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8496阅读:10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特别是涉及一种由钢筋混凝和钢桁架组成的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
现有的横流式冷却塔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在淋水填料区内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立柱和梁,它们要占去冷却塔进风面积的30%以上,增加了进风阻力,因而风机的能耗增加。并且这些梁柱附近要产生气流旋涡,影响淋水填料热力特性的发挥。另一种横流式冷却塔是采用钢结构,即用钢桁架结构。这种结构虽然能够克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但是钢材用量大,且气室部分内的钢件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极易产生腐蚀,需要经常进行防腐处理因而耗资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集中钢筋混凝土耐腐蚀和钢桁架结构的风阻小,热力特性好的优点,设计一种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包括风筒、风机、电机、进风百页窗、顶板、吸水器、淋水填料、隔墙板、配水盘托架、配水盘、进水管、水池,其特征是沿冷却塔纵向轴线上至少有三根垂直的钢筋混凝土立柱和至少三根水平的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梁连接成一个排架,在冷却塔两侧各有一个竖放的钢材制成的布水填料支架,钢筋混凝土横梁横支在排架的中间,两端支承在布水填料支架上端内侧支承点上面,横梁的上表面与立柱的上端面和上面的立柱连接梁的上表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下面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并连一起的俯视示意图。
图1-2的符号表示如下风筒1、风机2、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梁3、钢筋混凝土横梁4、钢筋混凝土立柱5、顶板6、横梁支承点7、钢制布水填料支架8、配水盘托架9、进风百叶窗10、吸水器11、淋水填料12、隔墙板13、塔间水池通道14、水池15、配水盘16、进水管17、电机18。钢制布水填料支架8是由钢管支柱和型钢制成,布水填料支架8内有淋水填料12,其顶部有配水盘托架9和配水盘16,布水填料支架8的内侧各有一个吸水器13,外侧各有一个进风百叶窗10,下面各有一个水池15。风机2和风筒1座在横梁4和上面的立柱连接梁3的上面,风筒1的下沿外面有顶板6,顶板6上面有电机18。冷却塔的两端均用FRP聚脂玻璃钢隔墙板13封闭。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可以单个使用也可2-3个并连一起使用。当风机运行时,塔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百叶窗分布,经过淋水填料与被冷却的淋水进行换热后,湿热水气再经过吸水器除去水滴进入气室,然后再经过风筒与风机送到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用钢制的淋水填料支架替代了大断面的钢筋混凝土梁和柱,使填料内的气流分布比较均匀,减小了气流旋涡提高了冷却效果。另外在气室内采用单排钢筋混凝土排架,有利于气流运动和转向,从而降低了塔体的部阻力,减小了风机的能耗。此外结构简单布局合理。
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包括风筒(1)、风机(2)、电机(18)、进风百页窗(10)、顶板(6)、吸水器(11)、淋水填料(12)、隔墙板(13)、配水盘托架(9)、配水盘(16)、进水管(17)、水池(15),其特征是a.沿冷却塔纵向轴线上至少有三根垂直的钢筋混凝土立柱(5)和至少三根水平的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梁(3)连接成一个排架;b.在冷却塔两侧各有一个竖放的钢制布水填料支架(8);c.钢筋混凝土横梁(4)横支在排架的中间,两端支承在布水填料支架(8)上端内侧支承点(7)上面,横梁(4)的上表面与立柱(5)的上端面和上面的立柱连接梁(3)的上表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其特征是布水填料支架(8)是由钢管支柱和型钢制成,布水填料支架(8)内有淋水填料(12),其顶部有配水盘托架(9)和配水盘(16),布水填料支架(8)的内侧各有一个吸水器(13),外侧各有一个进风百叶窗(10),下面各有一个水池(1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其特征是风机(2)和风筒(1)座在横梁(4)和上面的立柱连接梁(3)的上面,风筒(1)的下沿外面有顶板(6),顶板(6)上面有电机(18)。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其特征是冷却塔的两端均用FRP聚脂玻璃钢隔墙板(13)封闭。
专利摘要一种混合结构横流冷却塔,其特征是沿冷却塔纵向轴线上至少有三根钢筋混凝土立柱和立柱连接梁连接成一个排架,两侧各有一个钢制布水填料支架,钢筋混凝土横梁横支在排架中间,两端支承在布水填料支架上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钢制布水填料支架替代了大断面混凝土梁和柱,填料内气流分布均匀,旋涡小,提高了冷却效果。在气室内单排钢筋混凝土排架气流阻力降低减小了风机能耗。此外结构简单布局合理。
文档编号F28C1/00GK2190776SQ93226230
公开日1995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4日
发明者王泾, 刘文祥, 李生云, 姜安宇, 宫浚泽 申请人:宫浚泽, 王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