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9883发布日期:2020-10-28 12:2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包括该炉头的燃烧器以及包括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常见的厨房电器,其燃烧器的炉头火焰大致分为从顶面出火和从侧面出火。无论哪种出火形式,火焰方向一旦固定下来,通常不可改变。

然而,对于尺寸小的小奶锅或小汤锅,用户总是希望火焰尽可能的往锅上聚拢。对于比较大的锅,而对温度分布没有要求的,希望火焰覆盖的面积尽可能的大。

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为本申请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包括该炉头的燃烧器以及包括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焰分布可改变的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关于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所述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形成有容纳燃气的燃气腔,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所述第一出火孔与所述第二出火孔至所述座体的中心的径向距离不同,其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至少一个芯件,所述芯件内形成有气体通道,在所述芯件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燃气腔相连通;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芯件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一出火孔相通,并且,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出火孔相阻断;当所述芯件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出火孔相通,并且,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一出火孔相阻断。

上述方案的技术效果体现在,通过调整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实现炉头由第一出火孔出火或者第二出火孔出火,一个燃烧器的炉头就具有不同的火焰分布,可以满足用户多种的需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超过现有技术的水平。

其中,上述方案中,第一出火孔与第二出火孔的相对位置不同,根据需要,第一出火孔与第二出火孔的出火方向和/或孔径也可以不同。

由于当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和第一出火孔相通,而和第二出火孔相阻断;当芯件和座体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和第二出火孔相通,而和第一出火孔相阻断。上述方案不仅可以改变炉头的火焰分布,而且对焰分布的改变不再局限于火焰内聚和火焰全炉头分布这两种,而是可以有更多种变化,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火焰分布有火焰内聚、火焰外喷以及火焰全炉头分布三种变换形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火焰分布有火焰内聚、火焰外喷以及内聚火和外喷火交替分布的形式。可见,本方案可使燃烧器的火焰分布的变化更加显著,变化种类更多、形式更加灵活,更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各种烹饪需求。

其中,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至少涉及位置及方向的关系。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炉头的中心的区域还可以设置有一个小尺寸的中心炉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还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芯件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一出火孔、所述第二出火孔均相通。可见,本方案进一步具有的优势在于,炉头火焰分布的变化更加丰富,更加灵活,燃烧器的炉头不仅可以具有火焰内聚、火焰外喷还可以有火焰全炉头分布这种形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火孔与所述第二出火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这种设置,当气体通道与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切换相对位置关系后,气体通道可直接与第一出火孔和第二出火孔中的另一个连通。本实施例的改进,在结构上可方便气体通道的设计,简化炉头的结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包括多个独立的所述气体通道,每个所述气体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出火孔与一个所述第二出火孔。正因为本方案包括多个独立的气体通道,本方案进一步具有的优势是,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炉头的火焰分布,而且炉头的火焰可以有更多种形式的分布,进而满足各种用户的各种需求。其中,“所述炉头包括多个独立的所述气体通道”应当理解为至少每个气体通道的出口段是相互独立的,即至少气体通道和第一出火孔、第二出火孔相接的那一段是相互独立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通道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每个气体通道的入口段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通道,每个气体通道的出口段相互独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体通道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每个气体通道从入口段到出口段都相互独立。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所述气体通道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出火孔与一个第二所述出火孔”并不意味着每个所述气体通道一定要同时和所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出火孔、一个所述第二出火孔连通。而是当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气体通道与对应的第一出火孔连通;当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气体通道与对应的第二出火孔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气体通道与对应的第一出火孔、第二出火孔均相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包括一个环形的芯件,所述座体包括一个环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火孔、所述第二出火孔及所述燃气腔,所述芯件适于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并可相对于所述容纳槽转动。从而,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芯件内设置有多个所述气体通道,每个所述气体通道在所述芯件内呈y型或t型延伸。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火孔和所述第二出火孔在所述座体的径向上相互错开分布。从而,当芯件与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与第一出火孔相通,而与第二出火孔相阻断;转动芯件,使芯件与座体由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切换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那么,气体通道与第二出火孔相通,而与第一出火孔相阻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包括一个环形的芯件,所述座体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一出火孔的内环体和设置有所述第二出火孔的外环体,所述外环体设置在所述内环体的外围并且两者合围形成所述燃气腔以及一个用于容纳所述芯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火孔、所述第二出火孔及所述燃气腔,所述内环体可相对所述外环体转动,使得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具有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本方案的炉头的火焰分布有三种形式,即只有内环体上的第一出火孔出火、只有外环体上的第二出火孔出火,以及内环体和外环体上的出火孔均出火。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环体与所述外环体朝向彼此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突出的台阶部,于所述座体的使用状态下,所述台阶部用于支撑所述芯件。从而,通过简单的台阶部,使得内环体和外环体合围,同时形成了燃气腔以及容纳芯件的容纳槽,而且燃气腔和容纳槽连通,不仅结构设计极其简化,还方便调整芯件和座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获得更多的火焰分布形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头包括多个芯件,所述座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多个芯件的多个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连通一个所述第一出火孔、一个所述第二出火孔以及所述燃气腔;其中,一个所述芯件对应一个所述容纳槽放置。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芯件都是独立的,从而,用户可以调整每一个芯件和座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让燃烧器的火焰分布调整更加自由、灵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与同一个所述容纳槽相连通一个所述第一出火孔和一个所述第二出火孔在所述座体的径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芯件通过与所述座体分离后水平旋转180度再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以实现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之间的切换。

