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外火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382发布日期:2019-05-31 21:40阅读:910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外火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燃气灶外火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外火盖设置为环形,且设置有火盖孔,传统结构的外火盖,旋火热量一般在3.0KW至3.2KW之间,因此,热效率不理想,甚至损耗较大的能源,因此需要提高燃气灶的旋火热量。

授权公告号为CN201314549,发明名称为燃气灶用火盖体的现有技术1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用火盖体,其在火盖体的上端面沿其环形方向均匀地分设有多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斜向凸台,斜向凸台还具有两侧壁,其中一侧壁上沿斜向凸台的长度方向开有旋流出气缝隙,旋流出气缝隙两端分别延伸至斜向凸台的内端面和外端面上,且长度与斜向凸台长度相近,火盖体的边沿外侧壁上沿其圆周布设有多个直气孔,其热负荷达到3.5KW至4.2KW,明显地比传统结构的火盖体热效率要高,但是该现有技术1仍有如下问题:

①其斜向凸台设置为梯形,相邻斜向凸台的两侧壁相对,而正常使用时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体从出气缝隙处向外扩散,在两相邻斜向凸台的间隙处遇到二次空气进一步混合燃烧,该现有技术1公开的这种火盖体的设置使得二次空气的进气空间较为狭窄,空气进气不顺畅,空气进气不充足,进一步会影响外火盖的热效率;

②其火盖体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这样的设置使得二次空气的进气空间进一步收窄,进一步会影响外火盖的热效率;

③并且其火盖体边沿外侧壁上沿其圆周布设有多个直气孔,而斜向凸台与锅底较为贴合,火盖体中心孔处又会设置内火盖,因此进入外火盖体的二次空气进气主要是从火盖体边沿外穿过两相邻斜向凸台的间隙到出气缝隙处,但是直气孔燃烧起来也需要空气,因此直气孔的燃烧会阻隔消耗出气缝隙处所需的二次空气进气,使得出气缝隙处的二次空气进一步减少,进而影响热效率;

因此需要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外火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热效率相对较高的的燃气灶外火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燃气灶外火盖,其包括环形的外火盖本体,所述外火盖本体的上端面沿其环形方向均匀地分设有多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斜向三角凸台;斜向三角凸台由外火盖本体中心孔处延伸至外火盖本体外沿处;斜向三角凸台具有两侧壁,分别设置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沿斜向三角凸台的长度方向开有燃气出气槽,燃气出气槽贯穿斜向三角凸台的长度方向,燃气出气槽与外火盖本体底部相连通;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交界处设置为顶部凸棱,顶部凸棱靠近外火盖本体中心孔处高于靠近外火盖本体外沿处;相邻斜向三角凸台间的凹槽,即斜向三角凸台的第一侧壁和其相邻的斜向三角凸台的第二侧壁与外火盖本体上端面构成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靠近外火盖本体中心孔处低于靠近外火盖本体外沿处。

进一步的,燃气出气槽靠近外火盖本体中心孔处的高度低于燃气出气槽靠近外火盖本体外沿处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火盖本体内环设置有一圈垂直火盖孔。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出气槽与第一侧壁的交线和顶部凸棱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出气槽进深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α≤80°。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出气槽进深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α≤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设置有斜向三角凸台和燃气出气槽,燃气混合气从燃气出气槽出气,遇到空气燃烧,火焰沿着燃气出气槽的槽体进深方向斜向向槽体外部延伸,与传统直火不同,传统直火垂直与锅底相遇,而锅底是弧形的,首先直火会导致锅体受热不均,其次直火到锅底的距离较短,与空气混合时间短,未燃烧充分的气体会折射回来,造成热损失,而斜向延伸的火焰更加贴合锅底,减少热损失;

②斜向三角凸台的顶部凸棱是外高内低的,即靠近外火盖本体中心孔处较低,更加贴合锅底形状,提高火焰的利用率;

③燃气出气槽是外高内低的,即靠近外火盖本体中心孔处较低,火焰沿燃气出气槽向外延伸出火,火焰方向也更贴合锅底;

