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型容积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215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强化型容积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特别是一种热交换介质不直接接触的强化型容积式换热器,它适用于蒸汽、高、低温热水等不同热煤的换热、各种建筑的生活热水供应和空调系统。
目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生活、生产或其它用途的热水供应系统中,主要采用容积式换热器或快速加热器。现有的容积式换热器一般采用大壳体、小换热管束的结构形式。因被加热流体在壳体内的流动速度很慢,故总传热系数K值很小,另外也使得换热管外表面容易结垢,影响换热效果。由于上述结构的换热器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高,所以影响其推广应用。快速加热器大多采用管壳式结构,其管束布管圆直径与壳体内径相当,尽管总传热系数较大,但流体压降大,供水水温、压力有波动、不稳定,故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型容积式换热器,它结构紧凑、集现有容积式换热器和快速加热器优点于一体,传热系数大,换热管不易结垢,换热效果好,供水温度、压力平稳,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大壳体及内装散热管束的小壳体,其中小壳体内的散热管束两端部利用大、小管箱连通,管束之间分段设置折流板,壳壁有被加热流体进、出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将快速加热器与常规容积换热器结合为一体,使被加热流体在小壳体内保持很高流速的同时,经管束之间的折流板不断折流,形成强化紊流,延长被加热流体的流程,增大换热管的过流面积,减小换热死区,流体被加热后,从小壳体进入大壳体,强化传热,所以显著提高换热效果,大幅度提高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且供水水温、压力稳定,确保使用安全。因管程加长、流速的增大以及换热管的热胀冷缩作用,使换热管具有自动除垢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卧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结构示意图。
根据
图1-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装置由大壳体3、小壳体4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可根据需要制成卧式(
图1)或立式(图2)两种。小壳体4组装在大壳体3中。小壳体4内组装有由多个强化散热管组成的管束5,管束5两端部分别配置大管箱6和小管箱10,管束5利用大、小管箱连通。散热管与管板间采用焊接或胀接的方式组装。大管箱6露出大壳体3,其内设置分程隔板7,使由大管箱6进口腔进入的热煤,从与其相通散热管中流入,再通过小管箱10流入被分程隔板7隔开的另一些散热管中,最后从大管箱6出口腔流出。小壳体4的壳壁有被加热流体进口8、出口2,其中出口2也是被加热流体进入大壳体内的进口。为延长被加热流体的流程,增大换热管的过流面积,在小壳体4的内管束5之间分段设置折流板9,使被加热流体不断被折流。大、小管箱分别用法兰和螺栓连接,将管板夹持固牢,维护、检修时,可将管束拉出,非常方便。
使用时,被加热流体从小壳体4的进口8流入,经壳体内的折流板9沿管束5分段折流,然后从小壳体4的出口2进入大壳体3中备用,最后由大壳体3的出口1流出换热器进入管网。热煤从小壳体4大管箱6的进口腔进入,被分程隔板7导入与其相通的换热管中,再由小管箱10进入其它换热管中,最后由大管箱6的出口腔流出换热器,完成换热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强化型容积式换热器,包括大壳体及内装散热管束的小壳体,其特征是小壳体内的散热管束两端部利用大、小管箱连通,管束之间分段设置折流板,壳壁有被加热流体进、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是小壳体露出大壳体端的大管箱内,设置进、出散热管束热煤的分程隔板。
专利摘要一种强化型容积式换热器,包括大壳体及内装散热管束的小壳体,其中小壳体内的散热管束两端部利用大、小管箱连通,管束之间分段设置折流板,壳壁有被加热流体进、出口。它结构紧凑、集现有容积式换热器和快速加热器优点于一体,传热系数大,换热管不易结垢,换热效果好,供水温度、压力平稳,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28D7/10GK2351733SQ99222818
公开日1999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9日
发明者钱江, 王玉, 常阳, 丰艳春, 邱广涛, 王福新, 蔡连元 申请人:机械工业部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