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4475发布日期:2020-08-07 20:2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循环流化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煤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用于燃烧各种染料以产生热能的设备,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和循环回炉两大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很好的解决了热学、力学、材料学等基础问题和膨胀、磨损、超温等工程问题,成为难燃固体燃料(如煤矸石、油页岩、城市垃圾、淤泥和其他废弃物)能源利用的先进技术。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0350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煤装置,包括炉体、竖直设置的进料管、与进料管连通且水平设置的输出管、连通输出管与炉体的进煤管,所述进煤管呈倾斜设置,进煤管与炉体连接的一端低于进煤管与输出管连接的一端,所述输出管下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穿设过输出管,所述电机输出轴位于输出管内的一端固设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呈弧形设置,且弧形的开口方向与搅拌叶的旋转方向相反。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该出煤装置时,煤依次通过进料管、输出管和进煤管,最终进入炉体内进行燃烧,在煤通过输出管时,启动电机带动输出管内的搅拌叶转动,将煤拨入进煤管内,从而减少发生煤堵塞在输出管内的情况,但是由于搅拌叶是水平设置在输出管内,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煤堆积在输出管内,造成煤材料的浪费,且煤在输送过程中有可能会堵塞在进煤管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减少煤材料浪费和减少煤堵塞情况发生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煤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煤装置,包括炉体和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与炉体之间倾斜设置有进煤管,所述进煤管的两端分别与输出管和炉体连通,所述输出管整体设置为圆形,所述输出管内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位于圆形的输出管的圆心处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长度与转动轴到输出管的距离相同,所述输出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进煤管内设置有用于传送煤的传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出煤装置将煤加入炉体时,首先将煤加入至进料斗内,煤会通过进料斗进入输出管内,此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会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则会带动搅拌叶转动,由于转动轴沿水平方向设置,因此搅拌叶转动时便会将煤拨入至进煤管内,且输出管整体呈圆形,搅拌叶的长度又与转动轴到输出管的距离相同,因此可以提高搅拌叶拨入输出管内的煤的效率,减少残留在输出管的煤,从而减少煤材料的浪费,同时启动进煤管内的传送装置,对进入进煤管内的煤进行传送,使煤最终进入到炉体内,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方向放置煤堵塞在进煤管内,提高了出煤装置的出煤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设置在进煤管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沿着进煤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进煤管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传送带的带面位于安装口内,且与进煤管的底壁齐平,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传送带转动的第二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会带动传送带开始转动,由于传送带是沿着进煤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而煤在进入进煤管后便会移动至传送带上,因此传送带可以带动煤在进煤管内朝向炉体移动,并最终进入炉体内,利用传送带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运料,从而减少了发生煤堵塞在进煤管内的情况发生,且传送带的结构简单,更便于使用和维护。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煤管内且位于传送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沿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抵接板分别与传送带的带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的设置可以防止煤通过传送带的边沿进入安装部内,从而避免了造成煤材料的浪费,使得传送带可以更好地对煤进行传送。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煤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缘,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多个配合凸缘,每个所述配合凸缘与每个所述连接凸缘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配合凸缘与连接凸缘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送带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可以拧开连接凸缘和配合凸缘上的固定螺栓,并将安装部从进煤管上取下,如此便可以对安装部内的传送带进行维修,使得传送带的维修更加方便,而在安装时只需将安装部上的配合凸缘与进煤管上的连接凸缘对齐,再利用固定螺栓固定即可,非常方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斗上且位于进料斗的侧壁上设置有电缸,所述电缸倾斜设置在进料斗上,所述电缸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疏通杆,所述疏通杆贯穿至进料斗内,所述疏通杆朝向进料斗与输出管连通的位置倾斜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料斗内发生堵塞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电缸,电缸会带动疏通杆朝向进料斗内移动,而疏通杆会朝向进料斗与输出管连通的位置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便可以带动堵塞的煤移动,从而进一步减少发生煤堵塞的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斗的内壁上且位于疏通杆贯通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套筒,所述疏通杆滑动连接于密封套筒内,所述密封套筒整体呈圆锥筒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套筒一方面可以对疏通杆的移动进行导向,另一方面在疏通杆回移的过程中,圆锥筒状的密封套筒可以刮除疏通杆上的煤,从而防止疏通杆将煤带出进料斗,减少了煤的浪费。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出管上且位于与第一电机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维修口,所述输出管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将维修口密封的维修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叶需要维护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维修门,通过维修口对输出管内部的搅拌叶进行维护,使得搅拌叶的维护更加方便,同时在输出管内发生故障时,也可以更及时地进行维修。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斗上且位于进料斗与输出管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控制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阀门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控制煤的输入,在输出管或进煤管的部件发生故障时,只需关闭控制阀门,便可以及时地进行维修,提高了整个出煤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输出管设置为圆形,在将转动轴水平设置,同时使搅拌叶的长度与转动轴到输出管的距离相同,使得煤在通过输出管时,搅拌叶可以更完全地将输出管内的煤拨入进煤管内,减少了残留在输出管内的煤,从而减少了煤材料的浪费,而在进煤管设置传送装置,减少发生煤堵塞在进煤管的情况发生,使得出煤装置可以更好输送煤至炉体内;

