶片21转动,所述的奇数叶片11和偶数叶片21之间设置有一次密封装置和二次密封装置,所述的一次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偶数叶片21一侧的固定座32,所述的固定座32上设置有扭簧,扭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密封片31,所述的二次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偶数叶片21另一侧的卷轮4,所述的卷轮4上卷绕有塑料薄膜41,所述的奇数叶片11上设置有风力发电装置34、电磁铁33和静电吸附片42,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34控制着电磁铁33和静电吸附片42,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34通过导线与电磁铁33和静电吸附片42相连接,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34安装于有烟气的一侧,所述的密封片31的截面呈三角状,密封片31端部可被通电的电磁铁33吸引。

在使用过程中,连杆A1和连杆B2反向旋转,带动偶数叶片21和奇数叶片11闭合,闭合过程中,由于烟气密度小,烟气均匀上升至偶数叶片21和奇数叶片11闭合的缝隙处,可以从缝隙处漏出。

当偶数叶片21和奇数叶片11闭合后,烟气对风力发电装置34吹风,风力发电装置34就是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供电给电磁铁33和静电吸附片42,电磁铁33通电后产生磁性,磁力吸引密封片31,密封片31可以整体是磁性材料制成,也可以只有端部是磁性材料制成,当电磁铁33与密封片31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扭簧自身的弹力时,密封片31整体旋转闭合,与电磁铁33搭在一起,堵住偶数叶片21和奇数叶片11之间的缝隙,此为第一密封系统。

如果烟气还是通过缝隙进入,静电吸附片42在经过风力发电装置34的供电后,产生静电吸附力,同时卷轮4在连杆A1和连杆B2反向旋转到位时,卷轮4自身携带的电机启动,开始放松塑料薄膜41,塑料薄膜41既具有防烟尘又具有防水的功效,塑料薄膜41被静电吸附片42吸引,具有一定的粘附力,此为二次密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