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4344发布日期:2020-04-07 15:4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于燃烧灶的火盖。



背景技术:

现有大气式灶具燃烧器的一次空气系数一般为0.4-0.7,预混的空气达不到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加上各种因素,需要一定的二次空气补充,并且,为了降低co的排放,二次空气补充应尽可能的充分。目前,灶具燃烧器补充空气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侧进气和下进气的方式,侧进风的方式即在混气室的侧部开侧向进风口,外部空气通过该侧向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下进气的方式即在基座底座开下进风口,灶具下方的空气通过该下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其中,虽然侧进风的方式具有进气阻力小,进气量大的优点,但是,现有侧进气的燃烧器还是存在有问题如:由于燃烧热气流的引射作用,内、外火盖均会通过混气室侧向进风口卷吸二次空气,内环热负荷小,一次空气系数较外环高,因此卷吸的二次空气往往过剩,而外环火盖的中环火孔的二次空气卷吸却不足,为了合理分配二次空气,同时实现内、外环的充分燃烧,而且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若过大,二次空气被卷吸量多,排烟带走的热量增加,导致热效率低;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过小,二次空气补充量不够势必会导致不完全燃气,烟气排放超标。为了在不同的用户使用环境下,燃气灶在效率及烟气排放上都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能补充合适量的二次空气对于燃烧工况有很大的影响。还需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另一种对火孔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并且补充速率能得到有效缓解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稳焰效果好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有环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环状顶壁与分别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之间形成混气室,所述混气室内具有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所述空气补充室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空气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至少具有一个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第一主火孔。

空气补充室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所述的混气室内具有至少两个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并沿所述混气室的周向排列。

进气孔可以开设在空气补充室的任一壁面上,只需要有与外界空气具有连接通道即可,优选地,空气补充室的顶壁可以为与火盖的环状顶壁为相互独立,也可以,所述空气补充室的顶壁为所述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中的一部分,所述顶壁上开有与所述空气补充室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此种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增大该空气补充室的进气孔的进气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补充室的侧壁有四个:邻近所述外环壁并与所述外环壁具有间隔的第四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连接外环壁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其中第四侧壁上开有所述第一主火孔。

为了使得用户单独地控制燃烧器的火盖形成的中心火和外周火,所述混气室内设置有竖向的环状分隔板,以将所述混气室分隔为位于内侧的所述第一混气室和位于外侧的所述第二混气室,所述空气补充室位于所述第二混气室内。其中第一混气室对应外周火一,第二混气室对应中心火。

为了整体的连接结构较少,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环状分隔板中的一部分。

所述环状顶壁于对应于所述环状分隔板的位置向上延伸有一圈凸圈,所述凸圈对应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部分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空气补充室的出气孔。

为了更快速地对内环壁的内火孔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所述内环壁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所述第一混气室相连通的内火孔,所述出气孔朝向所述内火孔。

优选地,所述内火孔自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

为了稳焰内火孔,所述内环壁于内火孔的下方沿周向地开设有第一凹槽,该内火孔贯通所述第一凹槽。

同样为了稳焰主火孔,所述外环壁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所述第二混气室相连通的第二主火孔,所述外环壁于第二主火孔的下方沿周向地开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主火孔贯通所述第二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能自身能补充二次空气的火盖,而非通过燃烧器的混气室尤其是针对内环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其中是在火盖的混气室内设置具有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该空气补充室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空气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并且至少具有一个与混气室相连通的第一主火孔,二次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混气室并经缓冲后能防止第一主火孔的出气速度过快,造成离焰,同时空气补充室的第一主火孔能够出火,可以缓解外环壁中主火孔的出火压力;同时还能将外环壁中主火孔对应的外环壁厚度做薄,使得外环壁中主火孔的深度也可以相应地减小,可保证外环壁中主火孔的稳流,第一出火孔火焰平稳,节约了材料和制造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盖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1包括有环状的本体11,本体11的环状顶壁12与分别自该环状顶壁12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13、外环壁14之间形成混气室15,混气室15内具有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2,空气补充室2至少具有一个与外界空气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21,至少具有一个与混气室15相连通的第一主火孔141,在混气室15内具有至少两个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2,并沿混气室15的周向排列。当然空气补充室2也可以独立为整体的一圈。这样通过在火盖1的混气室15内设置具有相对隔离的空气补充室2,当然该空气补充室2要实现相对混气室15隔离,可以通过自身的底壁作为封闭壁(图中未画出),也可以通过与燃烧器的基座相配合实现相对隔离,该空气补充室2具有多个与外界空气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21并且具有多个与混气室15相连通的第一主火孔141,二次空气通过进气孔21进入混气室15并经缓冲后从第一主火孔141流出,能防止第一主火孔141的出气速度过快,造成离焰,同时空气补充室2的第一主火孔141能够出火,可以缓解外环壁14中第一主火孔141的出火压力;为了方便加工,从空气补充室2具有较大进气口的角度出发,优选地,空气补充室2包括有顶壁,顶壁为火盖本体11的环状顶壁12中的一部分,顶壁上开有与空气补充室2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21。

具体地,空气补充室2的侧壁有四个:邻近外环壁14并与外环壁14具有间隔的第四侧壁23,与第四侧壁23相对的第一侧壁24,以及连接外环壁14与第一侧壁24的第二侧壁25、第三侧壁26,其中第四侧壁23上开有第一主火孔141。为了使得用户单独地控制燃烧器的火盖1形成的中心火和外周火,混气室15内设置有竖向的环状分隔板3,以将混气室15分隔为位于内侧的第一混气室151和位于外侧的第二混气室152,空气补充室2位于第二混气室152内。并且,为了整体的连接结构较少,第一侧壁24为环状分隔板3中的一部分。为了实现空气补充室2还能对第二混气室152对应的火孔进行二次空气补充,环状顶壁12于对应于环状分隔板3的位置向上延伸有一圈凸圈121,凸圈121对应于第一侧壁24的部分开设有连通外界与空气补充室2的出气孔1211。而为了更快速地对内环壁13的内火孔131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内环壁13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第一混气室151相连通的内火孔131,出气孔1211朝向内火孔131。为了进一步地稳焰内火孔131,内环壁13于内火孔131的下方沿周向地开设有第一凹槽132,该内火孔131贯通第一凹槽132,优选地,内火孔131自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而同样为了实现对主火孔141的稳焰,内环壁13于内火孔131的下方沿周向地开设有与贯通内火孔131的第一凹槽132。而本发明为了稳焰主火孔141,其外环壁14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第二混气室152相连通的第二主火孔143,外环壁14于第二主火孔143的下方沿周向地开设有第二凹槽142,该第二主火孔143贯通第二凹槽14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