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射结构及包含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8060发布日期:2021-05-28 14:3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引射结构及包含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射结构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影响大气式燃烧器的燃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一次空气系数,一次空气系数与燃烧器的引射能力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引射能力越强,一次空气系数越大,燃烧器的燃烧工况越好,因此引射结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灶具产品,普遍采用固定尺寸的喷嘴和固定尺寸的单根引射管,这是依照灶具满负荷运行时候设计的。而,用户实际使用时,很有可能不是一直处在满负荷运行的状态,如小火煲汤等。在负荷低的情况下,若还是采用满负荷情况下设计出来的引射管,燃烧器的引射能力很弱,燃烧工况不是最好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燃烧器在负荷低时引射能力弱、燃烧工况不好的缺陷,提供一种引射结构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引射结构,所述引射结构包括混气室、混气通道、引射管和调节片,所述混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所述引射管的出口连通至所述混气通道;所述调节片伸入至所述引射管内,所述调节片能在所述引射管内移动,从而调节所述引射管的径向导通面积。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引射管内设置调节片,通过调节片在引射管内移动的方式,调节引射管的径向导通面积,进而调节引射管的引射能力。

较佳地,所述引射管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调节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引射管的数量。

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多个引射管,并在其中几个引射管或全部引射管中设置调节片,可根据不同负荷需求实现多级调节;多根引射管,较单根引射管,调节范围更大,灵活度更高。

较佳地,所述引射结构还包括分气座,所述分气座位于所述引射管的下方,所述分气座上设有燃气出口,所述燃气出口与所述引射管的引射入口对应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分气座用于将燃气输送至不同位置的燃气出口,燃气出口再将燃气输送至引射管的引射入口。

较佳地,所述引射结构还包括喷嘴,所述燃气出口上安装有所述喷嘴,所述喷嘴面向所述引射管的引射入口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经喷嘴的引射后,喷嘴喷出的燃气带动周围空气进入引射管中,形成混合气流。

较佳地,所述分气座包括底座和分气管,所述底座内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分气管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分气管的出口为所述燃气出口。

在本技术方案中,燃气经进气腔、分气管后进入引射管;当引射管的数量为多个时,相对应的分气管、喷嘴的数量与引射管的数量相同;分气管、喷嘴与引射管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分气管所连通的进气腔的数量也与引射管的数量相同,每个分气管连通一个进气腔,每个进气腔为一个独立的腔室。

较佳地,所述引射管的外周面设有连通至所述引射管内的插入槽;所述调节片的外表面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滑动表面和位于两滑动表面之间的环周面,所述环周面形成向内凹陷的调节凹孔,所述调节凹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滑动表面设置;

所述引射结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支撑端,所述支撑端插入所述调节凹孔中,所述支撑端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凹孔的内周面相配合,所述调节片能在所述支撑端上沿所述调节凹孔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支撑端连同调节片插入所述插入槽中,所述调节片的形状与所述插入槽的形状相适应,所述调节片的环周面的形状与所述引射管的内周面相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调节片的两滑动表面与插入槽相接触,调节片的调节凹孔与支撑端相接触,调节片可以在支撑端上移动,使调节片伸入引射管内的面积产生变化。

较佳地,所述引射结构还包括分气座,所述分气座位于所述引射管的下方,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分气座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杆固定在分气座上,使引射结构整体结构紧凑。

较佳地,出口离所述混气室最近的引射管不设置所述调节片。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调节引射能力时,优先关闭离混气室较远的引射管,保持离混气室较近的引射管呈打开状态,可节省混合气流流动所需要的能量。

较佳地,所述引射管包括喇叭段和过渡段,所述喇叭段的一端为所述引射管的引射入口,所述喇叭段的直径沿远离入口的方向逐步减小,所述过渡段连接于所述喇叭段远离入口的一端,所述调节片设置于所述过渡段内。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调节片设置于喇叭段后方的过渡段,使调节片对引射管的引射能力的调节更加地有效。

较佳地,所述引射管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混气通道为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位于所述混气室的下方,所述螺旋通道螺旋上升,若干所述引射管的出口沿所述螺旋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混气通道为螺旋通道时,若干引射管的出口沿螺旋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使螺旋通道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引射管,使混合气流在螺旋通道中的流动性能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外引射结构和内引射结构,所述外引射结构、内引射结构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引射结构,所述外引射结构的混气室为外混气室,所述内引射结构的混气室为内混气室;所述外引射结构的混气通道为外混气通道,所述内引射结构的混气通道为内混气通道;所述外混气室环绕所述内混气室设置,所述外混气通道环绕所述内混气通道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使外混气室能对应外环火盖设置,内混气室能对应内环火盖设置,使外引射结构环绕内引射结构设置,外引射结构、内引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紧凑。

