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焚烧物燃烧用机械炉排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4321发布日期:2019-06-25 23:1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被焚烧物燃烧用机械炉排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等被焚烧物燃烧用机械炉排炉。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10月17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201342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焚烧垃圾等被焚烧物的焚烧炉,已知有无需对大量的被焚烧物进行分选就能够高效地进行焚烧处理的机械炉排炉。作为机械炉排炉,已知有如下的机械炉排炉:该机械炉排炉为台阶式构造,且具备干燥段、燃烧段及燃烬段,以便发挥干燥、燃烧、燃烬的各功能。

为了使被焚烧物可靠地燃烧,对炉排的倾斜角进行了研究。就炉排的倾斜角而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存在使干燥段、燃烧段、燃烬段的所有段的安装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均以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角。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例如将干燥段的安装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下方的情况仅称为干燥段朝向下方(燃烧段、燃烬段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存在干燥段朝向下方倾斜且燃烧段及燃烬段水平地配置的情况,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那样,存在干燥段及燃烧段朝向下方倾斜且燃烬段的安装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以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的情况,存在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那样的所有的部分都朝向上方倾斜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将燃烧段的安装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上方的情况仅称为燃烧段朝向上方(干燥段、燃烬段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651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6-841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57-12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0-650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机械炉排炉中,会投放各种性状(材料、形状、含水率)的被焚烧物,但对于容易滑动的材料或球形等容易滚动的形状的被焚烧物、含水率高的(水分量多的)被焚烧物而言,在任意的机械炉排炉中,均难以进行与其他被焚烧物同样的焚烧。

即,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机械炉排炉中,由于干燥段朝向下方倾斜,且燃烧段朝向下方倾斜或水平地配置,因此,容易滑动的材料或容易滚动的形状的被焚烧物与其他被焚烧物相比,会更早地被输送到燃烬段,因此,存在如下课题:被焚烧物未充分地进行焚烧而在未燃烬的状态下就被排出。

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机械炉排炉中,由于干燥段、燃烧段、燃烬段的全部的段都朝向上方倾斜,所以容易滑动的材料或容易滚动的形状的被焚烧物、含水率高的被焚烧物会积存在配置于给料器与干燥段之间的阶段(落差壁)的底部而难以被输送到燃烧段,因此,存在如下课题:有时会需要限制投放量或暂时停止投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论被焚烧物的性状如何均能够连续投放被焚烧物且能够使被焚烧物完全燃烬的垃圾等被焚烧物燃烧用机械炉排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对于垃圾等被焚烧物燃烧用机械炉排炉,从给料器供给被焚烧物,且在具备多个固定炉排片和多个移动炉排片的干燥段、燃烧段及燃烬段一边顺次输送所述被焚烧物,一边分别进行干燥、燃烧及燃烬,所述机械炉排炉的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段以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配置,所述燃烧段与所述干燥段连接,且以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配置,所述燃烬段与所述燃烧段连接,且以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干燥段朝向下方倾斜,从而不论是何种性状的被焚烧物,都能够没有滞留地输送到燃烧段,且通过使燃烧段及燃烬段朝向上方的倾斜,从而在燃烧段之后,被焚烧物能够充分地进行燃烧并被输送,而不会容易地滑落或滚落。

即,在是容易滑动的材料或容易滚动的形状的被焚烧物的情况下,由于在干燥段滚动等而提早地被输送到燃烧段,因此,存在在干燥段未被充分地干燥的可能性。然而,由于燃烧段和燃烬段朝向上方倾斜,所以在干燥段滚落后的被焚烧物不会在燃烧段和燃烬段滚动等而提早地被输送,在燃烧段必然会充分地进行干燥、焚烧。由于含水率高的被焚烧物不会滞留于干燥段地被干燥并向燃烧段输送,因此,还是同样地,在燃烧段必然也会充分地被焚烧。

