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3831发布日期:2019-07-24 10:0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内的中间环形槽内壁连通有二次进风口,空气从二次进风口进入中间环形槽,与燃气融合,从而燃烧,在现有技术中,从二次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量不足,燃烧不充分,导致资源浪费。

中国专利于2017.06.30申请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申请号为201710521396.8)的实用新型,第一引射管设有燃气分路头,燃气分路头将第一引射管喷出的燃气分为两路,经顺时针和逆时针同时沿外层环形槽圆周流动,在实际使用中,燃气未与空气充分融合时,就直接从通孔流出,进而燃烧,容易造成燃烧效率低,浪费资源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增设二次进风补气管来增加进风量,使空气与燃气能够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节省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支架和底座,支架设于底座上,支架上设有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支架上从外缘到中心依次设有外环形槽和中间环形槽,其特征在于:外环形槽和中间环形槽之间设有二次进风补气管,二次进风补气管内贯穿设有二次进风补气孔,二次进风补气孔连通中间环形槽和外界空气;该燃烧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增设二次进风补气管来增加进风量,使空气与燃气能够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节省资源。

进一步,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之间的夹角为30°~90°,使得进入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的燃气流动平缓顺畅,燃烧持续,加长了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时间,便于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第一引射管与支架之间的夹角为5°~50°,使得进入第一引射管的燃气流动平缓顺畅,燃烧持续,加长了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时间,便于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第二引射管与支架之间的夹角为5°~50°,使得进入第二引射管的燃气流动平缓顺畅,燃烧持续,加长了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时间,便于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外环形槽内设有加强筋,由于燃烧器长期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通过设置加强筋增强了外环形槽壁的结构强度,防止外环形槽壁因长时间燃烧而变形。

进一步,底座上分别设有点火针安装座和热电偶安装座,点火针安装座的截面呈圆形,热电偶安装座的截面呈六边形,支架上分别设有与点火针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孔和与热电偶安装座相匹配的定位孔,便于点火针安装座和热电偶安装座安装在支架上,防止错装,准确定位,安装便捷,实现支架限位安装在底座上。

进一步,第一引射管和支架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引射管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对第一引射管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第二支撑板对第二引射管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板和支架连成一体,结构稳定,减少制作材料,节约成本,便于加工制作,第二支撑板和支架连成一体,结构稳定,减少制作材料,节约成本,便于加工制作。

进一步,底座上设有一次进风补气孔,底部进气,进一步补充空气,有利于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第一引射管的管径由外到内逐渐增大,燃气从第一进气嘴进入到第一引射管,燃气流速减小,第一引射管管径逐渐变大,便于空气和燃气充分混合,燃烧充分,节省资源。

进一步,第二引射管的管径由外到内逐渐增大,燃气从第二进气嘴进入到第二引射管,燃气流速减小,第二引射管管径逐渐变大,便于空气和燃气充分混合,燃烧充分,节省资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外环形槽内设有二次进风补气管,外界空气从二次进风补气孔进入二次进风补气管,随后流进中间环形槽,增加了空气量,与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喷出的燃气混合,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了燃烧效率;燃气从第一引射管进入外环形槽内,由于二次进风补气管的阻挡作用,燃气无法直接上流,燃气只能分为两路,经顺时针和逆时针同时沿外环形槽圆周流动,加快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速度,而且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提高了燃烧效率高。

该燃烧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增设二次进风补气管来增加进风量,使空气与燃气能够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上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底盘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底盘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上盘;2-支架底盘;3-底座;4-外环形槽;5-中间环形槽;6-二次补气管;7-第一引射管;8-第二引射管;9-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1-加强筋;12-点火针安装座;13-热电偶安装座;14-安装孔;15-定位孔;16-一次进风补气孔;17-支架;18-二次进风补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进风燃烧器,包括支架17和底座3,支架17设于底座3上,支架17上设有第一引射管7和第二引射管8,支架17上从外缘到中心依次设有外环形槽4和中间环形槽5,外环形槽4和中间环形槽5之间设有二次进风补气管6,二次进风补气管6内贯穿设有二次进风补气孔18,二次进风补气孔18连通中间环形槽和外界空气;该燃烧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增设二次进风补气管6来增加进风量,使空气与燃气能够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节省资源。

支架17上设有第一引射管7和第二引射管8,第一引射管7和第二引射管8之间的夹角为30°~90°,优选的角度为45°和60°,使得进入第一引射管7和第二引射管8的燃气流动平缓顺畅,燃烧持续,加长了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时间,便于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第一引射管7与支架底盘2之间的夹角为5°~50°,优选的角度为15°、20°和25°,使得进入第一引射管7的燃气流动平缓顺畅,燃烧持续,加长了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时间,便于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第二引射管8与支架底盘2之间的夹角为5°~50°,优选的角度为15°、20°和25°,使得进入第二引射管8的燃气流动平缓顺畅,燃烧持续,加长了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时间,便于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第一引射管7和支架底盘2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板9,第二引射管8和支架底盘2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10,第一支撑板9对第一引射管7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第二支撑板10对第二引射管8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板9和支架底盘2连成一体,结构稳定,减少制作材料,节约成本,便于加工制作,第二支撑板10和支架底盘2连成一体,结构稳定,减少制作材料,节约成本,便于加工制作。

第一引射管7的管径由外到内逐渐增大,燃气从第一进气嘴进入到第一引射管7,燃气流速减小,第一引射管7管径逐渐变大,便于空气和燃气充分混合,燃烧充分,节省资源。第二引射管8的管径由外到内逐渐增大,燃气从第二进气嘴进入到第二引射管8,燃气流速减小,第二引射管8管径逐渐变大,便于空气和燃气充分混合,燃烧充分,节省资源。

外环形槽4内设有加强筋11,由于燃烧器长期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通过设置加强筋11增强了外环形槽4壁的结构强度,防止外环形槽4壁因长时间燃烧而变形。底座3上分别设有点火针安装座12和热电偶安装座13,点火针安装座12的截面呈圆形,热电偶安装座13的截面呈六边形,支架17上分别设有与点火针安装座12相匹配的安装孔14和与热电偶安装座13相匹配的定位孔15,便于点火针安装座12和热电偶安装座13安装在支架17上,防止错装,准确定位,安装便捷,实现支架17限位安装在底座3上。底座3上设有一次进风补气孔16,底部进气,进一步补充空气,有利于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外环形槽4内设有二次进风补气管6,外界空气从二次进风补气孔18进入二次进风补气管6,随后流进中间环形槽5,增加了空气量,与第一引射管7和第二引射管8喷出的燃气混合,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了燃烧效率;燃气从第一引射管7进入外环形槽4内,由于二次进风补气管6的阻挡作用,燃气无法直接上流,燃气只能分为两路,经顺时针和逆时针同时沿外环形槽圆周流动,加快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速度,而且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提高了燃烧效率高。

该燃烧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增设二次进风补气管6来增加进风量,使空气与燃气能够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节省资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