为了确保炉头在不应出火的位置不漏火,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为圆形或环形,所述容纳槽为方形的凹槽并且多个所述容纳槽沿着所述座体的周向分布,所述芯件具有与所述容纳槽相匹配的形状,当所述芯件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时,所述芯件封闭所述容纳槽,使得所述燃气腔的燃气仅从所述第一出火孔或所述第二出火孔流出。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通道在所述芯件内呈直线延伸且所述气体通道相对于所述芯件的一个壁面倾斜,或者,所述气体通道在所述芯件内呈l形延伸。这样,当气体通道和第一出火孔相通,而与第二出火孔相阻断时,将芯件拿起水平转动180度后再放入容纳槽中,气体通道自然的与第二出火孔相通,而与第一出火孔相阻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炉头的使用状态下,每个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或者,每个所述芯件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或者,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的芯件和与所述座体呈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的芯件相互交错分布。当然,用户根据需要,可以有更多的火焰分布形式,因为每个芯件都是独立的,它和座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都可以独立的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关于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所述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炉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座,所述炉头设置于所述炉头座上。

本发明还有实施例关于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

应当指出,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可在不脱离本发明概念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彼此组合以及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炉头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炉头于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座体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炉头于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炉头于芯件和座体呈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炉头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炉头于所有的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炉头于所有的芯件和座体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炉头于一部分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一部分芯件和座体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2,3-炉头;10,30,50-座体;20,40-芯件;11,31,51-燃气腔;12,32,52-容纳槽;13,33-台阶部;14-连接筋;21,41-气体通道;100-第一出火孔;200-第二出火孔;101,201-稳焰槽;211-入口段;212-出口段;10a,30a-内环体;10b,30b-外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炉头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炉头于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体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1呈环形,它包括一个环形的座体10和放置于座体10上的一个环形的芯件20。

座体10内形成有容纳燃气的燃气腔11和容纳芯件20的容纳槽12(如图4)。其中,容纳槽12为一个环形的槽,容纳槽12和燃气腔11相连通。芯件20适于容纳于容纳槽12中并可相对于容纳槽1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实际上包括一个内环体10a和一个外环体10b,内环体10a和外环体10b通过连接筋14连接而形成座体10。内环体10a和外环体10b朝向彼此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突出的台阶部13。于座体10的使用状态下,如图2所示,台阶部13用于支撑芯件20。

座体10上设置有第一出火孔100和第二出火孔200,第一出火孔100与第二出火孔200至座体10的中心的径向距离不同。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出火孔100位于座体10的内环,第二出火孔200位于座体10的外环。容纳槽12分别连通第一出火孔100、第二出火孔200及燃气腔11。