2.通过在进料斗上设置电缸,在电缸的驱动端上设置疏通杆,在进料斗内发生煤堵塞的情况时,可以启动电缸带动疏通杆朝向进料斗内移动,从而对煤进行疏通,进一步减少了发生煤堵塞的情况,提高了出煤装置的出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炉体;2、进料斗;21、密封套筒;22、控制阀门;3、输出管;31、转动轴;32、搅拌叶;33、第一电机;34、维修口;35、维修门;4、进煤管;41、安装口;42、抵接板;44、连接凸缘;5、安装部;51、传送带;52、固定轴;53、第二电机;54、配合凸缘;6、电缸;61、疏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煤装置,包括炉体1和进料斗2,进料斗2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输出管3,输出管3与炉体1之间倾斜设置有进煤管4,进煤管4的两端分别与输出管3和炉体1连通,输出管3与进煤管4一体设置,炉体1与进料斗2通过支架进行支撑,输出管3整体设置为圆形,输出管3内位于圆形的输出管3的圆心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1,转动轴31沿水平方向设置,转动轴31上沿着转动轴31的轴线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32,搅拌叶32的长度与转动轴31到输出管3的距离相同,搅拌叶32的宽度则与输出管3的宽度相适配,输出管3上设置有第一电机33,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与转动轴31固定连接,为了更好地将煤拨入输出管3,将搅拌叶32的转动方向设置为朝向远离输出管3的方向。

参照图1和图2,进煤管4内设置有用于传送煤的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设置在进煤管4上的安装部5,安装部5位于进煤管4的底部,安装部5内设置有传送带51以及传送带51两端的固定轴52,固定轴52转动连接于安装部5内,而传送带51则绕设在两端的固定轴52上,传送带51沿着进煤管4的长度方向设置,进煤管4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口41,安装口41沿着进煤管4的长度方向开设,传送带51的带面则位于安装口41内,且与进煤管4的底壁齐平,安装部5上设置有第二电机53,第二电机5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固定轴52固定连接。

在利用该出煤装置将煤运送至炉体1内时,首先将煤加入进料斗2内,同时启动第一电机33和第二电机53,第一电机33会带动转动轴31以及搅拌叶32转动,而第二电机53则会带动固定轴52以及传送带51开始转动,煤在通过进料斗2进入输出管3后,搅拌叶32会将进入输出管3内的煤拨入进煤管4内,而进入进煤管4的煤会移动到传送带51上,传送带51则可以带动煤在进煤管4内移动,并最终进入炉体1内,通过搅拌叶32以及传送带51的设置,减少了煤材料的浪费,同时减少了发生煤堵塞的情况,提高了出煤装置的出煤效率。

参照图2,为了防止煤通过传送带51的边沿进入安装部5内,在进煤管4内且位于传送带5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抵接板42,抵接板42沿着传送带5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抵接板42与传送带51的带面抵接。

参照图3和图4,进煤管4上位于进煤管4的两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凸缘44,而安装部5上设置有多个配合凸缘54,每个配合凸缘54与每个连接凸缘44一一对应,每个配合凸缘54与连接凸缘44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通过连接凸缘44和配合凸缘54实现了安装部5与进煤管4的连接,同时在传送带51需要维修时,也可以很方便地将安装部5从进煤管4上拆下,从而对传送带51进行维修。

参照图2,进料斗2上且位于进料斗2的侧壁上设置有电缸6,电缸6倾斜设置在进料斗2上,电缸6的驱动端上设置有疏通杆61,疏通杆61贯穿至进料斗2内,疏通杆61朝向进料斗2与输出管3连通的位置倾斜延伸,疏通杆61倾斜的角度与电缸6倾斜的角度相同,在进料斗2内发生煤堵塞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电缸6带动疏通杆61移动,从而对堵塞的位置进行疏通,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发生煤堵塞的情况,同时为了防止疏通杆61回移时带出煤至进料斗2外,在进料斗2的内壁上且位于疏通杆61贯通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套筒21,疏通杆61滑动连接于密封套筒21内,且密封套筒21整体呈圆锥筒状;在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安装更多的疏通杆61,以提供更好的疏通效果。

参照图1和图3,为了便于对搅拌叶32进行维护,在输出管3上且位于与第一电机33相对的面上开设有维修口34,输出管3上铰接设置有用于将维修口34密封的维修门35;同时为了便于控制对煤的运送,在进料斗2上且位于进料斗2与输出管3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控制阀门22,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阀门22便可以实现进料斗2与输出管3之间的连通与封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利用该出煤装置将煤运送至炉体1内时,首先将煤加入进料斗2内,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先启动第一电机33和第二电机53,第一电机33会带动转动轴31以及搅拌叶32转动,而第二电机53则会带动固定轴52以及传送带51转动,然后在这两处均发生的情况下,打开控制阀门22,使煤通过进料斗2进入输出管3,进入输出管3的煤在搅拌叶32的带动下,会将被拨入至进煤管4内,而进入进煤管4的煤则会移动到传送带51上,传送带51便会带动煤在进煤管4内移动,并最终进入炉体1内,通过将搅拌叶32竖直设置,并使搅拌叶32的大小与输出管3的大小相适配,减少了残留在输出管3的煤,进而减少了煤材料的浪费,而传送带51的设置则可以减少发生煤堵塞在进煤管4的情况,提高了出煤装置的出煤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