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2006发布日期:2021-05-14 15:5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


背景技术:

2.cfb锅炉给煤口是锅炉燃料进入锅炉的唯一装置,锅炉运行时按机组负荷进行燃料调整,发电机组自投产以来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给煤量为每小时200吨左右,通过10 个给煤口分布给煤,给煤口承载着极大冲刷力及磨损,给煤口底板及侧板磨损后将直接磨损水冷壁管,造成锅炉爆管事故,影响机组长周期运行。
3.给煤口位置处于炉膛内部高温区域,机组正常运行中此处温度在900℃以上,给煤口内部播煤风260℃,喷口角度与底部接近水平,风进入炉内靠近给煤口下部未能对给煤口进行降温,加之上部贴壁流高温灰流对给煤口的冲刷磨损,造成给煤口直接接触高温变形,现有设计给煤口与水冷壁鳍片执行满焊连接,由于给煤口钢板在锅炉运受热膨胀系数大于浇注料受热膨胀系数,给煤口周边水冷壁表面覆盖的浇注料在运行中受给煤口钢板挤压破损脱落,水冷壁裸露,给煤口受热挤压变形后直接影响煤风进入炉膛后的喷射角度,因此改变了喷射角度的煤粉对给煤口底部及侧板进行冲刷磨损,造成给煤口底部及侧板失效,直接威胁水冷壁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解决了传统的周边水冷壁表面覆盖的浇注料在运行中受给煤口钢板挤压破损脱落,水冷壁裸露,喷口角度与底部接近水平,风进入炉内靠近给煤口下部未能对给煤口进行降温的问题。
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包括炉膛,所述炉膛的一侧设有进煤口,所述炉膛的外侧设有支撑壳体,所述炉膛的外侧包覆有耐火砖,所述支撑壳体的一侧设有进煤管,所述进煤管延伸至所述支撑壳体内,所述支撑壳体的一侧设有进风室,所述进风室的一侧连接在所述进煤管的一侧,所述进风室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壳体的一侧并连接在所述进煤口的一侧,所述进煤管的底端两侧均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设有开孔,两个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进煤口的两侧,所述进煤管的底端上侧连接有顶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开槽,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进煤口的上下两侧,所述进煤管和所述顶板之间等间距固定有多个第一支撑板,所述进煤管的一端底部安装有布风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进风室的底部,所述进风室的底部和所述竖板之间固定有多个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壳体内浇筑有耐火材料,所述进风室和所述进煤管位于所述支撑壳体内的一侧包覆有耐火棉且在外侧浇注有sic耐磨自流浇注料,所述炉膛内部一侧的进煤口处浇注sic耐磨自流浇注料,所述炉膛内的剩余部位浇注有刚玉莫来石耐磨可塑料。
6.优选地,所述进风室的一端连接有播煤风道,所述播煤风道上安装有手动蝶阀。
7.优选地,所述底板最下端的一排的所述开槽的两端设有圆槽。
8.优选地,两个相邻的所述三角板间距为110

150mm。
9.优选地,所述sic耐磨自流浇注料的厚度为100mm。
10.优选地,所述底板的水平角度为27

30度。
11.优选地,所述耐火棉的厚度为10mm。
12.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工作时将给煤口与水冷壁连接焊缝分离并预留10mm间隙,填充耐火棉,给煤口受热膨胀留出空间,且接触水冷壁表面覆盖的浇注料进行降温,给煤口喷口,布风板和底板将播煤风喷入角度抬高 15度,使播煤风能够将煤粉喷射到预定区域,且煤粉分布均匀,同时通过播煤风道的播煤风可以对给煤口的钢板进行封闭式降温。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给煤口处包覆耐火棉,预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便给煤口受热膨胀有利于散热和减少给煤口的应力;
15.2、通过侧板和底板设置的开孔和开槽,降低钢材受热后的应变力,提高钢材的强度;
16.3、通过给煤口喷口,底板倾斜设置,将播煤风喷入角度抬高使播煤风能够将煤粉喷射到预定区域,同时播煤风可以对给煤口喷口钢板进行封闭式降温。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煤口底板磨损降低,减少维修次数,同时可降低底板磨穿造成水冷壁破损停炉风险,减少给煤口变形造成周边浇注料掉落造成水冷壁破损,延长给煤口的使用周期,保障了机组长期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案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的a

