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冷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904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炉冷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锅炉灰渣冷却系统的发明,特别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锅炉冷灰器发明。
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除灰系统没有灰渣冷却设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灰渣排出温度高达800℃,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风冷却,这样冷却室体积大,降温效果差,造成灰尘二次污染需再次回收处理;另一种方法是直接用水喷洒将其冷却至200℃以下,以便用传送带将灰送出,这种方法同样存在环境污染严重问题,而且劳动条件极其恶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锅炉灰渣冷却系统,灰渣通过锅炉冷灰器后可迅速降低温度,改善劳动条件,消除环境污染,并为灰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锅炉冷却灰器,它有进灰管(1)、出灰管(10),其特征在于活动内套(4)由固定外套(3)支承,并可绕固定外套(3)转动;活动内套(4)设有腔体(16),其外壁固定连接着绞龙转子(5)。其最好的方式是腔体(16)与冷却介质相连,绞龙转子(5)与活动内套(4)外壁之间组成腔体(17),腔体(17)通过孔(18)与腔体(16)相连。其最好的方式还可以是固定外套(3)设有可通过冷却介质的腔体(19)。活动内套(4)由固定外套(3)支承,并可绕固定外套(3)转动,冷却介质进入活动内套(4)后一路经过腔体(16),另一路经过孔(18)进入腔体(17)然后再进入腔体(16)排出,冷却介质通过固定外套(3)的腔体(19)后排出,在绞龙转子(5)的作用下,灰渣由进灰口(1)进入绞龙转子(5)缓慢右移,运动方向与冷却介质逆向,沿途进行热量交换,灰渣温度逐渐下降,冷却介质水的温度逐步上升,最后灰渣由取灰口(10)排出,达到降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活动内套和固定外套腔体充满流动的冷却循环水,灰渣随着绞龙转子缓慢移动,热量逐步为循环水所吸收,循环水温度升高,灰渣温度降低达到了排渣要求。整个过程无粉尘污染,同时还可回收灰渣的大部分热量以供给锅炉使用,节省了燃料,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该设计运行平稳,热交换效率高,而且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
描述了锅炉冷灰器的发明。
图锅炉冷灰器的剖视图。
图面说明1-进灰管,2-固定外套出水管,3-固定外套,4-活动内套,5-绞龙转子,6-止灰轴瓦,7-旋转接头,8-活动内套进水管,9-固定外套进水管,10-出灰管,11-固定支架,12-变速箱,13-活动内套出水管,14-齿轮,15-出水口,16-腔体,17-腔体,18-孔,19-腔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活动内套(4)有腔体(16),其外壁与绞龙转子(5)焊接,绞龙转子(5)与活动内套(4)组成腔体(17),腔体(17)右侧通过孔(18)与腔体(16)连接,止灰轴瓦(6)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外套(3)上,活动内套(4)两侧分别由固定外套(3)支承,并可绕固定外套(3)转动,其两端分别连接着旋转接头(7),旋转接头(7)分别与活动内套进水管(8)、活动内套出水管(13)连接。这样活动内套(4)的冷却过程为水由活动内套进水管(8)进入,通过旋转接头(7)进入腔体(16)中的)Ⅰ腔。冷却水分两路流动,一路经孔(18)进入腔体(17)沿绞龙转子左移进入腔体(16)中的Ⅱ腔,另一路从腔体(16)中Ⅰ腔到Ⅱ腔,最后通过活动内套排水管(13)排出。冷却水从固定外套进水管(9)进入,经过固定外套(3)的腔体(19)左移由固定外套排水管(2)排出,固定外套(3)由固定支架(11)固定。变速箱(12)驱动齿轮(14)带动活动内套(4)绕固定外套(3)转动,灰渣从进灰口(1)进入,在绞龙转子(5)驱动下逐渐右移,热量逐渐与水交换,达到排放温度后经出灰口(10)排放。
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冷灰器,它有进灰管(1)、出灰管(10),其特征在于活动内套(4)由固定外套(3)支承,并可绕固定外套(3)转动;活动内套(4)设有腔体(16),外壁固定连接着绞龙转子(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冷灰器,其特征在于腔体(16)与冷却介质相连,绞龙转子(5)与活动内套(4)外壁之间组成腔体(17),腔体(17)通过孔(18)与腔体(1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冷灰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外套(3)设有可通过冷却介质的腔体(19)。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锅炉冷灰器,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是水。
专利摘要一种锅炉冷灰器,它有进灰管、出灰管,其特征在于活动内套由固定外套支承,并可绕固定外套转动,活动内套设有腔体,外壁固定连接绞龙转子,由于该冷灰器的固定外套、活动内套通有冷却循环水,这样当灰渣通过绞龙转子时,灰渣温度逐渐由冷却循环水吸收,灰渣温度可由800℃降至200℃后排出。该装置设计简单,灰渣冷却速度快,不发生灰尘污染状况,回收了灰渣的大部分热量,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文档编号F28D7/00GK2107004SQ91221720
公开日1992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19日
发明者毕群, 冯春正, 臧立波, 周兆秀 申请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站工程指挥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