如图4所示,第一出火孔100和第二出火孔20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而且,如图3所示,第一出火孔100和第二出火孔200在座体10的径向上相互错开分布。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出火孔100之间还设置有稳焰槽101,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出火孔200之间设置有稳焰槽201。稳焰槽101和稳焰槽201自身不与燃气腔11连通,若第一出火孔100或第二出火孔200有燃气流出,燃气会流至稳焰槽101或稳焰槽201,当炉头工作时,稳焰槽101或稳焰槽201处形成火焰。稳焰槽形成的火焰用于稳住对应的第一出火孔或第二出火孔的火焰燃烧。

如图2所示,芯件20内形成有多个独立的气体通道21,气体通道21包括入口段211和出口段212,每个气体通道21的入口段211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通道,每个气体通道21的出口段212相互独立。每个气体通道21在芯件20的径向剖面上呈t形。每个气体通道21对应一个第一出火孔100与一个第二出火孔200。在芯件20的使用状态下,气体通道21与燃气腔11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芯件20与座体10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2所示,图2所示的炉头1就是当芯件20和座体1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当芯件20放置于座体10上,且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21与第一出火孔100相通,并且,气体通道21与第二出火孔200相阻断。图2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燃气的流向,燃气腔11内的燃气经过气体通道21从第一出火孔100流出。此时,炉头1只有位于内环的第一出火孔100有燃气流出,被点燃后形成火焰。位于外环的第二出火孔200没有燃气流出,也就无法形成火焰。炉头1工作时,只有内环有火焰,此时,炉头1的火焰内聚,适合加热直径较小的烹饪器具,如奶锅、小煎锅以及小汤锅。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带箭头的虚线仅是燃气流向的一种简单示意,并不代表实际的第一出火孔100的出火方向,实际上,通过调整第一出火孔100的角度,可以调整第一出火孔100的出火方向,如倾斜向上。

当芯件20放置于座体10上,且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21与第二出火孔200相通,并且,气体通道21与第一出火孔100相阻断(图中未示出)。此时,炉头1只有位于外环的第二出火孔200有燃气流出,被点燃后形成火焰。位于内环的第一出火孔100没有燃气流出,也就没有火焰形成。炉头1工作时,只有外环有火焰,此时,炉头1的火焰外喷,适合加热直径较大的烹饪器具,如大炒锅。

本实施例中,当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转动芯件20,可以使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再往回转动芯件20,可以使芯件20与座体10再回到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由于第一出火孔100和第二出火孔200在座体10的径向上相互错开分布。当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21与第一出火孔100相通,并且,气体通道21与第二出火孔200相阻断。当转动芯件20使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21则与第二出火孔200相通,并且,气体通道21与第一出火孔100相阻断。

芯件20转动的角度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第一出火孔100和第二出火孔200的分布来定。为了提醒用户,可以在座体和芯件上均设置相应的位置标记,以分别提醒用户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为了将芯件20和座体10保持在相应的相对位置关系上,可以在座体及芯件上对应的位置设置定位结构,比如定位突柱和定位孔。当芯件20放置于座体10上,且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可将芯件20从座体10上移走后转动一定的角度,再将芯件20放置到座体10上,使芯件20与座体1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炉头2,请参照图5至图8,其中,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座体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炉头于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炉头于芯件和座体呈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其功能和作用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座体30包括设置有第一出火孔100的内环体30a和设置有第二出火孔200的外环体30b,外环体30b设置在内环体30a的外围并且两者合围形成燃气腔31以及一个用于容纳芯件20的容纳槽32。容纳槽32分别连通第一出火孔100、第二出火孔200及燃气腔31。内环体30a可相对外环体30b转动,使得述芯件20与座体30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

内环体30a与外环体30b朝向彼此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突出的台阶部33,如图7和图8所示,于座体30的使用状态下,台阶部33用于支撑芯件20。

如图7所示,与之前的实施例类似,当芯件20放置于座体30上,且芯件20与座体3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21与第一出火孔100相通,并且,气体通道21与第二出火孔200相阻断。图7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燃气的流向,燃气腔31内的燃气经过气体通道21从第一出火孔100流出。炉头2工作时,只有内环有火焰。

