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259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板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板采暖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地板基材上敷设平面加热单元2,在该平面加热单元2上面敷设有地板装修材3的地板采暖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地板采暖装置是在地板基材1上敷设有平面加热单元2,该平面加热单元2上面配设有地板装修材3,其特征在于在平面加热单元2由热传导材质形成的表面面板21上用加热线22设置平面电路,同时加热线22的里侧设置缓冲层23,平面加热单元2中去掉未配置有上述加热线22的部分,形成贯穿厚度方向的支撑体填充区24,在敷设于地板基材1上的平面加热单元2中各支撑体填充区24内填充有其厚度薄于平面加热单元2的支撑体4,由支撑体4支撑敷设于平面加热单元2上的地板装修材3,使地板装修材3压缩缓冲层23。
该地板采暖装置,可根据实际地板采暖面积灵活选择两个独立部件平面加热单元2和地板装修材3,并能既高效又便宜地安装地板采暖装置。另外,当步行于地板装修材3的上面时,缓冲层23被地板装修材3压缩一定程度的同时会针对步行时的负荷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因此该缓冲层23可以有效吸收步行时所产生的冲击。地板装修材3的表面外观设计不受加热元件2的限制,可自由选择其表面外观设计符合业主喜好的地板装修材3。另外地板装修材3被支撑体4所支撑着,因此平面加热单元2不易被施加在地板装修材3上的负荷所挤压破损。
在本实用新型中,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固定在支撑体4上为宜,以使相邻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中至少一部分连接部位于支撑体4的上方。这种结构中即使步行时的负荷作用于该连接部上,该连接部也不会向下挠曲,可以保证安全步行,同时该连接部周边的平面加热单元2也不会受损。
支撑于支撑体4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由条形突起(tongue)31和凹条(groove)32的嵌接接合(tongue and groove joint)形成,并用胶粘剂进一步固定相邻的两个连接部,同时该连接部由胶粘剂固着于支撑体4上为宜。此时相邻两个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不易发生错位变形,可保证步行的安全。此外,用钉子等固定部件5将构成嵌接接合的条形突起31侧的连接部临时固定在支撑体4上为宜,此时胶粘剂固化之前条形突起31侧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可通过固定部件5确实保持其固定状态,而且嵌合于该条形突起31的凹条32侧的地板装修材3连接部也不会脱离支撑体4。
另外,可以从平面加热单元2的一侧缘部形成细长型的支撑体填充区24,同时还设置相连于另一侧缘部的多个矩形状加热块25,此时即使平面加热单元2的面积较大,也可将支撑体4填充在其中心区域里,可用支撑体4全面保护平面加热单元2,使之避免受到地板装修材3上面的步行负荷的破坏。
并且,加热线22最好由加热软线制成。与用印刷电路布线构成加热线时相比,由加热软线构成加热线22时加热软线的弯曲疲劳强度更大,平面加热单元2也就更加耐用。另外,当步行负荷较大,使地板装修材3发生弯曲时,加热软线通过缓冲层23直接接触于地板基材1之后地板装修材3不会继续弯曲。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由于本实用新型地板采暖装置采用了上述结构,因此可根据实际地板采暖面积灵活选择两个独立部件平面加热单元2和地板装修材3,既高效又便宜地安装地板采暖装置。又,当步行于地板装修材3的上面时,被地板装修材3压缩成一定程度的缓冲层23针对步行时的负荷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因此该缓冲层23可以有效吸收步行时所产生的冲击。并且,地板装修材3的表面外观设计不受加热元件2的限制,可自由选择其表面外观设计符合业主喜好的地板装修材3。另外地板装修材3被支撑体4所支撑着,因此平面加热单元2不易被施加在地板装修材3上的负荷所挤压或破损,且加热线22也不易被断开。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地板采暖装置中,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固定在支撑体4上,使相邻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中至少一部分连接部位于支撑体4的上方,因此即使步行时的负荷作用于该连接部上,该连接部也不会向下挠曲,可以保证安全步行,同时该连接部周边的平面加热单元2也不容易受损。
