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3849发布日期:2021-11-16 00: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1.本技术要求申请日为2021年1月6日,发明名称为“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 2021100142214的优先权。本技术引用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3.市面上常见的燃烧器出火形式有圆火孔、槽火孔、条缝火孔等,以上出火形式都是分段式的,而环缝火盖的出火在周向上连续不间断,使锅底受热均匀,适用于大尺寸锅具或蒸煮等烹饪模式,此外环缝火盖还具有结构更简洁、加工成本更低、易清洁等优点。
4.但是,环缝火盖的出火形式很容易出现离焰或火焰熄灭的不稳现象,同时无法适应不同尺寸锅具及烹饪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环缝火盖的出火形式很容易出现离焰或火焰熄灭的不稳现象,无法适应不同尺寸锅具及烹饪模式的缺陷,提供一种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一种火盖,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若干个条缝火孔和多组稳焰孔,若干个所述条缝火孔分别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组所述稳焰孔分别设置于若干个所述条缝火孔的边缘。
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火盖不管是在高负荷或者是低负荷的情况下,通过稳焰孔能够对边缘的条缝火孔起到稳焰效果,有效避免了火盖的出火形式出现离焰或火焰熄灭的不稳现象,大大提高了火盖的稳定性。且火盖在高负荷时,能够适用于大尺寸锅具或蒸煮等烹饪模式,火盖在低负荷时,适用于小尺寸锅具或急火爆炒等烹饪模式,从而可适应不同尺寸锅具及烹饪模式。同时,通过若干个条缝火孔和多组稳焰孔两种出火形式对锅底进行加热,增加了火盖本体上的出火并实现对锅底的受热更均匀。
9.较佳地,若干个所述条缝火孔与多组所述稳焰孔分别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方向交错设置。
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保证了火盖在径向的均匀出火,使锅底受热更加均匀,不易糊锅。
11.较佳地,若干个所述条缝火孔均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底端贯穿至所述火盖本体的顶端,每组所述稳焰孔自相邻两个所述条缝火孔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条缝火孔的内壁面贯穿至另一个所述条缝火孔的边缘。
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条缝火孔与每组稳焰孔交错设置,实现火盖对锅底受热更加均匀;同时,有效加强了稳焰孔对条缝火孔的稳焰效果。
13.较佳地,所述条缝火孔与所述稳焰孔均呈倾斜状开设于所述火盖本体上,且所述条缝火孔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稳焰孔的倾斜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交错分布设置且交错出火,进一步加强了火盖的条缝火孔与稳焰孔相互稳焰的效果,同时使火盖对锅底在径向上受热更均匀。
15.较佳地,所述条缝火孔的条缝宽度为0.8~1.5mm,所述条缝火孔的出火角度为25
°
~45
°

16.较佳地,若干个所述条缝火孔与若干组所述稳焰孔呈阶梯状并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并向上设置于所述火盖本体上。
1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火盖的燃烧呈阶梯状,可以很好地适应尖底锅,且锅底受热更均匀。
18.较佳地,所述火盖本体的上具有若干个稳焰槽,若干个所述稳焰槽均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面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至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
1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稳焰槽能够实现对锅底的受热更加均匀,同时,稳焰槽能够对火盖上的若干个条缝火孔起到传火稳焰的效果。
20.较佳地,若干个所述条缝火孔分别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周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火盖本体上并形成多组呈环形的环缝孔,多组所述环缝孔与多组所述稳焰孔分别沿所述火盖本体的径向方向交错设置。
2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保证了火盖在径向的均匀出火;这种多圈布置的出火形式,保证了周向、径向的均匀出火,使锅底全方位的均匀受热,不易糊锅。
22.一种燃烧器,其特点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火盖。
2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不管是在高负荷或者是低负荷的情况下,通过稳焰孔能够对边缘的条缝火孔起到稳焰效果,有效避免了火盖的出火形式出现离焰或火焰熄灭的不稳现象,大大提高了燃烧器的稳定性。从而可适应不同尺寸锅具及烹饪模式。同时,增加了火盖上的出火并实现对锅底的受热更均匀。
