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设备的反射罩之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850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热设备的反射罩之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有效利用电热设备的余热将液体蒸发从而加湿空气的反射罩。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取暖设备却又导致空气干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好使用加湿设备或在取暖设备上增加加湿功能。加湿功能越明显,消耗的能量就越大,这无疑就需要增加制造与使用成本的。目前的反射式电热设备(如电暖器等),其原理为电热设备的发热体的热能通过反射罩反射到目标物上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发热体的功率越大散发的热量就越大,而发热量越大对电热设备材料的要求也就越高,否则就极易造成电热设备的烧损。在实际应用当中,即使是再大功率的发热体其工作所散发的热量也不能全部通过反射罩散发到目标物上,而这部分热量在浪费的同时也对发热设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电热设备的余热,使电热设备在具有释热功能的同时又具备加湿功能的双层反射罩。这种反射罩的最大优点是,电热设备的发热功率越大,加湿效果就越明显,而且完全不用增加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反射罩由前壁和后壁双层壁体共同组成,两壁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内盛装有可蒸发液体,前壁和后壁形成的腔体的壁体上预设有一个或数个排气装置。
上述腔体内可以为一个以上相通或不相通的腔体共同组成。
所述的排气装置为成型在外壁上的排气管,使用时可直接将水由排气管注入,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内壁和外壁构成的腔体直接设计为敞口型。
腔体的底部可设有一个或数个进液、排液管,此管同时具有注水和排水的功能。
另外,为了便于使用者方便地观察腔内液体的液位,可在腔体的底部或与腔体相接通的液体盛载器皿上连通一水位观测器。
使用时,将水注入反射罩前后壁之间的腔体内,启动电热设备后,发热体(发热管或电热丝等)的热能作用到反射罩上,反射罩受热,就会将反射罩腔体内的液体加热而产生蒸汽。蒸汽达到一定量之后就会从排气装置冒出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加湿空气。在不需要加湿时将液体排去即可,操作非常简便。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效果和优点1、完全利用电热设备制暖时产生的余热加湿,有效节约了能源;2、加湿效果明显,产生的蒸汽肉眼可见;3、结构简单,安全耐用,减少了电热设备工作状态下发热管对本身设备的损坏,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1为本发明用在电暖器上的结构主视图;附图2为本发明用在电暖器上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一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附图2所示,本发明的较佳的反射罩由弧型前壁1和弧型后壁2相互焊接安装在一电暖器的发热管3的一侧,,两壁之间形成一个腔体4,后壁的上部焊接一排气管5,下部安装有一进液、排液管6,可将等液体用泵或直接水平注入该腔体4内,也可根据需要直接由排气管5注水。当电暖器工作时,其余热将腔内的水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液体蒸发并由排气管5的管口排出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加湿空气。另外在由前壁1和后壁2组成的腔体4的底部连通有一液位观测器7,通过该液位观测器7,使用者可方便地观测到腔内液位的高低,从而在液量不足时,及时加液;在使用完后,将腔体4内的残液及时处理泻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由各种适于制作的材料制作成各种形状并应用到所有电热设备领域中,极易实施,因此上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热设备的反射罩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射罩由前壁和后壁双层壁体共同组成,两壁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内盛装有可蒸发液体,前壁和后壁形成的腔体的壁体上预设有排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设备的反射罩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腔体内为一个以上腔体共同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设备的反射罩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装置为成型在外壁上的排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设备的反射罩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腔体的底部设有一进液、排液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设备的反射罩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腔体的底部或与腔体相接通的液体盛载器皿上连通有一水位观测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利用电热设备的余热将液体蒸发从而加湿空气的反射罩。该反射罩由前壁和后壁双层壁体共同组成,两壁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内盛装有可蒸发液体,前壁和后壁形成的腔体的壁体上预设有排气装置。使用时,将水注入反射罩前后壁之间的腔体内,启动电热设备后,发热体(发热管或电热丝等)的热能作用到反射罩上,反射罩受热,就会将反射罩腔体内的液体加热而产生蒸汽。蒸汽达到一定量之后就会从排气装置冒出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加湿空气。在不需要加湿时将液体排去即可,操作非常简便。
文档编号F24F6/10GK1786600SQ20051010110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9日
发明者黄应时, 刘志雄 申请人:刘志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