由此,不论被焚烧物的性状如何,均能够连续投放被焚烧物,且能够使被焚烧物的完全燃烬。

在上述机械炉排炉中,可以是,所述燃烬段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燃烧段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实质相同的位置,或配置于比所述燃烧段的所述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被焚烧物在干燥段滚落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被焚烧物在未被充分地燃烧的状态下就从燃烬段排出。

在上述机械炉排炉中,可以是,所述固定炉排片及所述移动炉排片以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相对于所述干燥段、所述燃烧段及所述燃烬段的安装面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移动炉排片以一边搅拌固定炉排片上的被焚烧物一边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被焚烧物的方式进行动作。

在上述机械炉排炉中,可以是,所述干燥段、所述燃烧段及所述燃烬段分别独立地具有驱动所述干燥段、所述燃烧段及所述燃烬段各自所具备的多个所述移动炉排片的驱动机构,将所述干燥段、所述燃烧段及所述燃烬段中的所述驱动的速度设为彼此相同的速度,或者设为在所述干燥段、所述燃烧段及所述燃烬段的至少一部分不同的速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投放的被焚烧物的性状来变更各段的输送速度。

在上述机械炉排炉中,可以是,所述燃烧段与所述燃烬段不存在阶段且连续地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连续地焚烧被焚烧物。

在上述机械炉排炉中,可以是,所述干燥段的多个所述移动炉排片的至少一部分为在前端设置有突起的带有突起的炉排片。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移动炉排片往复运动时的被焚烧物的搅拌效果。

在上述机械炉排炉中,可以是,所述燃烧段的多个所述移动炉排片的至少一部分为在前端设置有突起的带有突起的炉排片。

在上述机械炉排炉中,可以是,所述干燥段的炉排倾斜角被配置为-15°至-25°之间的角度,所述燃烧段及所述燃烬段的炉排倾斜角被配置为+5°至+15°之间的角度。

另外,还可以是,将所述干燥段的炉排倾斜角配置为-20°,将所述燃烧段及所述燃烬段的炉排倾斜角配置为+10°。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缩短必要炉排长度,所以能够提供可减小尺寸并降低成本的机械炉排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论被焚烧物的性状如何,均能够连续投放被焚烧物,且能够使被焚烧物完全燃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的炉排倾斜角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的炉排片形状的侧视图。

图4是说明干燥段的炉排倾斜角的适当范围为-15°至-25°之间的角度的图表。

图5是说明燃烧段的炉排倾斜角的适当范围为+5°至+15°之间的角度的图表。

图6是说明在考虑到干燥段和燃烧段这双方的情况下将燃烧段的炉排倾斜角的适当范围设为+8°至+12°之间的角度且最佳值为+10°的理由的图表。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的炉排倾斜角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为垃圾等被焚烧物燃烧用机械炉排炉,如图1所示,具备暂时储存被焚烧物t的料斗2、使被焚烧物t燃烧的焚烧炉3、向焚烧炉3供给被焚烧物t的给料器4、设置于焚烧炉3的底部侧的机械炉排5(包括干燥段11、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的炉排片15、16)、以及设置于机械炉排5的下方的风室6。

给料器4将经由料斗2而连续地被供给到给料器平台7上的被焚烧物t推出到焚烧炉3内。给料器4利用给料器驱动装置8而在给料器平台7上以规定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

风室6向机械炉排5的各部分供给来自送风机(未图示)的一次空气。

焚烧炉3设置于机械炉排5的上方,并具有由一次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构成的燃烧室9。在焚烧炉3连接有向燃烧室9供给二次空气的送风机10。