24.较佳地,所述燃烧器包括混气室和分气室,所述火盖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火盖本体均连接于所述混气室上,且两个所述火盖本体与所述混气室之间形成混气腔,所述混气腔包括外腔、连接通道和内腔,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两个所述火盖本体分别位于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上并与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相连通;
25.所述分气室位于所述混气腔内并能够在所述混气腔内运动,以调节控制所述内腔与所述外腔之间的通道面积。
2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分气室控制混合气体进入内腔和外腔的流量比例,实现控制两个火盖的负荷比例,而可适应不同尺寸锅具及烹饪模式,应用范围广泛。
27.较佳地,所述混气室内具有二次空气补充口,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口位于两个所述火盖本体之间。
2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外部的空气将通过二次空气补充口进入至混气室内,空气在两个火盖本体之间并能够对两个火盖本体进行空气的补充,大大提高了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29.较佳地,所述分气室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能够在所述内腔内旋转,以调节控制所
述内腔与所述连接通道之间的通道面积。
3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分气室在内腔内旋转,能够调节控制连通口与连接通道之间的通道面积,从而实现对控制混合气体进入内腔和外腔的流量比例。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31.较佳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连接于所述混气室的底部并与所述内腔相连通。
3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基座内的混合气体将进入混气室的内腔内,通过连接通道使得内腔内的混合气体将部分会流向外腔,从而实现两个火盖都出火燃烧,加热更加均匀。
33.较佳地,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与所述混气室之间形成有附加条缝火孔,所述附加条缝火孔、若干个所述条缝火孔和多组所述稳焰孔均与所述混气腔相连通。
3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增加了附加条缝火孔使得出火数量得到进一步在增加,保证了锅底全方位受热均匀,不易糊锅,实现燃烧器加热效果更佳。同时,火盖本体设置在混气室内并形成有附加条缝火孔,使得燃烧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35.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3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37.本实用新型的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通过在火盖本体上设置稳焰孔,实现对条缝火孔起到稳焰的效果,可适应不同尺寸锅具及烹饪模式。同时,增加了火盖本体上的出火并实现对锅底的受热更均匀。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图2沿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火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火盖10
46.火盖本体1
47.条缝火孔11
48.稳焰孔12
49.稳焰槽13
50.附加条缝火孔14
51.混气室20
52.外腔201
53.连接通道203
54.内腔202
55.二次空气补充口204
56.分气室30
57.基座40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59.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至少一个火盖10。该火盖10包括火盖本体1,火盖本体1具有若干个条缝火孔11和多组稳焰孔12,若干个条缝火孔11分别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组稳焰孔12分别设置于若干个条缝火孔11的边缘。
60.在火盖本体1上通过加工开设若干个条缝火孔11和多组稳焰孔12都能够实现出火燃烧,多组稳焰孔12分别设置于若干个条缝火孔11的边缘,火盖10不管是在高负荷或者是低负荷的情况下,通过稳焰孔12能够对边缘的条缝火孔11起到稳焰效果,有效避免了火盖10的出火形式出现离焰或火焰熄灭的不稳现象,大大提高了燃烧器的稳定性。且火盖10在高负荷时,能够适用于大尺寸锅具或蒸煮等烹饪模式,火盖10在低负荷时,适用于小尺寸锅具或急火爆炒等烹饪模式,从而可适应不同尺寸锅具及烹饪模式。同时,通过若干个条缝火孔11和多组稳焰孔12两种出火形式对锅底进行加热,增加了火盖本体1上的出火并实现对锅底的受热更均匀。
61.若干个条缝火孔11与多组稳焰孔12分别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方向交错设置。将若干个条缝火孔11与多组稳焰孔12在火盖本体1上沿其径向方向交错设置,从而保证了火盖10在径向的均匀出火,使锅底受热更加均匀,不易糊锅。