再者,支撑于支撑体4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由条形突起31和凹条32的嵌接接合形成,并用胶粘剂进一步固定了相邻的两个连接部,同时该连接部由胶粘剂固着于支撑体4上,因此相邻两个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不易发生错位变形,可保证步行的安全。另外,用钉子等固定部件将构成嵌接接合的条形突起31侧的连接部临时固定在支撑体4上,所以胶粘剂固化之前条形突起31侧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可通过固定部件5确实保持其固定状态,而嵌合于该条形突起31的凹条32侧的地板装修材3连接部也不会脱离支撑体4,因此可以缩短地板采暖装置的安装施工时间。
还有,由于从平面加热单元2的一侧缘部形成有细长型的支撑体填充区24,同时还设有在另一侧缘部相连的多个矩形状加热块25,因此即使平面加热单元2的面积较大,也可将支撑体4填充在其中心区域里,可用支撑体4全面保护平面加热单元2上层,使之避免受到地板装修材3上面的步行负荷的破坏。
并且,与用印刷电路布线构成加热线22时相比,由加热软线构成加热线22时加热软线的弯曲疲劳强度更大,平面加热单元2也就更加耐用。又,当步行负荷较大,使地板装修材3发生弯曲时,加热软线可通过缓冲层23直接被地板基材1所支撑,防止地板装修材3继续弯曲,因此使用者在步行不会感觉到不稳定感。
图2是实施例中所示的平面加热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平面加热单元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用于平面加热单元的加热线的部分立体图。
图5是说明上述实施例中地板采暖装置敷设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6是说明上述实施例中地板采暖装置敷设状态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7是上述实施例中敷设地板装修材之前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8是上述实施例中地板装修材上施加负荷时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是实施例中所示的平面加热单元2的立体图。图中纵向长度L约为1800mm,宽W约为1200mm。图3是平面加热单元2的部分剖面图。图4是用于平面加热单元2的加热线22的部分立体图。如图所示,由加热软线构成的加热线22设在平面加热单元2中由铝等导热材料形成的表面面板21的里侧内,形成了锯齿状的发热用电路。表面面板21的作用是将加热线22所产生的热量有效传导至整个表面,形成均热状态。如图4所示,该加热软线中聚酯纤维等绝缘芯体221上螺旋缠绕金属导线,金属导线上通电之后变成发热线222,发热线222的表面上又用绝缘树脂覆盖形成了包覆层223。加热线22的里侧设有缓冲层23,该缓冲层23为纤维无纺布、尿烷树脂或苯乙烯树脂等发泡体。平面加热单元2中去掉未配置有上述加热线22的部分之后形成了贯穿厚度方向的支撑体填充区24。图2中的平面加热单元2由其一侧缘部开始形成了3个细长的支撑体填充区24,并且在另一侧缘部26中形成了4个矩形的小型支撑体填充区24。因此该平面加热单元2上形成了4个矩形加热块25,这些矩形加热块25在另一侧缘部26相连。实施例中两张平面加热单元2、2并列设置在地板基材上1上。当平面加热单元2敷设于地板基材1时各支撑体填充区24内填充有与其形状相对应的支撑体4。此时平面加热单元2的高度高出支撑体4约0.5mm。但是敷设地板装修材3之后缓冲层23被压缩,该平面加热单元2、支撑体4和前述复合围板6处于同一个高度。地板装修材3属细长型,敷设后与填充在平面加热单元2细长型支撑体填充区24内的支撑体4相垂直。因此地板装修材3的纵向长度最好是固定于地板基材1上的细长型支撑体4间间隔的整数倍。
图5是说明上述实施例地板采暖装置敷设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6是说明上述实施例地板采暖装置敷设状态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图7是实施例中敷设地板装修材之前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如图所示,支撑体4被固定于地板基材1的上面。该支撑体4用于支撑地板装修材3,因此也叫作小补强筋(small floor joist)。支撑体4用胶粘剂固定在地板基材1上,如图6、7所示,在胶粘剂被固化之前需用钉子等固定部件5将支撑体4固定在地板基材1上(请参照图6或图7)。相邻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位于支撑体4的上面,其中一个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设有条形突起31,而另一个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设有凹条32。该条形突起31是指突出于地板装修材3的端面并延向地板装修材3的纵向连续形成的细长型突起。而该凹条32是指连续形成于地板装修材3纵向端面的细长型凹沟,可与上述的条形突起31相结合。相邻的两个地板装修材3、3的连接部通过该条形突起31和凹条32之间的嵌合形成了所谓的嵌接接合。该连接部中条形突起31和凹条32间通过胶粘剂结合,同时又用胶粘剂将其粘接在支撑体4上侧。并且用钉子等固定部件5将构成嵌接接合的条形突起31侧的连接部固定于支撑体4上,当作胶粘剂固化之前的临时固定手段。
