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火化炉的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0563发布日期:2020-09-11 22:55阅读:2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火化炉的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化火化炉的炉体结构。



背景技术:

火化炉是指用于对遗体进行火化功能的设备,属于焚烧炉的一种。通常包括主燃室、二燃室、烟气处理系统、供风系统、燃烧系统、电控系统、遗体输送车、取灰及冷却系统等。主燃室和二燃室一般均由砖材堆砌而成,且主燃室和二燃室的炉体呈倒置的“u”型结构,主燃室后端封闭,前端开口,前端的开口通过火化炉的升降式炉门开启或关闭,二燃室设置在主燃室的上端,二燃室的前端和后端均封闭。目前此类火化炉在使用时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主燃室内壁上设置的用于支撑炕面的搁台与炕面之间的密封性不佳,影响主燃室的燃烧效果;(2)主燃室内由于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烟气需要排入二燃室继续进行燃烧,该种燃烧不充分的烟气自身热量较高,而现有的火化炉炉体未对其进行良好的利用;(3)主燃室内数据采集不足,导致火化炉智能化程度不高,需要借助观察窗观察主燃室内部情况后手动对供风系统、燃烧系统等进行操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火化炉的炉体结构,克服前述现有技术中主燃室内壁上设置的用于支撑炕面的搁台与炕面之间的密封性不佳、对主燃室内燃烧不充分的高热量烟气利用不充分和主燃烧室内数据采集不充分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化火化炉的炉体结构,包括主燃室炉体和固定于主燃室炉体上端的二燃室炉体,所述主燃室炉体内腔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的中下部均固定有炕面搁台,炕面搁台的顶面为倾斜面,主燃室炉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端均开设有出烟口,出烟口位于炕面搁台的上方,主燃室炉体内腔的顶面上固定有压力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二燃室炉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后端均开设有进烟口,二燃室炉体的顶面上固定有排烟管道,排烟管道内设置有抽风机;主燃室炉体和二燃室炉体的外壁上左右对称固定有烟气导流结构,位于左侧的出烟口和进烟口通过左侧的烟气导流结构连通,位于右侧的出烟口和进烟口通过右侧的烟气导流结构连通;使用时,将用于承载木棺的炕面的侧壁做成与炕面搁台的倾斜面相配合的倾斜面,炕面放置于炕面搁台上时,在炕面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炕面侧壁紧紧卡在炕面搁台上,极大增强主燃室炉体燃烧区域内的密封性;主燃室内燃烧不充分的烟气从左右两侧的出烟口进入烟气导流结构中,在烟气导流结构中延长烟气的流动路径,烟气导流机构内充满烟气时对主燃室和二燃室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保温作用,极大减少主燃室和二燃室的热损失,此外烟气路径被延长,燃烧不充分的烟气缓缓进入二燃室,相较于之前快速涌入二燃室的方式而言烟气在二燃室内更能被充分的燃烧;在主燃室炉体内增设压力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更好的采集主燃室内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有利于在计算机程序的协助下促进提高火化炉操作程序的智能化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导流结构包括上端墙体、下端墙体、前端墙体、后端墙体、侧面密封墙体、第一导流墙体和第二导流墙体,所述上端墙体、下端墙体、前端墙体、后端墙体和侧面密封墙体构成一个呈矩形凹槽状的罩形墙体结构,第一导流墙体间隔设置于罩形墙体结构内部,第一导流墙体的上端与上端墙体固定连接,第二导流墙体设置于相邻两第一导流墙体之间,第二导流墙体的下端与下端墙体固定连接;罩形墙体结构的开口端与主燃室炉体和二燃室炉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墙体和第二导流墙体的长度小于上端墙体的下端面到下端墙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导流墙体和第二导流墙体的宽度等于罩形墙体结构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出烟口位于前端墙体和最前端的第一导流墙体之间,所述进烟口位于后端墙体和最后端的第一导流墙体之间,未燃烧充分的烟气从出烟口排入烟气导流结构中,并在第一导流墙体和第二导流墙体的导流作用下在烟气导流结构中呈连续弯折的“s”形路径流动,最终从二燃室炉体的进烟口进入二燃室,在二燃室内被二次燃烧后从排烟管道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第一导流墙体和第二导流墙体之间的上端墙体上均设置有出风嘴,出风嘴与火化炉的供风风箱连通,出风嘴具备两个作用,一是喷入风体,增加未燃烧充分的烟气中的含氧量,促进其在二燃室内的充分燃烧,二是吹落其左侧和右侧的第一导流墙体、第二导流墙体上聚集的灰尘。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导流结构的前端墙体和后端墙体的下端均设置有扒灰门,打开扒回门后能够对落在烟气导流结构的下端墙体上的灰进行清除。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导流结构的侧面密封墙体的下端设置有扒灰门,打开扒回门后能够对落在烟气导流结构的下端墙体上的灰进行清除。

