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783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在化工、医药、石油、电力、轻工、机械、钢铁和采暖工业中,大量使用热交换器、冷却器,以及余热回收器等,为了提高上述设备所用传热元件的换热效率,人们正在不断地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提高管内外的换热面积,用以增加热交换能力,减少设备的体积,节约能源。比如,中国专利的《双翅片换热管》(9320810.0)是将管对壁加工成环形外翅,内壁焊成直板翅片,《花瓣形翅片传热管》(93204279.1)是将管外壁加工成低螺旋翅片并对翅片切成花瓣,以及《异形双金属整体翅片管》(91210053.2)是在内壁有直肋的异型金属管的外壁上复合并挤压出翅片的整体铝翅片管等,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传热管的换热面积,但有的还存在肋或翅片容易脱落,有的流动阻力较大,有的容易穿管或漏水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专用刀具和设备对两种金属复合管的内壁直接加工成螺旋条状内肋,外壁加工成螺旋针肋而组成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就能够很大地提高传热面积,增加热交换能力,并具有复合管强度高,不穿孔不漏水,内外针肋不脱落,以及流动阻力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将两种不同的金属管复合成紧密结合的复合管,直接对复合管的内壁加工成螺旋条形内肋,外壁加工成螺旋外针肋,从而组成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可以提高传热面积,增加热交换能力,并具有复合管强度高,不穿孔不漏水,以及针肋不脱落的特征。
下面用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的组合结构图;图2是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的横断面剖视图。

图1、2所示,本双金属复合针肋管是由复合管和内外针肋组成。其特征在于由复合内衬管子的内壁加工成螺旋条形内肋4,复合基管1的外壁加工成螺旋二维三角形外针肋2而组成一个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的组合结构。其中,复合管是由铜、钢或不锈钢质的内衬管3压入铝或铜质的基管1内而组成一根紧密结合的复合管。其中,内衬管3是一个用专用刀具和设备直接拉挤压成螺旋条形内肋4的铜、钢或不锈钢质的复合内衬管,其基本参数为Ф8~32×肋高1~2×肋宽1.5~2×壁厚1.5~3毫米,内表面积可比光管大1~2倍。基管1是一个用专用刀具和设备直接铲挑成螺旋二维三角形外针肋2的铝或铜质的复合基管,其基本参数为Ф9~38×肋高5~25×肋宽1.5~3×齿距2.5~10毫米,外表面积可比光管增大2~7倍。
按照本实施例设计制造的样品,其齿宽2~3毫米,换热面积0.36~0.576平方米/米,在热介质为蒸汽和热水时,VP为Kg/平方米SF的传热系数K=38.4956×(Vp)0.6386,空气流动阻力ΔPs=0.4589×N×(Vp)1.8939。蒸汽压力的Vp可选用8~15Kg/平方米S,热水压力的Vp可选用4~10Kg/平方米S,用本实新型作传热元件,其空气压力损失可比一般换热器低1~2倍。
总之,按照本实施例设计制造的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就可以将两种不同金属管复合成紧密结合的双金属复合管,并由复合内衬管用专用刀具和设备加工成螺旋条形内肋,复合外基管用专用刀具和设备加工成螺旋二维三角形外针肋而组成双金属复合内外斜肋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大地提高换热面积,增加热变换的能力,加大传热系数,降低流动阻力,并具有复合管强度高,不穿孔不漏水,以及针肋不脱落的特性,有利于减小换热设备的体积,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可使本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在化工、医药、轻工、纺织、机械、钢铁和采暖用的热交换器、冷却器和余热回收器上得到广泛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它是由复合管和内外针肋组成,其特征在于是由复合内衬管3的内壁加工成螺旋条形内肋4,复合基管1的外壁加工成螺旋二维三角形外针肋2而组成一个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组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其特征在于复合管是由铜、钢或不锈钢质的内衬管3压入铝或铜质的基管1内而组成一根紧密结合的复合管,其中,内衬管3是一个用专用刀具和设备直接对内壁拉挤压螺旋条形内肋4的铜,钢或不锈钢质的复合内衬管,其基本参数为Ф8~32×肋高1~2×肋宽1.5~2×壁厚1.5~3毫米,内表面积可比光管增大1~2倍,基管1是一个用专用刀具和设备直接对外壁铲挑成螺旋二维三角形外针肋的铝或铜质的复合基管,其基本参数为Ф9~38×肋高5~25×肋宽1.5~3×齿距2.5~10毫米,外表面积可比光管增大2~7倍。
专利摘要一种双金属复合内外针肋管是由复合管和内外针肋组成,其复合管的铜、钢或不锈钢质内衬管的内壁加工成螺旋条形内肋,复合管的铝或铜质基管的外壁加工成螺旋二维三角形外针肋。本实用新型的内外表面积可比光管增加2~7倍,并具有强度高,不穿孔不漏水,内外针肋不脱落的特性,适合作化工、医药、轻工、纺织、机械、钢铁和采暖用热交换器、冷却器和余热回收器的传热元件,可以减小设备体积,增加热交换能力,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28F1/12GK2222897SQ95207490
公开日1996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5日
发明者蒋华贵 申请人:蒋华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