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0505发布日期:2021-08-20 16:4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射式燃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



背景技术:

在石化装置中,放空火炬系统能及时处理生产装置中排放的多余、有害、不平衡的废气,并能处理试车、开停车时产生的不合格气体以及事故时瞬时放出的大量气体,从而保证装置正常、安全运行。

放空火炬系统一般采用引射式燃烧装置,其包括若干层文丘里燃烧器对燃气进行燃烧。若干层防护罩环设在这些文丘里燃烧器周围以形成火焰腔,挡住热量辐射。根据燃烧量,这样的引射式燃烧装置可能高达10米,直径近3米,因此如何运输、固定这样的引射式燃烧装置成为一大难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521004616.2号“引射式燃烧装置的撬装结构”中揭示了利用撬装外框低成本地解决了引射式燃烧装置的运输和固定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620728488.4号“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中揭示了将撬装外框设计成可拆卸连接的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利用连接销连接,便于引射式燃烧装置的运输和撬装结构的分体运输。

由于撬装外框尺寸较大,拆分上下两部分进行运输时仍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对于运输而言仍存在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撬装外框拆分后占用体积减小,便于搬运和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用于固定引射式燃烧装置,用于固定引射式燃烧装置,所述撬装外框包括上撬体和下撬体,所述上撬体由多个板体从侧面围合而成,所述板体与下撬体上端面对应的边通过铰链连接,使得每一所述板体可相对所述下撬体上端面对应的边翻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从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对应端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边缘内侧分别设有第一竖撑杆,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边缘内侧分别设有第二竖撑杆,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的两侧分别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竖撑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竖撑杆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的上边缘内侧设有第一横撑杆,所述第一横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上边缘的内侧设有第二横撑杆,所述第二横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竖撑杆的上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的第一上横梁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一上横梁的上端面,使得所述第一侧板可相对所述下撬体在覆盖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上和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之间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的第二上横梁通过第二铰链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内侧固定的垫杆与所述第二上横梁的上端面,使得所述第二侧板可相对所述下撬体在覆盖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和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之间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的宽度,所述垫杆的厚度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侧板覆盖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上时所述第二侧板可覆盖于所述第一侧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的第三上横梁通过第三铰链连接,所述第三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三上横梁的外侧端面,使得所述第一端板可相对所述下撬体在上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和下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之间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的第四上横梁通过第四铰链连接,所述第四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板的外侧与所述第四上横梁的外侧端面,使得所述第二端板侧板可相对所述下撬体在上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和下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之间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的高度小于所述下撬体的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撬装外框设计成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的上撬体和下撬体两部分,上撬体的板体通过铰链连接于下撬体上端面对应的边,从而可相对下撬体上端面进行翻转,上撬体的板体翻转回收后体积大大减小,便于搬运和运输;上撬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端板、第二端板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进行连接,方便安装与回收;在回收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向内向下翻转后覆盖在下撬体上端面上,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可向外向下翻转后覆盖在下撬体的端面上,回收后结构紧凑、体积大大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撬装外框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撬装外框回收第一侧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撬装外框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撬装外框回收第二侧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撬装外框另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撬装外框回收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撬装外框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i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的ii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iv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v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6中的v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的展开过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的回收过程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

上撬体10(其中,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第一横撑杆111、第一竖撑杆112;第二横撑杆121、第二竖撑杆122、垫杆123);

下撬体20(其中,第一上横梁21、第二上横梁22、第三上横梁23、第四上横梁24);

铰接组件30(第一铰链31、第二铰链32、第三铰链33、第四铰链34)。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包括通过铰接组件30连接的上撬体10和下撬体20,引射式燃烧装置装设于撬装外框内。上撬体10和下撬体20通过铰接组件30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连接。撬装外框呈矩形框架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撬装外框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的框架。

应当理解的是,图示实施例中以撬装外框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为例进行说明,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根据实际需求可将撬装外框也可以设计成多于两个部分的结构。

上撬体10由多个板体从侧面围合而成,板体与下撬体20上端面对应的边通过铰链连接,使得每一板体可相对下撬体上端面对应的边翻转。具体地,上撬体10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第一端板13和第二端板14分别从两端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对应端面,即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平行设置在第一端板13与第二端板14之间。

