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113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净化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室外空气净化后与室内污浊空气相交换,净化室内空气的装置。尤其是能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杀菌,预防疾病,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
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空气净化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室内空气经过循环、过滤、吸附,来消除空气中的尘埃、烟雾和异味等。其缺陷一是它处在污浊的室内环境中进行自我循环净化,没有与外界新鲜空气充分交换,效果不明显。二是室内空气中尘埃过大时,工作一段时间,吸附的尘埃就会堵塞过滤网,不仅净化效果越来越差,还不容易清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交换机,它采用室内外空气快速交换,不仅能明显地净化室内空气,更为独到的是在流感发生季节,若给净化液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医用来苏或醋,还能有效地杀灭空气中流感等传染病菌,预防疾病,确保健康。智能型全自动远距离遥控配置,无论选择气流大小,工作时间长短,还是选择热冷空气,全在手握的遥控板上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瓶盖中插一根进气管,一根带吹风机的出气管。进气管一端戴着罗网帽伸向室外,另一端伸到净化液的底部;出气管一端伸到集液瓶口内,远离净化液面,另一端与吹风机相连伸向室内。在进气管上方平行安装一根内外气压调节单向排气管,外口安装合页片,阻止室外空气由此管道进入室内。集液瓶内装净化液到上刻度线,与瓶盖螺丝口紧密连接,再用固瓶杆和松紧螺丝把集液瓶安装平稳牢固。用遥控操作吹风机上设置的功能键控制接收台,定时、选档、开机任意选。当吹风机开始转动时,室外空气将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通过罗网帽、进气管进入净化液底部,从底部上升到净化液面上集气室的过程中,净化液吸附了空气中的尘埃、异味,杀灭传染病菌,并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达到一级净化;必要时,在集气室再用紫光管照射杀菌,达到二级净化;若需空气变热,在吹风机把集气室内被净化了的空气吹向室内的途中,再用电热丝加热。吹风机把净化了的空气吹向室内,室内的空气又通过内外气压调节单向排气管排到室外,这样不停地循环,就可以更换室内空气,达到净化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在净化空气的同时,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还可以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的发生,起到净化和保健双重作用。真实、科学、可信。原理简单,清洗、更换、操作更为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罗网帽正面构造图。
图中1.集液瓶 2.净化液 3.进气管 4.出气管 5.带管瓶盖 6.环形杀菌紫光管 7.遥控控制接收台 8.吹风机 9.空气加热丝 10.内外气压调节单向排气管 11.罗网帽 12.挂钩 13.玻璃窗·墙壁 14.固瓶弯杆 15.松紧座垫 16.松紧螺丝 17.固瓶环在
图1中,进气管[3]一端通过带管瓶盖[5]伸入集液瓶[1]内净化液[2]的底部,另一端穿透窗上的玻璃或墙壁伸向室外,外口安装一个罗网帽[11],隔离空气中大的垃圾或鸟、昆虫进入。出气管[4]一端通过瓶盖[5]伸入集液瓶[1]的瓶口内,远离净化液面,另一端与吹风机[8]接通,吹风机[8]的出气口安装空气加热丝[9]伸向室内。在进气管[3]的上部平行安装一根内外气压调节单向排气管[10]。集液瓶[1]内装净化液[2]不能超过上刻度线。将集液瓶[1]与带管瓶盖[5]螺丝口紧密连接。带管瓶盖[5]的上部内安装一环型杀菌紫光管[6]。空气加热丝[9]、吹风机[8]、环型杀菌紫光管[6]的启动全部集中在遥控控制台[7]上,用遥控操作。将固瓶环[17]、固瓶弯杆[14]套在挂钩[12]上,拧紧瓶底松紧螺丝[16],使松紧座垫[15]紧触集液瓶[1]底部。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净化交换机,在吹风机的作用下,把室外空气净化后,吹入室内,其特征是在集液瓶[1]内装净化液[2],瓶盖上插进两根通气管,一根是进气管[3],一根是带吹风机的出气管[4],进气管上方平行安装一根内外气压调节单向排气管,瓶盖内安装环形杀菌紫光管[6],进气管[3]把室外空气引入净化液底部,经净化液、紫光管净化后吹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交换机,其特征是净化液通常为自来水,在流感发生季节还能给净化液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医用来苏和醋,使空气真正变的干净、清新。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净化交换机,它是在集液瓶中装入净化液,瓶盖上安装两根通气管,一根是进气管,一根是出气管,出气管的出气口连接吹风机,吹风机转动,进气管将室外空气引入净化液底部,在自动上升到集气室的过程中,空气中的尘埃、异味和病菌被净化液吸附杀灭,再在集气室用杀菌紫光管照射净化后,被吹风机吹到室内,室内空气又通过内外气压调节单向排气管排到室外,这样不停的循环,更换室内空气,达到净化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F3/16GK2536948SQ0127709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7日
发明者周亚玲 申请人:周亚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