a截面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的布风板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的布风板侧面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的底板和第二支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炉膛、2 sic耐磨自流浇注料、3刚玉莫来石耐磨可塑料、4第一支撑板、5 侧板、6开孔、7底板、8第二支撑板、9三角板、10竖板、11进风室、12布风板、13 手动蝶阀、14播煤风道、15耐火砖、16支撑壳体、17耐火材料、18进煤管、19开槽、 20耐火棉。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参见图1

6,一种发电机组给煤口结构,包括炉膛1,炉膛1的一侧设有进煤口,炉膛1的外侧设有支撑壳体16,连接安装给煤机构,炉膛1的外侧包覆有耐火砖15,隔热保温,减少热量损失,支撑壳体16的一侧设有进煤管18,为锅炉送煤,进煤管18延伸至支撑壳体16内,支撑壳体16的一侧设有进风室11,通过风力对炉膛进行送煤,进风室11的一侧连接在进煤管18的一侧,进风室11的一端贯穿支撑壳体16的一侧并连接在进煤口的一侧,进风室11位于进煤管18的底部,便于送煤,进煤管18的底端两侧均固定有侧板5,侧板5的一侧设有开孔6,降低钢材受热后的应变力,提高钢材的强度,两个侧板5连接在进煤口的两侧,保护两侧浇注料,进煤管18的底端上侧连接有顶板,两个侧板5之间连接有底板7,底板7倾斜设置,底板7的水平角度为27

30度,布风板12和底板7将播煤风喷入角度抬高15度,使播煤风能够将煤粉喷射到预定区域,且煤粉分布均匀,底板7的一侧设有开槽19,底板7最下端的一排的开槽19的两端设有圆槽,对受热造成的变形形成缓冲,提高钢板强度,底板7和顶板分别连接在进煤口的上下两侧,进煤管18和顶板之间等间距固定有多个第一支撑板4,进煤管18的一端底部安装有布风板12,通过布风板12播煤风可以对给煤口喷口钢板进行封闭式降温,并稳定的送煤,底板7的一侧固定有竖板10,竖板10的底端固定在进风室11的底部,形成封闭降温室,进风室11的底部和竖板10之间固定有多个三角板9,两个相邻的三角板9间距为110

150mm,便于传导热量通过给煤风进行降温,实现封闭式降温,三角板9 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8的一端固定在底板7的一侧,支撑壳体16内浇筑有耐火材料17,进风室11和进煤管18位于支撑壳体16内的一侧包覆有耐火棉20 且在外侧浇注有sic耐磨自流浇注料2,耐火棉20的厚度为10mm,预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便给煤口受热膨胀,sic耐磨自流浇注料2的厚度为100mm,隔热效果好,节省材料,炉膛1内部一侧的进煤口处浇注sic耐磨自流浇注料2,炉膛1内的剩余部位浇注有刚玉莫来石耐磨可塑料3,保护炉体结构。
28.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室11的一端连接有播煤风道14,给给煤口内部提供260℃的播煤风,提高燃烧效率,播煤风道14上安装有手动蝶阀13,便于控制风道的风量。
2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使用时,将给煤口与水冷壁连接焊缝分离并预留10mm间隙,填充耐火棉20,给煤口受热膨胀留出空间,且接触水冷壁表面覆盖的浇注料进行降温,给煤口喷口,布风板12和底板7将播煤风喷入角度抬高15度,使播煤风能够将煤粉喷射到预定区域,且煤粉分布均匀,同时通过播煤风道14的播煤风可以对给煤口的钢板进行封闭式降温。
30.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31.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