机械炉排5是呈台阶状地排列炉排片15、16而成的燃烧装置。被焚烧物t在机械炉排5上燃烧。

以下,将输送被焚烧物t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d。被焚烧物t在机械炉排5上被沿着输送方向d输送。在图1、图2及图3中,右侧为输送方向下游侧d1。另外,将安装炉排片15、16的面称为安装面,将以干燥段、燃烧段或燃烬段的上游侧的端部(11b、12b、13b)为中心而由水平面和安装面形成的输送方向d侧的角度称为炉排倾斜角(安装角度)。在安装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相比于水平面而朝向上方的情况下,将炉排倾斜角设为正值,在安装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相比于水平面而朝向下方的情况下,将炉排倾斜角设为负值,以这样的方式在此进行说明。

机械炉排5从被焚烧物t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对被焚烧物t进行干燥的干燥段11、焚烧被焚烧物t的燃烧段12、以及使未燃烧成分完全焚烧(燃烬)的燃烬段13。在机械炉排5中,在干燥段11、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一边顺次输送被焚烧物t,一边分别进行干燥、燃烧及燃烬。

各段11、12、13具有多个固定炉排片15和多个移动炉排片16。

固定炉排片15与移动炉排片16在输送方向d上交替地配置。移动炉排片16沿着被焚烧物t的输送方向d往复运动。利用移动炉排片16的往复运动来输送机械炉排5上的被焚烧物t并且进行搅拌。即,使被焚烧物t的下层部移动而与上层部进行替换。

干燥段11接收由给料器4推出并向焚烧炉3内落下的被焚烧物t,使被焚烧物t的水分蒸发,并且使一部分热分解。燃烧段12通过从下方的风室6供给的一次空气而使由干燥段11干燥后的被焚烧物t着火,并使挥发性成分及固定碳成分燃烧。燃烬段13使在燃烧段12未充分地燃烧而通过了的固定碳成分等未燃烧成分燃烧,直到完全化成灰。

在燃烬段13的出口设置有灰渣出口17。灰渣通过灰渣出口17而从焚烧炉3排出。

干燥段11、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分别具有驱动移动炉排片16的驱动机构18。即,干燥段11、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分别独立地具有驱动多个移动炉排片16的驱动机构18。

驱动机构18安装于梁19,该梁19设置于机械炉排5。驱动机构18具有安装于梁19的液压缸20、通过液压缸20而进行动作的臂21、以及与臂21的前端连接的横梁22。横梁22和移动炉排片16经由支架23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8,利用液压缸20的杆的伸缩来使臂21动作。横梁22构成为伴随臂21的动作而沿着机械炉排5的安装面11a、12a、13a移动,使该横梁22移动,从而与横梁22连接的移动炉排片16进行驱动。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8使用液压缸20,但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液压马达、电动缸、电动线性马达等。另外,驱动机构18的形态并不限于上述形态,只要能够使移动炉排片16进行往复运动即可,可以是任何形态的驱动机构。例如,也可以不配置臂21而将横梁22与液压缸20直接连接并进行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1中,能够将干燥段11、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中的移动炉排片16的驱动的速度设为彼此相同的速度,或在干燥段11、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的至少一部分设为不同的速度。

例如,在投放了要求在燃烧段12充分地进行燃烧的被焚烧物t的情况下,通过减慢燃烧段12的移动炉排片16的驱动的速度而减慢燃烧段12上的被焚烧物t的输送速度,从而能够充分地进行燃烧。

如图2及图3所示,固定炉排片15及移动炉排片16以输送方向下游侧相对于干燥段11、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的安装面11a、12a、13a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配置。另外,炉排片15、16被配置成炉排片15、16的前端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d1。由此,移动炉排片16以向输送方向下游侧d1输送固定炉排片15上的被焚烧物t的方式进行动作。

干燥段11的移动炉排片16的一部分为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其他为后述的普通炉排片)。如图2所示,干燥段11的输送方向的长度中的从输送方向下游侧起到50%至80%的范围r1的移动炉排片16为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通过使用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从而能够提高搅拌力。

如图3所示,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具有板状的炉排片主体25、以及设置于炉排片主体25的前端的三角形形状的突起26。突起26从炉排片主体25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突起26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梯形形状、圆形形状。

