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残液远红外节能助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237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化气残液远红外节能助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液化气“残液”的节能助燃温控装置,特别是一种远红外辐射传热式节能助燃温控装置。
目前,液化气已成为城乡居民普遍采用的一种方便、快捷、卫生、高效的燃料。但是,每瓶液化气(15千克装)总有2-5千克不能气化燃烧而成为所谓“残液”(或称“残渣”)。气温越低,“残液”越多。究其原因,是因为液化气由多种成分组成,主要成分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统称为“碳四”、“碳五”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一个气化点(或称沸点),气温低于此温度时便不能气化,因而不能在液化气灶具上燃烧而成为所谓“残液”。其中,尤以“碳五”组分为最,它们在常温时均不能气化。其实,它们都是宝贵的能源,“残液”的存在,既浪费了能源,又枉费了开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把“残液”转化为气态燃料,从而节约能源和费用的助燃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壳体1,绝缘材料2,电热器3,温度传感器4,温度控制器5,电源插座6构成。通电后,在电热器、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的共同作用下,使置于其上的液化气钢瓶内“残液”的温度上升至气化点以上,国家标准规定的容许温度以下,从而使“残液”得以充分、安全地气化,可以在灶具上燃烧,使“残液”变成能源加以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推广;2、设计的控制温度在钢瓶容许温度(国家标准为50℃)以下,电热器处于远红外辐射状态,无明火,安全适用;3、壳体结构近似于黑体辐射型式,传热效率高;4、95%以上的“残液”均能气化燃烧,每瓶液化气(15千克装)有2-5千克“残液”能转化为气态燃料,多烧4-7天。同时,还可以免去钢瓶“抽残”的手续,既节能又省钱。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半剖视图图中,圆柱型壳体1的双层搁板内安装有绝缘材料2,电热器3,壳体内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和温度控制器5,壳体外壁安装有电源插座6。
其原理很简单将钢瓶底搁置于助燃器上,插上电源,在电热器3、温度传感器4、温度控制器5的共同作用之下,通过远红外辐射传热,就能使瓶内“残液”的温度上升至气化点以上,国家标准规定的容许温度以下,从而使“残液”充分气化,变成可以在灶具上燃烧的能源。
图中电热器3可以是通用的多种型式,温度控制器5和温度传感器4也可以是通用的多种型式。本申请人认为,采用扁带型电热器(如熨斗芯电热器)、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和可控硅温度控制器为最好。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述方式。其技术和原理是通用的和成熟的,本实用新型只是将其技术和原理用于专用的液化气残液节能助燃装置之上,一般电器、电工技术人员均可实现,这里不再缀述。
权利要求一种民用液化气“残液”的节能助燃器,具有温控装置的共同点,由壳体,绝缘材料;电热器,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电源扦座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为园柱形外观,内部结构形状近似于黑体辐射型式,且与液化气钢瓶底部形状相适应;温度控制的范围在钢瓶容许温度以下,“残液”的气化点以上,即在36℃-50℃之间,在这一温度范围,电热器处于远红外辐射状态工作。
专利摘要液化气残液远红外节能助燃器涉及一种民用液化气“残液”的节能助燃温控装置。特别是一种远红外辐射传热式节能助燃温控装置。它由壳体、绝缘材料、电热器、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电源插座构成。将气瓶置于其上,通电后,瓶内“残液”的温度上升至气化点以上,容许温度以下,充分气化成为气态燃料。每瓶15千克的液化气,约有2—5千克的“残液”可转化,能多烧4—7天,既节能又省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适用,转化率高,且成本低,易于实施推广。
文档编号F23K5/02GK2411427SQ99234289
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4日
发明者王方 申请人:王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