较佳地,所述外混气通道的出口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外混气通道的出口环绕所述外混气室的内周面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述外混气通道的出口的设置,使外混气通道从内混气室的下方延伸至外混气室与内混气室之间,再与外混气室的内周面相连通,从而使外混气室、内混气室之间仍保留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外混气通道不会影响到外混气室、内混气室之间的二次空气补充。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上述引射结构及包含其的燃烧器,在引射管内设置调节片,通过调节片在引射管内移动的方式,调节引射管的径向导通面积,进而调节引射管的引射能力,从而使燃烧器的引射能力能随时匹配其负荷大小,达到最佳的燃烧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调节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分气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引射结构1

外混气室11

外混气通道12

外引射管13

内引射结构2

内混气室21

内混气通道22

内引射管23

引射结构3

混气室31

混气通道32

引射管33

插入槽331

喇叭段332

过渡段333

引射入口334

调节片34

滑动表面341

环周面342

调节凹孔343

支撑杆35

支撑端351

分气座36

燃气出口361

底座362

分气管363

进气腔364

燃气进口365

水平段366

喷嘴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燃烧器的一实施例。该燃烧器包括外引射结构1和内引射结构2,外引射结构1对应于外环火盖设置,内引射结构2对应于内环火盖设置。

构成外引射结构1、内引射结构2的引射结构3,包括混气室31、混气通道32、引射管33和调节片34,混气通道32的出口与混气室31相连通,引射管33的出口连通至混气通道32,调节片34伸入至引射管33内,调节片34能在引射管33内移动,从而调节引射管33的径向导通面积。在引射管33内设置调节片34,通过调节片34在引射管33内移动的方式,调节引射管33的径向导通面积,进而调节引射管33的引射能力。

引射管33的数量可以为若干个,调节片34的数量小于或等于引射管33的数量。设置多个引射管33,并在其中几个引射管33或全部引射管33中设置调节片34,可根据不同负荷需求实现多级调节。多根引射管33,较单根引射管,调节范围更大,灵活度更高。

为了保证最低负荷时的引射管33的引射强度,出口离混气室31最近的引射管33可以不设置调节片34。在最低负荷时,其它引射管33内的调节片34将引射管33封闭,出口离混气室31最近的引射管33保持正常的引射强度。出口离混气室31最近的引射管33,由于离混气室31最近,混合气流从引射管33的出口经混气通道32流动至混气室31中的过程中,所流经的路径最短。因此,在调节引射能力时,优先关闭离混气室31较远的引射管33,保持离混气室31较近的引射管33呈打开状态,可节省混合气流流动所需要的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引射结构3有两个,两个引射结构3分别为外引射结构1、内引射结构2。外引射结构1的混气室31为外混气室11,内引射结构2的混气室31为内混气室21;外引射结构1的混气通道32为外混气通道12,内引射结构2的混气通道32为内混气通道22;外引射结构1的引射管33为外引射管13,内引射结构2的引射管33为内引射管23。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引射结构3的引射管33的数量为三个,即外引射结构1的外引射管13的数量为三个,内引射结构2的内引射管23的数量也为三个。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引射管3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引射能力的需要设置为其它数量。

如图1至图3所示,外混气室11环绕内混气室21设置,外混气通道12环绕内混气通道22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外混气室11能对应外环火盖设置,内混气室21能对应内环火盖设置,使外引射结构1环绕内引射结构2设置,外引射结构1、内引射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紧凑。

当外混气室11环绕内混气室21设置时,外混气通道12的出口设置为若干个,若干外混气通道12的出口环绕外混气室11的内周面设置。上述外混气通道12的出口的设置,使外混气通道12从内混气室21的下方延伸至外混气室11与内混气室21之间,再与外混气室11的内周面相连通,从而使外混气室11、内混气室21之间仍保留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外混气通道12不会影响到外混气室11、内混气室21之间的二次空气补充。