进一步的,所述主燃室炉体内腔的顶面上开设有压力传感器容置槽、压差传感器容置槽和温度传感器容置槽,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压力传感器容置槽内,压差传感器安装于压差传感器容置槽内,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温度传感器容置槽内,压力传感器容置槽、压差传感器容置槽和温度传感器容置槽能够对装入其内部的传感器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化火化炉的炉体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炕面与炕面搁台的密封性更好:炕面搁台的顶面设置为倾斜面,将用于承载木棺的炕面的侧壁做成与炕面搁台的倾斜面相配合的倾斜面,炕面放置于炕面搁台上时,在炕面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炕面侧壁紧紧卡在炕面搁台上;(2)不仅充分利用了热量较高的未燃烧充分烟气,而且使得未燃烧充分的烟气在二燃室内的燃烧更加的充分:①主燃室内燃烧不充分的烟气从左右两侧的出烟口进入烟气导流结构中,在烟气导流结构中延长烟气的流动路径,烟气导流机构内充满烟气时对主燃室和二燃室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保温作用,极大减少主燃室和二燃室的热损失,②未燃烧充分的烟气从主燃室到二燃室的流动路径被延长,流动过程中还通过出风嘴补充氧气含量,燃烧不充分的烟气缓缓进入二燃室,相较于之前快速涌入二燃室的方式而言烟气在二燃室内更能被充分的燃烧;(3)在主燃室炉体内增设压力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更好的采集主燃室内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有利于在计算机程序的协助下促进提高火化炉操作程序的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去掉侧面密封墙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燃室炉体和二燃室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式滑轮限位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为示出二燃室炉体内部的结构,故附图1-5中已将二燃室炉体前端面密封去掉,