图8是表示当实施例地板装修材3上施加负荷时状态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如图所示,当有人步行时会施加如箭头所指的向下的负荷,随之地板装修材3发生挠曲而往下陷,此时地板基材1通过压置有由加热软线构成的加热线22的缓冲层23予以支撑作用,因此避免地板装修材3继续往下陷下去。由于当由加热软线构成的加热线22直接支撑于地板基材1上时地板装修材3停止下陷,因此不会影响所谓“步行感”。步行负荷被消除之后缓冲层23可恢复至原状。由于该缓冲层23可随负荷大小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加热线22不易被断开。如果用对压缩外力所产生的抵抗力较大的加热软线构成加热线22,则加热线22不易被断开。缓冲层23先被地板装修材3所压缩,因此可以吸收步行所产生的冲击,同时又使热传导性能优良的表面面板21紧贴于地板装修材3里侧,从而可以更好地将加热线22产生的热量传至地板装修材3的表面。用控制器13控制地板装修材3的表面温度为25℃。通常为了使使用者感到暖和,将地板装修材3的表面温度控制成高于室温20℃左右,并且为了避免低温烧伤,将地板装修材3的表面温度控制在30℃以下为宜。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部件的尺寸并不限于实施例中所示的尺寸,另外平面加热装置2的各个层的构成也可采用其它形式,并不妨碍其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地板采暖装置,在地板基材(1)上敷设有平面加热单元(2),该平面加热单元(2)上面配设有地板装修材(3),其特征在于在平面加热单元2由热传导材质形成的表面面板(21)上用加热线(22)设置平面电路,同时加热线(22)的里侧设置缓冲层(23),平面加热单元(2)中去掉未配置有上述加热线(22)的部分,形成贯穿厚度方向的支撑体填充区(24),在敷设于地板基材(1)上的平面加热单元(2)中各支撑体填充区(24)内填充有其厚度薄于平面加热单元(2)的支撑体(4),由支撑体(4)支撑敷设于平面加热单元(2)上的地板装修材(3),使地板装修材(3)压缩缓冲层(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固定在支撑体(4)上,并使相邻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中至少一部分连接部位于支撑体(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板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支撑体(4)支撑的地板装修材(3)的连接部由条形突起(31)和凹条(32)的嵌接接合构成,然后用胶粘剂固定相邻的两个连接部,同时用胶粘剂将该连接部固着于支撑体(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板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固定部件(5)将形成嵌接的条形突起(31)的连接部临时固定在支撑体(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何一种地板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平面加热单元(2)一侧缘部开始设有细长的支撑体填充区(24),并在另一侧缘部(26)设有多个相连接的矩形加热块(2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何一种地板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线(22)为加热软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板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线(22)为加热软线。
专利摘要一种价格低廉、可缓冲步行时的冲击力,且其地板装修材的可选外观图案范围较广的地板采暖装置,其中地板基材上敷设有平面加热单元,该平面加热单元上面配设有地板装修材,其特征在于由热传导材质形成的表面面板上用加热线设置平面电路,同时加热线的里侧设置缓冲层,平面加热单元中去掉未配置有上述加热线的部分之后形成了贯穿厚度方向的支撑体填充区,敷设于地板基材上的平面加热单元中各支撑体填充区内填充有其厚度薄于平面加热单元的支撑体,由支撑体支撑敷设于平面加热单元上的地板装修材,使地板装修材压缩缓冲层。
文档编号F24D13/02GK2560884SQ02242098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0日
发明者林守男, 今井章, 古川勉, 田野冈彦己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