如图3至图4所示,混气通道32为螺旋通道,螺旋通道位于混气室31的下方,螺旋通道螺旋上升,若干引射管33的出口沿螺旋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当混气通道32为螺旋通道时,若干引射管33的出口沿螺旋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使螺旋通道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引射管33,使混合气流在螺旋通道中的流动性能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在本实施例中,引射结构3为两个,分别为外引射结构1、内引射结构2;相对应地,外混气通道12、内混气通道22均可设置为螺旋通道,外混气通道12环绕于内混气通道22的外部,使外引射结构1、内引射结构2相互独立的同时,整个燃烧器的结构紧凑。

图4至图5所示为调节片34在引射管33中的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

引射管33的外周面设有连通至引射管33内的插入槽331;调节片34的外表面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滑动表面341和位于两滑动表面341之间的环周面342,环周面342形成向内凹陷的调节凹孔343,调节凹孔34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滑动表面341设置。

引射结构3还包括支撑杆35,支撑杆35具有支撑端351,支撑端351插入调节凹孔343中,支撑端351的外周面与调节凹孔343的内周面相配合,调节片34能在支撑端351上沿调节凹孔343的延伸方向移动;支撑端351连同调节片34进入插入槽331中,调节片34的形状与插入槽331的形状相适应,调节片34的环周面342的形状与引射管33的内周面相配合。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调节片34的两滑动表面341与插入槽331相接触,调节片34的调节凹孔343与支撑端351相接触,调节片34可以在支撑端351上移动,使调节片34伸入引射管33内的面积产生变化。当调节片34移动至最内部时,调节片34的环周面342与引射管33的内周面完全贴合,调节片34将引射管33完全封闭。当调节片34下移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的引射管33的径向导通面积,确定调节片34的下移位置。

如图5所示,引射管33包括喇叭段332和过渡段333,喇叭段332的一端为引射管33的引射入口334,喇叭段332的直径沿远离引射入口334的方向逐步减小,过渡段333连接于喇叭段332远离引射入口334的一端,调节片34设置于过渡段333内,即将插入槽331开设于过渡段333。将调节片34设置于喇叭段332后方的过渡段333,使调节片34对引射管33的引射能力的调节更加地有效。

如图1至图4、图6所示,引射结构3还包括分气座36,分气座36位于引射管33的下方,分气座36上设有燃气出口361,燃气出口361与引射管33的入口同轴设置。

分气座36的燃气出口361用于输出燃气,燃气经燃气出口361、引射管33的引射入口334进入引射管33,再从引射管33、混气通道32进入混气室31。

其中,引射结构3还包括喷嘴37,燃气出口361上安装有喷嘴37,喷嘴37面向引射管33的引射入口334同轴设置。经喷嘴37的引射后,喷嘴37喷出的燃气带动周围空气进入引射管33中,形成混合气流。

如图6所示,分气座36包括底座362和分气管363,底座362内形成进气腔364;进气腔364与分气管363的入口相连通,分气管363的出口为燃气出口361。其中,分气座36还设有燃气进口365,燃气进口365用于输入燃气,燃气进口365与进气腔364相连通。

当引射管33的数量为多个时,相对应的分气管363、喷嘴37的数量与引射管33的数量相同;分气管363、喷嘴37与引射管33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分气管363所连通的进气腔364的数量也与引射管33的数量相同,每个分气管363连通一个进气腔364,每个进气腔364为一个独立的腔室。

如图4所示,支撑杆35可固定在分气座36上。具体而言,分气管363具有沿大致水平的方向延伸的水平段366,而相对应的引射管33位于分气管363的上方,引射管33的延伸方向与燃气出口361及喷嘴37同轴。支撑杆35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段366的外周面上,支撑杆35的另一端为伸入引射管33内的支撑端351。通过将支撑杆35固定在分气座36上,使引射结构3整体结构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引射结构3为两个,分别为外引射结构1、内引射结构2,外引射结构1的外引射管13的数量为三个,内引射结构2的内引射管23的数量也为三个。相对应地,分气座36的分气管363、进气腔364、燃气进口365和喷嘴37的数量为六个,每个外引射管13或内引射管23,均配套一组分气管363、进气腔364、燃气进口365和喷嘴37。每个外引射管13或内引射管23所形成的气流通道相互独立,互相之间不产生影响。

在其他实施例中,燃烧器的引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引射结构的数量的设置,取决于燃烧器所需的独立的混气室的数量。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