其中,1主燃室炉体、2二燃室炉体、3炕面搁台、4出烟口、5压力传感器、6压差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进烟口、9排烟管道、10上端墙体、11下端墙体、12前端墙体、13后端墙体、14侧面密封墙体、15第一导流墙体、16第二导流墙体、17出风嘴、18扒灰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化火化炉的炉体结构,包括主燃室炉体1和固定于主燃室炉体1上端的二燃室炉体2,所述主燃室炉体1内腔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的中下部均固定有炕面搁台3,炕面搁台3的顶面为倾斜面,主燃室炉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端均开设有出烟口4,出烟口4位于炕面搁台3的上方,主燃室炉体1内腔的顶面上固定有压力传感器5、压差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所述二燃室炉体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后端均开设有进烟口8,二燃室炉体2的顶面上固定有排烟管道9,排烟管道9内设置有抽风机;主燃室炉体1和二燃室炉体2的外壁上左右对称固定有烟气导流结构,位于左侧的出烟口4和进烟口8通过左侧的烟气导流结构连通,位于右侧的出烟口4和进烟口8通过右侧的烟气导流结构连通;使用时,将用于承载木棺的炕面的侧壁做成与炕面搁台3的倾斜面相配合的倾斜面,炕面放置于炕面搁台3上时,在炕面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炕面侧壁紧紧卡在炕面搁台3上,极大增强主燃室炉体1燃烧区域内的密封性;主燃室内燃烧不充分的烟气从左右两侧的出烟口4进入烟气导流结构中,在烟气导流结构中延长烟气的流动路径,烟气导流机构内充满烟气时对主燃室炉体1和二燃室炉体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保温作用,极大减少主燃室炉体1和二燃室炉体2的热损失,此外烟气路径被延长,燃烧不充分的烟气缓缓进入二燃室炉体2,相较于之前烟气快速涌入二燃室炉体2的方式而言烟气在二燃室炉体2内更能被充分的燃烧;在主燃室炉体1内增设压力传感器5、压差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更好的采集主燃室炉体1内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有利于在计算机程序的协助下促进提高火化炉操作程序的智能化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导流结构包括上端墙体10、下端墙体11、前端墙体12、后端墙体13、侧面密封墙体14、第一导流墙体15和第二导流墙体16,所述上端墙体10、下端墙体11、前端墙体12、后端墙体13和侧面密封墙体14构成一个呈矩形凹槽状的罩形墙体结构,第一导流墙体15间隔设置于罩形墙体结构内部,第一导流墙体15的上端与上端墙体10固定连接,第二导流墙体16设置于相邻两第一导流墙体15之间,第二导流墙体16的下端与下端墙体11固定连接;罩形墙体结构的开口端与主燃室炉体1和二燃室炉体2的左侧壁/右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墙体15和第二导流墙体16的长度小于上端墙体10的下端面到下端墙体11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导流墙体15和第二导流墙体16的宽度等于罩形墙体结构的深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烟口4位于前端墙体12和最前端的第一导流墙体15之间,所述进烟口8位于后端墙体13和最后端的第一导流墙体15之间,未燃烧充分的烟气从出烟口4排入烟气导流结构中,并在第一导流墙体15和第二导流墙体16的导流作用下在烟气导流结构中呈连续弯折的“s”形路径流动,最终从二燃室炉体2的进烟口8进入二燃室炉体2,在二燃室内炉体2内被二次燃烧后从排烟管道9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第一导流墙体15和第二导流墙体16之间的上端墙体10上均设置有出风嘴17,出风嘴17与火化炉的供风风箱连通,出风嘴17具备两个作用,一是喷入风体,增加未燃烧充分的烟气中的含氧量,促进其在二燃室炉体2内的充分燃烧,二是吹落其左侧和右侧的第一导流墙体15、第二导流墙体16上聚集的灰尘。

本实施例中,烟气导流结构中的第一导流墙体15设置有两个,第二导流墙体设置有一个,因此烟气导流结构的前端墙体12和后端墙体13的下端均设置有扒灰门18,打开扒回门18后能够对落在烟气导流结构的下端墙体11上的灰进行彻底的清除。当第一导流墙体15和第二导流墙体16的设置数量比本实施例多时,烟气导流结构的侧面密封墙体14的下端也适当设置扒灰门18,打开扒回门18后能够对落在烟气导流结构的下端墙体上的灰进行清除。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燃室炉体1内腔的顶面上开设有压力传感器容置槽、压差传感器容置槽和温度传感器容置槽,压力传感器5安装于压力传感器容置槽内,压差传感器6安装于压差传感器容置槽内,温度传感器7安装于温度传感器容置槽内,压力传感器容置槽、压差传感器容置槽和温度传感器容置槽能够对装入其内部的传感器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化火化炉的炉体结构,炕面与炕面搁台3的密封性更好:炕面搁台3的顶面设置为倾斜面,将用于承载木棺的炕面的侧壁做成与炕面搁台3的倾斜面相配合的倾斜面,炕面放置于炕面搁台3上时,在炕面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炕面侧壁紧紧卡在炕面搁台3上;主燃室炉体1内燃烧不充分的烟气从左右两侧的出烟口4进入烟气导流结构中,在烟气导流结构中延长烟气的流动路径,烟气导流机构内充满烟气时对主燃室炉体1和二燃室炉体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保温作用,极大减少主燃室炉体1和二燃室炉体2的热损失,未燃烧充分的烟气从主燃室炉体1到二燃室炉体2的流动路径被延长,流动过程中还通过出风嘴17补充氧气含量,燃烧不充分的烟气缓缓进入二燃室炉体2,相较于之前快速涌入二燃室炉体2的方式而言烟气在二燃室炉体2内更能被充分的燃烧;在主燃室炉体1内增设压力传感器5、压差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更好的采集主燃室炉体1内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有利于在计算机程序的协助下促进提高火化炉操作程序的智能化程度。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