在此,图3的固定炉排片15为在前端的上表面没有突起的炉排片,将该形状称为普通炉排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将移动炉排片16设为了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移动炉排片16及固定炉排片15这两者设为带有突起的炉排片。

另外,设置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的范围也不限于上述范围,例如,也可以将干燥段11的所有的炉排片都设为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

而且,根据被焚烧物t的性状、种类的不同,也可以将干燥段的所有的炉排片(固定炉排片及移动炉排片)都设为普通炉排片。

与干燥段11同样地,燃烧段12的移动炉排片16中的一部分为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具体而言,燃烧段1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中的从输送方向下游侧起到50%至80%的范围r2的移动炉排片16为带有突起的炉排片16p。燃烧段12的其他移动炉排片16为普通炉排片。与干燥段同样地,根据被焚烧物t的性状、种类的不同,既可以将移动炉排片16及固定炉排片15这两者设为带有突起的炉排片,也可以将所有的炉排片(固定炉排片及移动炉排片)都设为普通炉排片。

就燃烬段13的炉排片而言,在图2中,示出了将移动炉排片16及固定炉排片15均设为了全部是普通炉排片的情况,但也可以与干燥段11及燃烧段12同样地采用带有突起的炉排片。

接着,对干燥段11、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的炉排倾斜角(安装角度)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5的干燥段11朝向下方地配置。即,干燥段11的安装面11a倾斜成输送方向下游侧较低。具体而言,以干燥段11的上游侧的端部11b为中心的水平面与安装面11a的输送方向侧的角度、即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θ1为-15°(负15度)至-25°(负25度)之间的角度。

本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5的燃烧段12朝向上方地配置。即,燃烧段12的安装面12a倾斜成输送方向下游侧较高。具体而言,以燃烧段12的上游侧的端部12b为中心的水平面与安装面12a的输送方向侧的角度、即燃烧段12的炉排倾斜角θ2为+5°(正5度)至+15°(正15度)之间的角度。

本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5的燃烬段13朝向上方地配置。即,燃烬段13的安装面13a倾斜成输送方向下游侧较高。具体而言,以燃烬段13的上游侧的端部13b为中心的水平面与安装面13a的输送方向侧的角度、即燃烬段13的炉排倾斜角θ3为+5°(正5度)至+15°(正15度)之间的角度。

在干燥段11与燃烧段12之间形成有阶段(落差壁)27。干燥段1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1c形成为在铅垂方向上比燃烧段1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12b高。

同样地,在燃烧段12与燃烬段13之间形成有阶段(落差壁)28。燃烧段1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2c形成为在铅垂方向上比燃烬段13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13b高。

另外,燃烧段1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2c与燃烬段1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3c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实质相同的位置,或者,燃烬段13的端部13c配置于比燃烧段12的端部12c靠上方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1为将燃烧段1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2c与燃烬段1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3c在铅垂方向上设于相同的位置的例子。

接着,对将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设为-15°(负15度)至-25°(负25度)之间的角度的理由进行说明。

干燥段11的功能为:使来自位于被焚烧物t的上方的火焰的辐射热量及来自炉排片下方的一次空气的显热更加效率良好地对被焚烧物t中的水分进行干燥。

在此,与一次空气的显热相比,来自火焰的辐射热量对干燥的贡献度较高,被焚烧物t的上层部的干燥容易推进。

因此,通过由炉排片产生的搅拌动作,使被焚烧物t的下层部向上方移动而与上层部进行替换,由此提高干燥速度。

然而,即使进行搅拌动作,在干燥段11中也基本上并非是进行燃烧,因此,需要确保充分地进行水分蒸发的长度。长度变得越长,则装置越大型化,也越花费成本,所以要求尽可能地缩短炉排长度。

