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捞渣机的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7996发布日期:2019-12-31 14:09阅读:10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捞渣机的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捞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捞渣机的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技术,炉排型焚烧炉形式多样,其应用占全世界垃圾焚烧市场总量的80%以上,该类炉型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可靠,适应性广,绝大部分固体垃圾不需要任何预处理可直接进炉燃烧,尤其应用于大规模垃圾集中处理,可使垃圾焚烧发电,焚烧炉捞渣机主要作用是将燃烬的炉渣进行水冷后推出炉膛,捞渣机由左右两侧各一根液压杆驱动,进行前后往复运动,带动捞渣机内部的推头,进行推渣,捞渣机配有水箱,水箱和捞渣内部连通在一起,主要是冷却从下炉排推下来的炉渣,降低除渣机推出的炉渣温度,和减少炉渣掉入到渣坑时的扬尘。

现有的捞渣机补水方式是通过补水管从捞渣机水箱的一侧进水,在捞渣机水箱的另一侧设有溢流管,进入捞渣机水箱后的水与箱内泥、渣混合形成混合物,当捞渣机推头前后推动时,使水箱内水位产成波动,液位较高时,多余的混合物就会从溢流管溢流至沉淀池,通过沉淀池内的水泵输送到补水管循环使用,由于混合物中泥、渣等较多,造成整个补水系统管道、设备内部泥垢沉积严重,从而影响了补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捞渣机的补水装置,主要是要解决整个补水系统中夹带泥、渣较多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捞渣机的补水装置,它包括捞渣机水箱1,所述捞渣机水箱1的左侧设置有补水箱2、右侧设置有沉淀池3,所述补水箱2的左上方设置有补水管9,所述补水管9上设置有补水阀10,所述补水箱2右侧开设有与捞渣机水箱1连通的水封口11,所述水封口11的前侧于补水箱2上开设有溢流口5,所述捞渣机水箱1的前侧设置有与溢流口5连通的溢流槽4,所述溢流槽4的右端与沉淀池3相连通,所述沉淀池3的上方设置有与补水箱2连通的回流管7,所述回流管7上设置有抽水泵6。

进一步的,所述水封口11内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补水箱2内设置有液位计8,所述液位计8与补水阀1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补水箱的水封减少溢流槽内的泥渣混合物,从根本上解决了补水装置中泥垢沉积问题。

2、过滤网的设计,防止捞渣机水箱中的杂物流出,进一步保证了溢流槽内水的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捞渣机水箱;2、补水箱;3、沉淀池;4、溢流槽;5、溢流口;6、抽水泵;7、回流管;8、液位计;9、补水管;10、补水阀;11、水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用于捞渣机的补水装置,它包括捞渣机水箱1,所述捞渣机水箱1的左侧设置有补水箱2、右侧设置有沉淀池3,所述补水箱2的左上方设置有补水管9,所述补水管9上设置有补水阀10,所述补水箱2右侧开设有与捞渣机水箱1连通的水封口11,所述水封口11的前侧于补水箱2上开设有溢流口5,所述捞渣机水箱1的前侧设置有与溢流口5连通的溢流槽4,所述溢流槽4的右端与沉淀池3相连通,所述沉淀池3的上方设置有与补水箱2连通的回流管7,所述回流管7上设置有抽水泵6。

优选的,所述水封口11内设置有过滤网,能够防止捞渣机水箱1内的杂物从水封口11流出。

优选的,所述补水箱2内设置有液位计8,所述液位计8与补水阀10电性连接,通过液位计8监控补水箱2内水位情况,并且控制补水阀10调整水流量大小。

具体使用时,在捞渣机水箱1左侧增加一个补水箱2,并由补水管9给补水箱2供水,补水箱2内的水分为两路流通,一部分水通过补水箱2上的水封口11流入捞渣机水箱1内,水封口11处设置一道过滤网,防止捞渣机水箱1内泥、渣溢出,进入补水箱2的水形成一个水封,可以封堵捞渣机水箱1内往外溢流的一些杂物和泥渣,另一部分水从补水箱2上的溢流口5流出,并通过溢流槽4流至沉淀池3,溢流槽4和捞渣机水箱1完全隔离,溢流槽4内的水主要是补水管9内的水,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从捞渣机水箱1内溢流出来的,溢流出来的泥、渣混合物非常少,保证整个补水系统的水比较干净,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补水系统中夹带泥、渣较多的问题,整个补水系统的故障率明显降低,系统的维护人工大大减少,节约了成本,捞渣机的运行得到了保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