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2990发布日期:2020-11-27 10:0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和环境要求的升级,常规的污染物脱除后的“石膏雨”、“有色烟羽”等视觉污染问题也逐渐被重视。湿法脱硫后的饱和湿烟气,烟囱排放时周边环境温度远低于烟气排放温度,饱和水蒸气瞬间冷凝造成“有色烟羽”现象,同时烟囱内出来的饱和湿烟气中携带的粉尘及液滴聚集在烟囱附近不能有效抬升及扩散,落地后形成“石膏雨”现象。在常规湿法脱硫后往往携带石膏从盐烟囱顶部飘出,不仅仅污染环境还会腐蚀烟囱对外界造成严重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喷淋管喷淋溶液,利用溶液的吸水性和粘结力吸附烟气中的石膏颗粒,有效降低了石膏雨的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吸收塔、换热机组、换热循环管路、用于向吸收塔内喷淋溶液以吸收烟气中的水蒸气使水蒸气冷凝释放汽化潜热将烟气温度升高并能吸附烟气中的石膏颗粒的喷淋管、用于抽取吸收塔内的溶液经换热机组换热降温后从喷淋管喷出的自循环泵、用于分离吸收塔内的溶液中的水分提高溶液浓度的水膜分离器、溶液提纯循环管路和用于从吸收塔内抽取溶液进入水膜分离器的进液泵;吸收塔设有供烟气进入吸收塔内的进烟口和供烟气排出吸收塔内的出烟口;喷淋管设置于吸收塔内;换热循环管路的一端连通至吸收塔;换热循环管路穿过自循环泵和换热机组后另一端连通至喷淋管;溶液提纯循环管路的一端连通至吸收塔;溶液提纯循环管路穿过进液泵和水膜分离器后另一端连通至吸收塔。

进一步地,自循环泵位于换热机组的上游。

进一步地,进液泵位于水膜分离器的上游。

进一步地,吸收塔内设有由填料构成的填料区。

进一步地,喷淋管位于填料区的上方。

进一步地,自循环泵从填料区的下方抽取吸收塔内的溶液并经喷淋管向填料区的上方喷射溶液。

进一步地,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除雾器;除雾器设置于吸收塔内。

进一步地,除雾器位于喷淋管的上方。

进一步地,从进烟口进入的烟气穿过填料区后被喷淋管喷淋再经由除雾器除雾后从出烟口排出。

进一步地,换热循环管路的入口连通至吸收塔的中部;溶液提纯循环管路的入口连通至吸收塔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喷淋管向吸收塔内喷淋溶液,利用溶液的吸水性和粘结力吸附烟气中的石膏颗粒,有效降低了石膏雨的排放。

溶液吸收的热量通过换热机组进行换热降温,实现余热回收。

通过水膜分离器将溶液中的水分离能够对溶液进行提纯增加浓度,分离出的水可以回收利用,回收得到的水分纯度高,实现节水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100,吸收塔10,进烟口11,出烟口12,填料区13,换热机组21,换热循环管路22,喷淋管23,自循环泵24,水膜分离器31,溶液提纯循环管路32,进液泵33,除雾器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100,包括:吸收塔10、换热机组21、换热循环管路22、喷淋管23、自循环泵24、水膜分离器31、溶液提纯循环管路32和进液泵33。喷淋管23用于向吸收塔10内喷淋溶液以吸收烟气中的水蒸气使水蒸气冷凝释放汽化潜热将烟气温度升高并能吸附烟气中的石膏颗粒。自循环泵24用于抽取吸收塔10内的溶液经换热机组21换热降温后从喷淋管23喷出。水膜分离器31用于分离吸收塔10内的溶液中的水分提高溶液浓度。进液泵33用于从吸收塔10内抽取溶液进入水膜分离器31。

吸收塔10设有进烟口11和出烟口12。进烟口11供烟气进入吸收塔10内。出烟口12供烟气排出吸收塔10内。喷淋管23设置于吸收塔10内。换热循环管路22的一端连通至吸收塔10。换热循环管路22穿过自循环泵24和换热机组21后另一端连通至喷淋管23。溶液提纯循环管路32的一端连通至吸收塔10。溶液提纯循环管路32穿过进液泵33和水膜分离器31后另一端连通至吸收塔10。

