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交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404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火交换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改进,适用于供暖和洗浴。
目前使用锅炉是通过炉子燃烧燃料把热量传送到金属管和锅筒内的液体进行供热,如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年的《工业锅炉》书中所述,水加热主要是通过金属管导热,水处理不好,造成结垢堵管,引起爆管重大事故,由于金属表面结烟垢、结水垢和金属本身的导热阻力,使锅炉效率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水处理,而不结垢、水火之间不需要隔离层而直接交换热量。提高了热效率,经济安全,操作简单的热量转换设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需要加热的水,进入水雾化发生器,安装在特制烟囱底部(炉筒),水在内部发生雾化并上升与燃烧物质发生直接交换产生水汽共腾上遇水膜发生器后形成水,顺着金属壁二次加热,部分蒸汽上升到多层金属网(即集水器)冷却,形成雨淋下降三次加热,使其充分利用余热,提高了热效率。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射流式燃烧器经过二次射流,三次混合,二次风门控制,数个火嘴汇集一个总燃烧筒燃烧,燃烧充分。水的雾化器安装在燃烧器水平线下面,热量能够充分与水面接触交换,安装在上部水膜发生器和集水器收集汽水,水沿着筒壁均匀分布下降,火燃烧后直接进行换热,水在极短时间(6秒内)达到理想的温度,与同热量锅炉比较可节约材料6倍,操作方便,提高了热效率。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燃烧器的火嘴A放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本发明的构成参照图1、图2,炉脚板1、支腿2、出水管3、进水管4、水位计5、炉底板6、热量交换室7、水雾化器8、出水包9、炉本体10、水膜发生器11、连接板12、集水器13、炉顶板14、烟囱15、二次风门16、空气道17、燃烧室18、火嘴19、三次混合室20、一次混合室21、一次混合套22、一次风门23、燃料气24、固定支架25、气嘴26、内燃烧套27、火嘴燃烧套28、射流喷嘴29、燃烧总桶盖板30、混合气加温套31、三次混合室外套32、燃烧总桶33、空气道外套3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炉脚板1下面接触于地面,其上固定支腿2,需要三个或数个与炉底板6固定连接,出水管3和进水管4与炉底板6固定连接,进水管4居中,其上部适当位置固定连接,出水包9分别固定连接雾化器8,三个或数个水雾化器是具有满足要求封闭空腔,其上面开有通孔,通孔是根据一定技术参数,满足雾化条件,通孔直径要大于3mm,以防堵塞。水位计5固定连接在炉本体10,其下部开有通孔,当水位超出要求水面时则溢流。热量交换室7是空腔,其下部保持一定水位,上部有充足空间进行导热、对流、辐射,其炉顶板14下面通过三个或数个连接板12,适当距离固定集水器13(集水器13是多层金属网,其间用金属板固定)和水膜发生器11为半球形状,口朝下,炉顶板14上面固定连接烟囱15。燃烧器的二次风门16可以手动调节,使炉周围的热空气经过空气道17进入燃烧室18。火嘴19详见图2火嘴A放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固定支架25、气嘴26、内燃烧套27按照一定技术参数制做,主要作用是混合气体兼防断火功能,火嘴燃烧套28。空气道17是由环型套34固定连接在燃烧总桶33,其周围开有多孔通气和一个总火孔,燃烧总桶33固定连接在炉本体10上,并兼人孔作用,燃烧总桶盖板30与燃烧总桶33是活动连接,方便拆卸,混合气加温套31主要是对预混合气体进行提温和延长混合时间为燃烧提高了良好条件,三次混合室20是三次混合室外套32和混合气加温套31固定连接在燃烧总桶盖板30并设置观火孔一个,三次混合室20左端活动连接火嘴19,方便更换修理。射流喷嘴29活动连接在一次混合室套22左方,一次混合室套22右方一个收缩口,燃料气24为进气口,一次风门23可以手动调节,一次混合室1是由一次混合室套22固定连接在燃烧总桶盖板30,并且穿过去。
水位计5为半个圆桶形状,且口朝上。
水雾化器8为圆桶形状,顶部开有一个或数个孔。
水膜发生器11为半球形状集水器13为圆形多层金属网,并间隔一定距离。
内燃烧套27为圆桶形状,其桶底开一个孔,周围开数个孔,侧壁低部开数孔混合气加温套31为圆桶形状,桶顶部侧面有数个孔。
运行操作本发明需培训一小时或数小时可达合格操作员,本发明属常压设备,启炉先通水后点火或同时进行,停炉时先灭火后断水。
权利要求
1.水火交换炉构成有炉脚板1、支腿2、出水管3、进水管4、水位计5、炉底板6、热量交换室7、水雾化器8、出水包9、炉本体10、水膜发生器11、连接板12、集水器13、炉顶板14、烟囱15、二次风门16、空气道17、燃烧室18、火嘴19、三次混合室20、一次混合室21、一次混合套22、一次风门23、燃料气24、固定支架25、气嘴26、内燃烧套27、火嘴燃烧套28、射流喷嘴29、燃烧总桶盖板30、混合气加温套31、三次混合室外套32、燃烧总桶33、空气道外套34,水位计5为半个圆桶形状,且口朝上,水雾化器8为圆桶形状,顶部开有一个或数个孔,水膜发生器11为半球形状,集水器13为圆形多层金属网,并间隔一定距离,内燃烧套27为圆桶形状,其桶底开一个孔,周围开数个孔,侧壁低部开数孔,混合气加温套31为圆桶形状,桶顶部侧面有数个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交换炉,其特征在于水位计5为半个圆桶形状,且口朝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交换炉,其特征在于水雾化器8为圆桶形状,顶部开有一个或数个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交换炉,其特征在于水膜发生器11为半球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交换炉,其特征在于集水器13为圆形多层金属网,并间隔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交换炉,其特征在于内燃烧套27为圆桶形状,其桶底开一个孔,周围开数个孔,侧壁低部开数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火交换炉,其特征在于混合气加温套31为圆桶形状,桶顶部侧面有数个孔。
全文摘要
一种锅炉改进,炉膛下部安装水的雾化器8,上部安装水膜发生器11和集水器13,中部安装射流式燃烧器。经过2次射流,三次混合、2次风门控制、数个火嘴19汇集一个总燃烧筒33燃烧,燃烧充分。火在雾水中理想的进行交换热量,数秒内达到需要温度,与同热量燃气锅炉比较可节约钢材数吨或几十吨,运行经济,操作简单、安全。
文档编号F24H1/10GK1431435SQ0210001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8日
发明者李永德 申请人:李永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