在炉排倾斜角的绝对值比被焚烧物t的安息角大时,会由于自重而塌陷,不会形成被焚烧物t层,因此,无法构成为机械炉排5。另一方面,在使炉排倾斜角的绝对值比被焚烧物t的安息角小时,虽然能够构成为机械炉排,但由被焚烧物t的重力引起的移动(由自重引起的移动)减少。而且,在安装面朝向上方倾斜、即以炉排倾斜角为正值(正的值)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下,重力沿着将被焚烧物t从输送方向推回的方向进行作用。

在机械炉排5对被焚烧物t的输送量低于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量时,成为输送极限,无法进行处理。

最佳的炉排倾斜角根据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量和被焚烧物t的含水率而不同。在此,将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量较多且含水率较高的(水分量较多的)情况作为投放被焚烧物负荷较大的情况来进行说明。相反地,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量较少且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为投放被焚烧物负荷较小的情况。

图4示出了如下的例子:以横轴为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以纵轴为干燥段11的必要炉排长度,从投放被焚烧物负荷最大的情况(1)起依次到投放被焚烧物负荷最小的情况(4)为止,绘制出了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与干燥段11的必要炉排长度的关系。

在此,必要炉排长度是指使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水分的95%干燥的距离。横轴的“安息角”表示被焚烧物t的安息角。

如图4的图表所示,炉排倾斜角-30°为形成被焚烧物t层的极限。使炉排倾斜角相对于该层形成极限的炉排倾斜角变缓,从而必要炉排长度随之减少,但在炉排倾斜角转为正值时,必要炉排长度逐渐变长。这是因为,在炉排倾斜角成为正值时,安装面朝向上方,输送速度变慢,其结果是,被焚烧物t层变厚,下层部的被焚烧物t的干燥变得不容易推进。

根据从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负荷最大的情况(1)起到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负荷最小的情况(4)为止的四种情况可知,被焚烧物t不论为怎样的性状、量,都能够适当地进行处理,且就能够使炉排长度成为最短的最佳的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而言,-15°(负15度)至-25°(负25度)之间的角度为适当范围。并且,最佳值为-20°(负20度)。

接着,对在将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如上述那样设为适当范围的情况下,适合将燃烧段12的炉排倾斜角设为+5°(正5度)至+15°(正15度)之间的角度的理由进行说明。

燃烧段12的功能为:利用来自火焰的辐射热量、自燃热量来维持被焚烧物t层的温度,并进行由挥发性成分的热分解所引起的可燃气体的产生促进、在热分解后剩余的固定碳的燃烧。

在此,与挥发性可燃气体的挥发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固定碳的燃烧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燃烧段12的必要炉排长度由固定碳的燃烧所需要的时间来决定。

在图5中,在将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如上述那样设为适当范围的情况下,以横轴为燃烧段的炉排倾斜角,以纵轴为燃烧段的必要炉排长度,从投放被焚烧物负荷最大的情况(1)起依次到投放被焚烧物负荷最小的情况(4)为止,绘制出了燃烧段的炉排倾斜角与燃烧段的必要炉排长度的关系。在此,燃烧段的必要炉排长度是指使可燃成分的95%挥发或燃烧的距离。

如图5所示,炉排倾斜角-30°为形成被焚烧物t层的极限。使角度相对于该层形成极限的炉排倾斜角变缓,从而必要炉排长度随之减少。考虑到输送极限,能够将炉排倾斜角的适当范围设为由图5所示的点划线包围的范围。

在干燥段11中,即使在投放被焚烧物负荷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为适当范围,所以干燥段11也能够促进垃圾的含水率降低及体积减少。因此,例如即使在干燥段11中负荷为相当于(1)的负荷,在燃烧段12中负荷也会变化为相当于(3)、(4)的负荷,因此,在燃烧段12中,能够采用更大的炉排倾斜角。即,由于能够将燃烧段设为朝向上方,所以能够确保固定碳的燃烧所需要的滞留时间,而且能够缩短炉排长度。