烟气从进烟口11进入吸收塔10内,首先喷淋管23向吸收塔10内喷淋溶液,然后利用溶液的吸水性和粘结力吸附烟气中的石膏颗粒并吸收烟气中的水分和热量,最后将洁净的烟气从出烟口12排出,既有效降低了石膏雨的排放,又实现了烟气消白。使用溶液法吸收热量和水分,传热传质效率高。

通过自循环泵24抽取吸收塔10内已吸收热量的溶液,经过换热机组21使溶液换热降温后从喷淋管23喷出,实现余热回收。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自循环泵24位于换热机组21的上游。进液泵33位于水膜分离器31的上游。

首先进液泵33从吸收塔10内抽取溶液通过溶液提纯循环管路32进入至水膜分离器31,然后通过水膜分离器31将水分从溶液中分离出,最后通过凝水排出泵排出分离出的水分,将水分排出回收利用,回收得到的水分纯度高,实现节水节能。

溶液稀释后通过水膜分离器31进行水分分离,浓度维持稳定,然后溶液通过溶液提纯循环管路32重新回到吸收塔10内,溶液得到了再生循环使用。相比蒸发再生溶液法,耗能大大降低。设备投资少,占地小。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吸收塔10内设有由填料构成的填料区13。喷淋管23位于填料区13的上方。自循环泵24从填料区13的下方抽取吸收塔10内的溶液并经喷淋管23向填料区13的上方喷射溶液。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100还包括:除雾器40。除雾器40设置于吸收塔10内。除雾器40位于喷淋管23的上方。具体而言,除雾器40能够实现进一步地对烟气进行清洁。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从进烟口11进入的烟气穿过填料区13后被喷淋管23喷淋再经由除雾器40除雾后从出烟口12排出。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换热循环管路22的入口连通至吸收塔10的中部。溶液提纯循环管路32的入口连通至吸收塔10的底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换热机组、换热循环管路、用于向所述吸收塔内喷淋溶液以吸收烟气中的水蒸气使水蒸气冷凝释放汽化潜热将烟气温度升高并能吸附烟气中的石膏颗粒的喷淋管、用于抽取所述吸收塔内的溶液经所述换热机组换热降温后从所述喷淋管喷出的自循环泵、用于分离所述吸收塔内的溶液中的水分提高溶液浓度的水膜分离器、溶液提纯循环管路和用于从所述吸收塔内抽取溶液进入所述水膜分离器的进液泵;所述吸收塔设有供烟气进入所述吸收塔内的进烟口和供烟气排出所述吸收塔内的出烟口;所述喷淋管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内;所述换热循环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吸收塔;所述换热循环管路穿过所述自循环泵和所述换热机组后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喷淋管;所述溶液提纯循环管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吸收塔;所述溶液提纯循环管路穿过所述进液泵和所述水膜分离器后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吸收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循环泵位于所述换热机组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泵位于所述水膜分离器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塔内设有由填料构成的填料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管位于所述填料区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循环泵从所述填料区的下方抽取所述吸收塔内的溶液并经所述喷淋管向所述填料区的上方喷射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除雾器;所述除雾器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雾器位于所述喷淋管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进烟口进入的烟气穿过所述填料区后被所述喷淋管喷淋再经由所述除雾器除雾后从所述出烟口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循环管路的入口连通至所述吸收塔的中部;所述溶液提纯循环管路的入口连通至所述吸收塔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溶液喷淋净化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吸收塔、换热机组、换热循环管路、用于向吸收塔内喷淋溶液以吸收烟气中的水蒸气使水蒸气冷凝释放汽化潜热将烟气温度升高并能吸附烟气中的石膏颗粒的喷淋管、用于抽取吸收塔内的溶液经换热机组换热降温后从喷淋管喷出的自循环泵、用于分离吸收塔内的溶液中的水分提高溶液浓度的水膜分离器、溶液提纯循环管路和用于从吸收塔内抽取溶液进入水膜分离器的进液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喷淋管向吸收塔内喷淋溶液,利用溶液的吸水性和粘结力吸附烟气中的石膏颗粒,有效降低了石膏雨的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荣;朱国平;柴启米;金云峰;徐明星;张林;赵晓光;叶晨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马桥大都市热电有限公司;杭州浩斌科技有限公司;昊姆(上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