当芯件20放置于座体30上,且芯件20与座体3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21与第二出火孔200相通,并且,气体通道21与第一出火孔100相阻断(图中未示出)。此时,炉头1只有位于外环的第二出火孔200有燃气流出,被点燃后形成火焰。炉头2工作时,只有外环有火焰。

如图8所示,当芯件20放置于座体30上,且芯件20与座体30呈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21与第一出火孔100、第二出火孔200均相通。图8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燃气的流向,燃气腔31内的燃气经过气体通道21,从第一出火孔100和第二出火孔200流出。炉头2工作时,内环、外环均有火焰。

本实施例中,当芯件20放置于座体30时,通过转动芯件20,可以实现芯件20和座体30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之间的切换。通过转动外环体30b或者内环体30a,可以使得芯件20和座体30由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或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切换到第三位置关系。

相比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具有的进一步的优势在于,炉头2可以具有更多的火焰分布形式。

这里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图7和图8中带箭头的虚线仅是燃气流向的一种简单示意,并不代表实际的最终出火方向,实际上,通过调整第一出火孔100及第二出火孔200的角度,可以调整出火方向。

接下来请看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炉头3,请参照图9至图13,其中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炉头的立体图;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图;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炉头于所有的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炉头于所有的芯件和座体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炉头于一部分芯件和座体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一部分芯件和座体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其功能和作用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炉头3包括多个芯件40,座体50包括用于容纳多个芯件40的多个容纳槽52。如图10所示,每个容纳槽52连通一个第一出火孔100、一个第二出火孔200以及燃气腔51。其中,一个芯件40对应一个容纳槽52放置。

如图10至图13所示,第一出火孔100和第二出火孔20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且,与同一个容纳槽52相连通一个第一出火孔100和一个第二出火孔200在座体50的径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座体50为环形,容纳槽52为方形的凹槽,并且多个容纳槽52沿着座体50的周向均匀分布。芯件40具有与容纳槽52相匹配的形状,即芯件40是一个长方体形状。当芯件40容纳于容纳槽52中时,芯件40封闭容纳槽52,使得燃气腔51的燃气仅从第一出火孔100或第二出火孔200流出。

气体通道41在芯件40内呈直线延伸且气体通道41相对于芯件40的一个壁面倾斜。

如图11所示,当所有的芯件40和座体5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41与第一出火孔100连通,而与第二出火孔200相阻断。图11中的虚线箭头示意了燃气的流向,此时,燃气经过气体通道41从第一出火孔100流出。炉头3工作时,只有内环有火焰,炉头3的火焰内聚。

如图12所示,当所有的芯件40和座体5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气体通道41与第二出火孔200连通,而与第一出火孔100相阻断。图12中的虚线箭头示意了燃气的流向,此时,燃气经过气体通道41从第二出火孔200流出。炉头3工作时,只有外环有火焰,炉头3的火焰外喷。

其中,芯件40通过与座体50分离后水平旋转180度再放置于容纳槽52中,可实现芯件40与座体50的相对位置关系之间的切换。当芯件40和座体50呈如图11中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将芯件40从座体50上取出,水平旋转180度再放置于容纳槽52中,芯件40和座体50则呈如图12中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炉头3还可以如图13所示,一部分芯件40和座体5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一部分芯件40和座体5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为了获得更均匀的火焰分布,与座体50呈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的芯件40和与座体50呈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的芯件40相互交错分布。

本发明的炉头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炉头的范例。经过修改和组合,本发明的炉头还可以衍生更过多的实施例,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炉头1、炉头2和炉头3的中心区域还设置有一个小尺寸的中心炉头(未示出)。还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体通道包括入口段和出口段,每个气体通道从入口段到出口段都是相互独立的。还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将图2、图7、图8中气体通道的径向剖面由t形换成y形,或将图11至图13中斜线形延伸的气体通道换成l形。

本发明还有些实施例关于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包括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炉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器包括炉头座,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炉头设置在炉头座上。

最后,本发明有实施例关于一种燃气灶,其包括上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

结合图1至图13说明的单个零部件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任何给定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优势。

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