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预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962发布日期:2019-03-15 19:4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预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工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预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废剂再生装置生产中,废剂在焚烧炉内焚烧时需要补充一部分空气使废剂在焚烧时更加充分,这部分空气是通过一台离心风机进行补充的,而为了减少这部分空气对焚烧炉内温度的影响,通常这部分空气在进焚烧炉之前会和裂解后的炉气通过一台空气预热结构换热升温,通过一段时间的生产时间,我车间发现,由于补充空气和炉气温差大导致空气预热结构内的炉气流程容易堵,而且温差越大越容易堵,从而导致系统内负压高,加工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基于上述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空气预热结构进行改造,降低补充空气和换热烟气的温差,减少烟气对空气预热结构的堵塞,大大降低了空气预热结构的故障率,为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工艺简单的空气预热结构,通过增加一台换热器,使换热后的补充空气和换热前的补充空气先进行换热,先将补充空气温度提高,再与裂解后的炉气进行换热,达到减小补充空气和炉气的温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空气预热结构,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离心风机、余热锅炉和冷却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均包括壳程进口、壳程出口、管程进口和管程出口;

所述余热锅炉包括裂解气进口及裂解气出口,通过管路,裂解气进口与废剂裂解炉的裂解气排放口连通,余热锅炉以裂解气为热源;

通过管路,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管程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管程进口连通,所述余热锅炉的裂解气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壳程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壳程出口与所述冷却塔的进气口连通,冷却塔的出气口连通洗涤塔。

所述离心风机、所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所述余热锅炉以及所述冷却塔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增加所述第一换热器,使用换热后的空气对换热前的空气预热,提升了换热前的空气的温度,减小了与裂解后的炉气的温度差减小,减少烟气对空气预热结构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预热结构,废剂装置空气换热效果更加稳定,操作更加简单容易,更重要的是空气预热结构在之前出现的堵塞现象基本杜绝,能够保证平稳、正常的长时间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一换热器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分隔为上壳程和下壳程,所述上壳程和下壳程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上壳程的壳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所述下壳程的壳体上设置有下壳程进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和下壳程进口分别通过一阀门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设置在所述上壳程的上部一侧,所述下壳程进口设置在所述下壳程的上部一侧。

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为上壳程和下壳程两部分,通过开关所述阀门,选择不同的壳程进口变换换热后的空气与换热前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关闭所述下壳程进口的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的阀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最大,打开所述下壳程进口的阀门,关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的阀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变为原来的一半。

使用时,换热前的空气从所述离心风机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出口出来,再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管程,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壳程的裂解后的炉气换热,然后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管程出口出来,将空气通入第二换热器的管程,使其充分的加热,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管程进口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将处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壳程内的空气预热后,再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出口进入废剂焚烧炉;裂解后的炉气经过所述余热锅炉后,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壳程进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壳程,与处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管程中的空气换热后,再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壳程出口出来,进入所述冷却塔冷却。裂解后的裂解气约为850℃,经过所述余热锅炉后,与锅炉壳程内的水换热,进行第一步降温,然后在第二换热器内加热空气进行第二步降温,使其达到后续洗涤系统的需求,第二换热器加热后的空气在第一换热器内,将离心风机打入的冷空气可以加热到约180℃,该温度的空气有效降低第二空气预热结构内堵塞和沉积的情况,第一空气换热器管程出来的热空气在进入裂解炉供燃烧用,还可以有效减少裂解炉瓦斯用量,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根据季节的变换,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的空气的温度不同,通过变换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入口变换换热效率,达到空气预热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换热器;1-1、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1-2、第一换热器的壳程出口;1-3、第一换热器的管程进口;1-4、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出口;2、第二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的壳程进口;2-2、第二换热器的壳程出口;2-3、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口;2-4、第二换热器的管程出口;3、离心风机;4、隔板;5、连接管;6、下壳程进口;7、下壳程进口的阀门;8、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口的阀门;9、余热锅炉;10、冷却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空气预热结构,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离心风机3、余热锅炉9和冷却塔10,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均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均包括壳程进口、壳程出口、管程进口和管程出口;

余热锅炉9包括裂解气进口及裂解气出口,通过管路,裂解气进口与废剂裂解炉的裂解气排放口连通,余热锅炉9以裂解气为热源;

通过管路,离心风机3的出风口与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进口1-1连通,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出口1-2与第二换热器2的管程进口2-3连通,第二换热器2的管程出口2-4与第一换热器1的管程进口1-3连通,余热锅炉9的裂解气出口与第二换热器2的壳程进口2-1连通,第二换热器2的壳程出口2-2与冷却塔10的进气口连通,冷却塔10的出气口连通洗涤塔。

增加第一换热器1,使用换热后的空气对换热前的空气预热,提升了换热前的空气的温度,减小了与裂解后的炉气的温度差减小,减少烟气对空气预热结构的堵塞。

第一换热器1中间设置有隔板4,隔板4将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分隔为上壳程和下壳程,上壳程和下壳程通过连接管5连通,上壳程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进口1-1,下壳程的壳体上设置有下壳程进口6,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进口1-1和下壳程进口6分别通过一阀门与离心风机3的出风口连接。

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进口1-1设置在上壳程的上部一侧,下壳程进口6设置在下壳程的上部一侧。

第一换热器1设置为上壳程和下壳程两部分,通过开关阀门,选择不同的壳程进口变换换热后的空气与换热前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关闭下壳程进口6的阀门7,打开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进口1-1的阀门8,第一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最大,打开下壳程进口6的阀门7,关闭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进口1-1的阀门8,第一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变为原来的一半。

使用时,换热前的空气从离心风机3经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进口1-1进入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从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出口1-2出来,再经第二换热器2的管程进口2-3进入第二换热器2的管程,与通过第二换热器2壳程的裂解后的炉气换热,然后从第二换热器2的管程出口2-4出来,将空气通入第二换热器2的管程,使其充分的加热,从第一换热器1的管程进口1-3进入第一换热器1的管程,将处于第一换热器1壳程内的空气预热后,再经第一换热器1的管程出口1-4进入废剂焚烧炉;裂解后的炉气经过余热锅炉9后,通过第二换热器2的壳程进口2-1进入第二换热器2的壳程,与处于第二换热器2的管程中的空气换热后,再经第二换热器2的壳程出口2-2出来,进入冷却塔10冷却。

根据季节的变换,进入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的空气的温度不同,通过变换第一换热器1的壳程入口变换换热效率,达到空气预热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