请结合参阅图9和图10,第一侧板11的上边缘内侧设有第一横撑杆111,第一侧板11的两侧边缘内侧分别设有第一竖撑杆112,第一横撑杆1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撑杆112的上端连接,形成第一侧板11内侧的加强结构,而且第一竖撑杆112为与第一端板13和第二端板14的连接固定提供紧固件安装孔。第一侧板11与下撬体上端面的第一上横梁21通过第一铰链31连接,第一铰链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11的下缘内侧与第一上横梁21的上端面,使得第一侧板11可相对下撬体20在覆盖于下撬体上端面上(如图3和图4中所示)和垂直于下撬体上端面(如图1和图2中所示)之间转动。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第二侧板12上边缘的内侧设有第二横撑杆121,第二侧板12的两侧边缘内侧分别设有第二竖撑杆122,第二横撑杆1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竖撑杆122的上端连接,形成第二侧板12内侧的加强结构,而且第二竖撑杆122为与第一端板13和第二端板14的连接固定提供紧固件安装孔。第二侧板12与下撬体上端面的第二上横梁22通过第二铰链32连接,第二铰链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侧板12下缘内侧固定的垫杆123与所述第二上横梁22的上端面,使得第二侧板12可相对下撬体20在覆盖于下撬体上端面(如图5和图6中所示)和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如图3和图4中所示)之间转动。

为了使得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可覆盖在下撬体上端面上且不超出下撬体上端面,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的高度小于下撬体上端面的宽度。具体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的高度与下撬体上端面的宽度的差大于第二铰链32、第一铰链31安装于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的部分的高度,使得第一侧板11可完全覆盖在下撬体上端面上且不与第二铰链32干涉、第二侧板12可完全覆盖在第一侧板11上。

为了使得第二侧板12可完全覆盖在第一侧板11上,第二侧板12上设有垫杆123,垫杆123的厚度与第一侧板11的厚度相匹配,使得第一侧板11翻转后覆盖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上时第二侧板12可覆盖于所述第一侧板上。

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14,所述第一端板13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的第三上横梁23通过第三铰链33连接,所述第三铰链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13的外侧与所述第三上横梁23的外侧端面,使得所述第一端板13可相对所述下撬体20在上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如图5和图6中所示)和下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如图7和图8中所示)之间转动。类似地,第二端板14与下撬体上端面的第四上横梁24通过第四铰链34连接,第四铰链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端板14的外侧与所述第四上横梁24的外侧端面,使得第二端板14侧板可相对下撬体20在上垂直于下撬体上端面(如图5和图6中所示)和下垂直于所述下撬体上端面(如图7和图8中所示)之间转动。

为了保证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下翻可完全贴合在下撬体20的两端,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的高度小于所述下撬体20的高度。

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的两侧分别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图未示)与对应的第一竖撑杆112和对应的第二竖撑杆122连接,从而将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一端板13和第二端板14连接形成上撬体10。

请结合参阅图15和图16,其分别为撬装外框从运输状态展开为工作状态和从工作状态回收为运输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当撬装外框运送到指定位置后即可进行展开安装,分别将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从下撬体30两端绕第三铰链33、第四铰链34向上翻转180°,分别将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从下撬体上端面上绕第二铰链32、第一铰链31向上翻转90°,将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上的紧固件孔与第一侧板11上的第一竖撑杆112、第二侧板12上的第二竖撑杆122上的紧固件安装孔对齐后,用紧固件进行锁紧,即可完成安装。

当撬装外框需要拆卸回收进行移动或运输时,将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与第一侧板11连接的紧固件拆下,将第一侧板11绕第一铰链31向内翻转90°至覆盖于下撬体上端面上;将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与第二侧板12连接的紧固件拆下,将第二侧板12绕第二铰链32向内翻转90°至覆盖于第一侧板11上;将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分别绕第三铰链33、第四铰链34向外翻转180°至与下撬体20的两端面贴合,上撬体10被回收后整个撬装外框的体积减小至约二分之一,结构更加紧凑,为移动和运输提供了便利。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上撬体的板体的翻转方式仅为示例,实际使用中可通过对各板体的翻转方向和角度进行调整,例如,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也可均向外向下翻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射式燃烧装置用撬装外框,其将撬装外框设计成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的上撬体和下撬体两部分,上撬体的板体通过铰链连接于下撬体上端面对应的边,从而可相对下撬体上端面进行翻转,上撬体的板体翻转回收后体积大大减小,便于搬运和运输;上撬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端板、第二端板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进行连接,方便安装与回收;在回收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向内向下翻转后覆盖在下撬体上端面上,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可向外向下翻转后覆盖在下撬体的端面上,回收后结构紧凑、体积大大减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