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1157发布日期:2021-01-30 05:5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减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政府对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不断提高,对锅炉烟气,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近年又提出了超低排放的要求,如nox要求排放浓度低于50mg/nm3。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天然气锅炉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排放少的环保型锅炉。但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同样面临降低氮排放的问题。
[0003]
授权公告号为cn2098769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氮排放的天然气锅炉,包括燃烧室,燃烧室的顶部安装有烟气带出管,烟气带出管连接有除杂箱,除杂箱内交错安装有除杂板,除杂板上设有喷孔,除杂板内设有液体管路,液体管路与液体泵连接,工作时,烟气通过烟气带出管进入除杂箱内,液体泵将反应液体泵送到液体管路内,并通过喷孔喷出,使反应液体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充分反应,以降低烟气中的氮含量。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反应液喷淋过程会产生大量气雾,上述方案没有对雾气进行处理,雾气会随着烟气一起排方到外界,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具有能够对尾气进行除雾的优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上连接有进风管和进气管,所述锅炉本体顶部设置有尾气管,所述尾气管连接有尾气处理罐,所述尾气处理罐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尾气处理罐内腔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连接有水泵,所述尾气处理罐内腔设置有位于喷淋组件上方的除雾装置,所述除雾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海绵片,所述海绵片上方设置有与海绵片平行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尾气处理罐内腔设置有驱动挤压板沿竖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炉燃烧的尾气通过尾气管进入尾气处理罐,喷淋组件喷淋尾气处理液吸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经过处理的尾气通过排气管排出,喷淋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在通过海绵层时会附着在海绵层上,防止水雾随尾气排放到外界,当海绵层上附着有较多水雾时,驱动机构驱使挤压板对海绵层进行挤压,将海绵层内的液体排出,使尾气能够顺利通过海绵层。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尾气处理罐内腔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同轴固定有扇叶,所述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挤压板上固定连接有与往复丝杆配合的滑套。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气在通过尾气处理罐时会带动扇叶旋转,扇叶通过转轴带动往复丝杆旋转,往复丝杆通过与滑套的配合带动挤压板往复上下移动,对海绵层进行挤压,无需电力驱动,较为节能环保。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气处理罐内壁沿竖向设置有导向条,所述挤压板上开设有与导向条滑动配合的导向槽。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和导向条的配合能够避免挤压板自身发生周向旋转,同时导向条与导向槽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尾气流速较小时,扇叶也能够驱使挤压板克服摩擦力进行挤压。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组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纵向喷淋管和横向喷淋管,所述纵向喷淋管和横向喷淋管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横梁喷淋管和纵向喷淋管能够对尾气处理罐内的尾气进行无死角的喷淋,使尾气处理液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尾气混合,除氮效果较好。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气处理罐底端设置有储水箱,所述水泵位于储水箱内,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加药罐,所述加药罐通过加药管与储水箱连接,所述加药管上设置有阀门。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过程中落下的尾气处理液和从海绵层中挤出的尾气处理液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入储水箱内,然后再通过水泵抽出进行喷淋,将尾气处理液进行循环使用,能够节约资源,成本较低,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向储水箱内添加药剂,以保证尾气除氮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内装有导热液,所述尾气管和进气管均穿过换热箱。