在图6中,以横轴为燃烧段12的炉排倾斜角,以纵轴为干燥段11和燃烧段12这两者所需要的炉排长度,从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负荷最大的情况(1)起依次到投放的被焚烧物t的负荷最小的情况(4)为止,绘制出了燃烧段12的炉排倾斜角与干燥段11及燃烧段12这两者所需要的炉排长度的关系。在此,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为作为最佳值的-20°(负20度)。

如图6所示,可知:考虑到输送极限,燃烧段12的炉排倾斜角的适当范围为+8°(正8度)至+12°(正12度)之间的角度。另外,在干燥段11的炉排倾斜角为作为最佳值的-20°(负20度)的情况下,燃烧段12的炉排倾斜角的最佳值为+10°(+10度)。

就干燥段11和燃烧段12的必要炉排长度而言,通过将各个炉排倾斜角设为适当范围、尤其是设为最佳值,从而能够尽可能地设为较短的炉排长度,因此,即使将燃烬段13包括在内,也能够提供尺寸较小且能够降低成本的机械炉排炉。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干燥段11朝向下方倾斜,从而不论是何种性状的被焚烧物t,都能够没有滞留地输送到燃烧段12,且通过使燃烧段12及燃烬段13朝向上方倾斜,从而对被焚烧物t充分地进行燃烧并输送,而不会使被焚烧物t容易地向燃烧段12的下游滑落或滚落。

即,在是容易滑动的材料或容易滚动的形状的被焚烧物t的情况下,由于在干燥段11滚动等而提早地被输送到燃烧段12,因此,存在在干燥段11无法充分地进行干燥的可能性。然而,由于燃烧段12和燃烬段13朝向上方倾斜,所以在干燥段11滚落后的被焚烧物t不会进一步地在燃烧段12和燃烬段13滚落,在燃烧段12必然被充分地干燥、焚烧。由于含水率高的被焚烧物t不滞留于干燥段11地被干燥并向燃烧段12输送,因此,还是同样地,在燃烧段12必然被充分地焚烧。

由此,不论被焚烧物t的性状如何,均能够连续投放被焚烧物t,且能够使被焚烧物t完全燃烬。

另外,将燃烬段1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3c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与燃烧段1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2c实质相同的位置,或配置于比燃烧段12的端部12c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即便被焚烧物t在干燥段11滚落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被焚烧物t在未充分地燃烧的状态下就从燃烬段13排出。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炉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叙述,并省略对同样的部分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机械炉排5的燃烧段12与燃烬段13之间没有阶段(落差壁)。即,本实施方式的燃烧段12与燃烬段13连续地连接。换言之,燃烧段1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12c与燃烬段13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13b形成为相同的高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即便在干燥段11滚落后的被焚烧物t的势头强劲且以该势头通过了燃烧段12,至少也会在燃烬段13停止,不会从燃烬段13排出。并且,通过使燃烬段13与燃烧段12没有阶段地连续地连接,从而即使万一有未充分地燃烧的被焚烧物t通过滚动等而进入到燃烬段13,该未充分地燃烧的被焚烧物t也能够利用自重而返回到燃烧段12并进行燃烧。即,能够尽量降低未完全地燃烧的被焚烧物t的排出。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将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也包括在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成了炉排片15、16的前端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d1,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成干燥段11的炉排片15、16的前端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械炉排炉

2料斗

3焚烧炉

4给料器

5机械炉排

6风室

7给料器平台

8给料器驱动装置

9燃烧室

10送风机

11干燥段

11a干燥段的安装面

12燃烧段

12a燃烧段的安装面

13燃烬段

13a燃烬段的安装面

15固定炉排片

16移动炉排片

16p带有突起的炉排片

17灰渣出口

18驱动机构

19梁

20液压缸

21臂

22横梁

23支架

25炉排片主体

26突起

27、28阶段(落差壁)

d输送方向

d1输送方向下游侧

t被焚烧物

θ1、θ2、θ3炉排倾斜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