④斜向三角凸台间的凹槽的底面为内高外低,即靠近外火盖本体中心孔处较高,因此空气进气空间较大,并且燃气出气槽是外高内低的,空气进气至与燃气出气槽处的出气相遇更顺畅,空气进气量较充足,燃烧更充分,提高热效率,热负荷达到5.2KW至5.6KW,高于传统炉灶及现有技术1;

⑤外火盖本体内环设置有一圈垂直火盖孔,垂直火盖孔即直火孔的燃烧速度较快,可以带动燃气出气槽的出气较快燃烧,且不会产生现有技术1中直火阻挡斜向火的空气进气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所述燃气灶外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所述燃气灶外火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虚线框中圈出的图像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方案所述燃气灶外火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所述燃气灶外火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外火盖本体;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顶部凸棱;5、燃气出气槽;6、垂直火盖孔;7、内端面;8、外端面;9、斜向三角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如图所述:一种燃气灶外火盖,其包括环形的外火盖本体1,所述外火盖本体1的上端面沿其环形方向均匀地分设有多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斜向三角凸台9;斜向三角凸台9设有内端面和外端面,靠近中心孔位置的面为内端面,靠近外火盖本体1的边沿外侧壁为外端面;斜向三角凸台9还具有两侧壁,分别设置为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第一侧壁2上沿斜向三角凸台9的长度方向开有燃气出气槽5,燃气出气槽5两端分别延伸至斜向三角凸台9的内端面和外端面上,燃气出气槽5与外火盖本体1底部相连通;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交界处设置为顶部凸棱4,顶部凸棱4靠近外火盖本体1中心孔处高于靠近外火盖本体1外沿处;相邻斜向三角凸台9间的凹槽,即斜向三角凸台9的第一侧壁2和其相邻的斜向三角凸台9的第二侧壁3与外火盖本体1上端面构成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靠近外火盖本体1中心孔处低于靠近外火盖本体1外沿处;凹槽的底面靠近外火盖本体1中心孔处较低的设置使得燃气出气槽5前部空气进气空间更大,斜向三角凸台9设置也可较为密集,热效率更高,经实际测试,该结构的外火盖,其热负荷达到5.2KW至5.6KW,明显地比传统结构及现有技术1的外火盖热效率要高,达到节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的效果。

对于所述凹槽的底面靠近中心孔处较低的设置,也可以解释为,将外火盖本体1的上端面想象为中心孔处高于外沿的环形锥面,外火盖本体1的上端面沿其环形方向均匀地分设有多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斜向三角凸台9;外火盖本体1设置有斜向三角凸台安装缺口,斜向三角凸台安装缺口的大小和形状与斜向三角凸台9在外火盖本体1上端面的投影一致,斜向三角凸台9底面与外火盖本体底部相通;外火盖本体1的上端面是靠近中心孔处最高,而斜向三角凸台9的顶部凸棱是靠近中心孔处较低。

或者也可以看成是第一侧壁2设置为四边形,第一侧壁2的四个端点设置为点A、点B、点C、点D,点A和点C设置在外端面8与第一侧壁2的交线上,点B和点D设置在内端面7与第一侧壁2的交线上,且点C和点D设置在第一侧壁2与外火盖本体1的上端面的交线上,并且点A所处高度高于点B所处高度,这样的设置使得斜向三角凸台9的整体结构外高内低,更加贴合锅底的形状,增加热效率;第二侧壁3设置为四边形,第二侧壁3的四个端点设置为点E、点F、点G、点H,点E和点G设置在外端面8与第二侧壁3的交线上,点F和点H设置在内端面7与第二侧壁3的交线上,且点G和点H设置在第二侧壁3与外火盖本体1的上端面的交线上,并且点H所处的高度高于点G所处的高度。

进一步的,燃气出气槽5靠近外火盖本体1中心孔处的高度低于燃气出气槽5靠近外火盖本体1外沿处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火盖本体1内环设置有一圈垂直火盖孔6。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出气槽5与第一侧壁2的交线和顶部凸棱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出气槽5进深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α≤80°。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出气槽5进深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30°≤α≤5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