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烧后的尾气温度较高能够对换热箱内的导热液加热,同时使尾气降温,便于后续处理,空气在通过换热箱内时,被导热液预热,对尾气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较为节能。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气管从换热箱底部进入换热箱,并从换热箱底部穿出,所述进气管从换热箱顶部进入换热箱,并从换热箱底部穿出。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气在刚进入换热箱内时温度较高,所以换热箱内底部的温度较高,底部换热液向上流动,顶部温度较低的换热液向下流动,形成水流,使换液受热较为均匀。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气管和进气管在换热箱内的一段均呈连续u形设置。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换热液与尾气管和进气管的接触面积,使热传导效率更高,能够更好的回收尾气的热能。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
1.通过海绵层对水雾进行吸收,避免水雾随尾气排放到外界;
[0025]
2.尾气带动扇叶旋转,扇叶通过转轴带动往复丝杆旋转,往复丝杆通过与滑套的配合带动挤压板往复上下移动,对海绵层进行挤压,无需电力驱动,较为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图1中换热箱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8]
图3是图1中尾气处理罐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9]
图4是图3中除雾装置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1、锅炉本体;2、换热箱;3、尾气处理罐;4、除雾装置;41、第一支撑架;42、海绵片;43、挤压板;5、驱动机构;51、第二支撑架;52、转轴;53、扇叶;54、往复丝杆;55、滑套;57、导向槽;58、导向条;6、进风管;7、进气管;8、尾气管;9、排气管;10、储水箱;11、水泵;12、水管二;13、水管一;14、横向喷淋管;15、纵向喷淋管;16、加药罐;17、加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包括锅炉本体1、换热箱2和尾气处理罐3,锅炉本体1底部设置有进风管6和进气管7,锅炉本体1顶部设置有尾气管8,进风管6和尾气管8均穿过换热箱2,尾气管8连接与尾气处理罐3连接,尾气处理罐3顶部设置有排气管9。
[0033]
参照图2,换热箱2内腔装满导热液,导热液优选为蒸馏水,导热率较高,成本较低;换热箱2外壁设置有隔热层,尾气管8从换热箱2底部进入换热箱2,并从换热箱2底部穿出,进气管7从换热箱2顶部进入换热箱2,并从换热箱2底部穿出,尾气管8和进气管7在换热箱2内的一段均呈连续u形设置。
[0034]
参照图3和图4,尾气处理罐3底部设置有储水箱10,储水箱10内设置有水泵11,水泵11连接有水管一13和水管二12,水管一13上连接有两组平行设置在尾气处理罐3内的横向喷淋管14,水管二12上连接有两组平行设置在尾气处理罐3内的纵向喷淋管15,横向喷淋管14和纵向喷淋管15交错设置且相互垂直,横向喷淋管14和纵向喷淋管15上均开设有若干喷水孔,储水箱10内装有尾气处理液;
[0035]
工作时,水泵11将储水箱10内的尾气处理液泵送到横向喷淋管14和纵向喷淋管15内进行喷淋,喷淋出的尾气处理液与尾气反应后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储水箱10内,进行循环利用。
[0036]
储水箱10上设置有加药罐16,加药罐16内装有尾气处理液,尾气处理液为硝酸黄烟处理剂icn-04,加药罐16通过加药管17与储水箱10连接,加药管17上设置有阀门,使用一段时间后,将阀门打开,将加药罐16内的尾气处理液加到储水箱10内,以保证储水箱10内尾气处理液的浓度。
[0037]
尾气处理罐3内腔设置有除雾装置4,除雾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架41,第一支撑架41为呈水平状的网格板,并固定连接在尾气处理罐3内腔,第一支撑架41上平行设置有海绵片42,海绵片42上方设置有挤压板43,挤压板43为与第一支撑架41对应设置的网格板,喷淋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在随尾气向上移动时会附着在海绵片42上。
[0038]
尾气处理罐3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在尾气处理罐3内腔的第二支撑架51,第二支撑架51为与第一支撑架41上方,第二支撑架51上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轴52,转轴52的顶端同轴固定有扇叶53,转轴52的底端固定有往复丝杆54,挤压板43上
固定连接有与往复丝杆54配合的滑套55,尾气处理罐3内壁沿竖向设置有两组导向条58,挤压板43上开设有与导向条58滑动配合的导向槽57;
[0039]
尾气在通过尾气处理罐3时会带动扇叶53旋转,扇叶53通过转动带动往复丝杆54旋转,往复丝杆54通过与滑套55和配合带动挤压板43往复上下移动,对海绵片42进行挤压,使海绵片42上附着的水脱离。
[0040]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天然气和空气分别通过进气管7和进风管6进入锅炉本体1内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管8进入尾气处理罐3内进行脱氮,尾气处理罐3内的喷淋组件喷淋尾气处理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吸收,除雾装置4对尾气中的水雾进行吸收,实现尾气减排。
[004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