62.若干个条缝火孔11分别沿火盖本体1的周向方向设置在火盖本体1上并形成多组呈环形的环缝孔,多组环缝孔与多组稳焰孔12分别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方向交错设置。通过将若干个条缝火孔11在火盖本体1上沿其周向分别设置,保证了火盖10在周向的均匀出火;通过将多组环缝孔与多组稳焰孔12在火盖本体1上沿其径向交错设置,保证了火盖10在径向的均匀出火;这种多圈布置的出火形式,保证了周向、径向的均匀出火,使锅底全方位的均匀受热,不易糊锅。
63.如图6所示,若干个条缝火孔11均自火盖本体1的底端贯穿至火盖本体1的顶端,每组稳焰孔12自相邻两个条缝火孔11中的其中一个条缝火孔11的内壁面贯穿至另一个条缝火孔11的边缘。条缝火孔11的出火角度将向上出火,通过将稳焰孔12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条缝火孔11中的其中一个条缝火孔11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条缝火孔11的边缘,从而实现条缝火孔11与每组稳焰孔12交错设置,实现火盖10对锅底受热更加均匀;同时,有效加强了稳焰孔12对条缝火孔11的稳焰效果。
64.如图6所示,条缝火孔11与稳焰孔12均呈倾斜状开设于火盖本体1上,且条缝火孔11的倾斜方向与稳焰孔12的倾斜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火盖10的条缝火孔11和稳焰孔12均会出火,通过交错分布设置且交错出火,进一步加强了火盖10的条缝火孔11与稳焰孔12相互稳焰的效果,同时使锅底在径向上受热更均匀。其中,条缝火孔11的条缝宽度为0.8~1.5mm,条缝火孔11的出火角度为25
°
~45
°

65.如图5和图6所示,若干个条缝火孔11与若干组稳焰孔12呈阶梯状并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方向向外并向上设置于火盖本体1上。若干个条缝火孔11与若干组稳焰孔12呈阶梯状分布设置在火盖本体1上,使得火盖10的燃烧呈阶梯状,可以很好地适应尖底锅,且锅底受热更均匀。
66.火盖本体1的上具有若干个稳焰槽13,若干个稳焰槽13均自火盖本体1的内侧面沿火盖本体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至火盖本体1的外侧面。通过稳焰槽13能够实现对锅底的受热更加均匀,同时,稳焰槽13能够对火盖10上的若干个条缝火孔11起到传火稳焰的效果。其中,若干个稳焰槽13在火盖本体1上呈辐射状间隔布置,且稳焰槽13位于周向上相邻两个条缝火孔11之间并对相邻两个条缝火孔11具有稳焰效果。
67.燃烧器包括混气室20和分气室30,火盖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火盖本体1均连接于混气室20上,且两个火盖本体1与混气室20之间形成混气腔,混气腔包括外腔201、连接通道203和内腔202,内腔202和外腔201之间通过连接通道203相连通,两个火盖本体1分别位于外腔201和内腔202上并与外腔201和内腔202相连通;分气室30位于混气腔内并能够在混气腔内运动,以调节控制内腔202与外腔201之间的通道面积。
68.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火盖10分别为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内腔202内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内环火盖进行燃烧,外腔201内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外环火盖进行燃烧。通过分气室30在混气腔内运动来调节控制内腔202与外腔201之间的通道面积,从而能够调节控制混合气体进入内腔202内和进入外腔201内的负荷比例。通过分气室30调节控制若外腔201内的负荷比例增加、内腔202内的负荷比例相对减少时,外环火盖通过若干个条缝火孔11和多组稳焰孔12实现大火燃烧,能够适用于大尺寸锅具或蒸煮等烹饪模式;通过分气室30调节控制若外腔201内的负荷比例减少、内腔202内的负荷比例相对增加时,大量负荷集中在内环火盖,通过内环火盖的若干个条缝火孔11和多组稳焰孔12实现集中燃烧,能够适用于小尺寸锅具或急火爆炒等烹饪模式。通过分气室30控制混合气体进入内腔202和外腔201的流量比例,实现控制两个火盖10的负荷比例,而可适应不同尺寸锅具及烹饪模式,应用范围广泛。
69.燃烧器还包括基座40,基座40连接于混气室20的底部并与内腔202相连通。基座40内的混合气体将进入混气室20的内腔202内,通过连接通道203使得内腔202内的混合气体将部分会流向外腔201,从而实现两个火盖10都出火燃烧,加热更加均匀。
70.在本实施例中,分气室30设置于内腔202内并能够在内腔202内旋转,以调节控制内腔202与连接通道203之间的通道面积。分气室30上开设有连通口,通过分气室30在内腔202内旋转,能够调节控制连通口与连接通道203之间的通道面积,从而实现对控制混合气体进入内腔202和外腔201的流量比例。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71.在本实施例中,火盖本体1的外侧面与混气室20之间形成有附加条缝火孔14,附加条缝火孔14、若干个条缝火孔11和多组稳焰孔12均与混气腔相连通。通过增加了附加条缝火孔14使得出火数量得到进一步在增加,保证了锅底全方位受热均匀,不易糊锅,实现燃烧器加热效果更佳。同时,火盖本体1设置在混气室20内并形成有附加条缝火孔14,使得燃烧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72.混气室20内具有二次空气补充口204,二次空气补充口204位于两个火盖本体1之间。外部的空气将通过二次空气补充口204进入至混气室20内,空气在两个火盖本体1之间
并能够对两个火盖本体1进行空气的补充,大大提高了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73.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