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操作空调自动叶窗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903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操作空调自动叶窗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空调自动叶窗(auto-shutter)的设备,特别是涉及如下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能够利用叶窗驱动器打开及关闭自动叶窗;该叶窗驱动器包括螺杆形状的旋转杆、套管、滑动件以及驱动马达;因此在驱动动力的作用下能更有效地驱动该自动叶窗,而不再利用通过传统的齿条齿轮的相互作用而实现打开及关闭的自动叶窗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调依照安装方法分为壁挂式空调和立式空调。依照空调的结构将空调分为室内装置和室外装置为一体的整体式空调;以及室内装置和室外装置相互分离的分体式空调。
此处描述这样一种分体式空调的情况,其中在室外装置中安装有用于在高温高压下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以及用于使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而在室内装置中设置有用于对冷凝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器。
传统的分体式空调中的室内机壳包括柜形的外壳,预定的零部件安装在其中;以及前盖,其形成外壳的前表面。
在前盖的下部区域形成吸入室内空气的吸气单元,而在吸气单元的上部设置排放已进行热交换的气体的出口。
而且,在出口内安装有自动叶窗,其中该自动叶窗能够在打开该出口的打开位置及关闭该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空调运行时该自动叶窗打开出口以使已进行热交换的气体从该出口排出;而在空调不运行时,自动叶窗关闭出口以使已进行热交换的气体不能从该出口排出。
同时,存在有许多与自动叶窗驱动系统相关的技术。例如,题目为“空气通风机中用于打开及关闭出口的装置(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nexit in an air ventilator)”的韩国公开专利出版物No.2001-111640(2001年12月20日)公开的一种自动叶窗驱动系统。在该公开的技术中,自动叶窗通过马达在齿条齿轮的相互作用下打开及关闭。
由于大多数传统的空调利用通过齿条齿轮相互作用打开及关闭的这种结构相对复杂的自动叶窗驱动系统,因此故障率相对较高并且维修费用增加。
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一种能够通过新方法打开及关闭自动叶窗的新技术,从而利用所使用的驱动动力更有效地驱动自动叶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的操作设备,其中自动叶窗通过具有叶窗驱动器的新系统打开及关闭自动叶窗,该叶窗驱动器包括螺杆形状的旋转杆、套管、滑动件和驱动马达,因此在所使用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更有效地驱动自动叶窗,而不再使用通过在传统的齿条齿轮结构中的齿条齿轮的相互作用打开及关闭自动叶窗的自动叶窗驱动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的操作设备,其在实施叶窗驱动器的过程中全面优化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同时减小在操作过程中旋转杆和套管之间产生的噪音并且进行平稳地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的操作设备,其能够避免在自动叶窗操作设备的操作过程中油导入驱动马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的操作设备,其避免由于为操作自动叶窗提供驱动力的驱动马达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并且使该驱动马达牢固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的操作设备,在打开及关闭空调的出口的自动叶窗的操作过程中,其通过接近传感器在自动叶窗上升及下降时精确感应自动叶窗的停止位置,即驱动马达的停止位置以使该驱动马达停止并且相对减小传感零部件的大小。
为实现本发明的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的操作设备,该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包括外壳,其上端的内部安装有具有出口的叶窗框架;自动叶窗,其可在打开该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和叶窗驱动器,其驱动该自动叶窗。该叶窗驱动器包括驱动马达,其可以正、反转;螺杆形的旋转杆,其与该驱动马达连接并由此旋转;套管,其与该旋转杆连接,并沿该旋转杆上升及下降;滑动件,其一端与该自动叶窗连接而其另一端与该套管连接;角向转动单元,当该自动叶窗从该打开位置移动到该关闭位置时,所述角向转动单元使该驱动马达和该旋转杆旋转预定的角度;和旋转杆引导件,其引导并支撑该旋转杆的旋转,其中在该叶窗框架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导轨以引导该自动叶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的操作设备,该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包括外壳,其上端的内部安装有具有出口的叶窗框架;自动叶窗,其可在打开该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和叶窗驱动器,其驱动该自动叶窗。其中该叶窗驱动器包括驱动马达,其设置用来提供打开及关闭以及移动该自动叶窗的驱动力并可以正、反转;螺杆形的旋转杆,其与该驱动马达连接并由此旋转;套管,其与该旋转杆连接,并沿该旋转杆上升及下降;和滑动件,其一端与该自动叶窗连接而其另一端与该套管连接,其中,在该叶窗框架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导轨以引导该自动叶窗。


本发明以上目的和其它优点通过参考附图对其优选实施例详细的描述将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显示依照本发明安装有自动叶窗的空调的立体图;图2是仅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叶窗框架的立体图,该叶窗框架为自动叶窗安装在空调中的自动叶窗装配部分;图3和图4是分别显示从不同的角度看图2中所示的在空调中的自动叶窗装配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和图6是分别显示图2中所示的在空调中的自动叶窗的运转状态的侧视图;图7和图8是分别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叶窗框架的立体图,自动叶窗安装于在空调中的叶窗框架;图9是仅显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自动叶窗在自动叶窗操作设备中上升并由此关闭出口时,图9显示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
图10是仅显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自动叶窗在自动叶窗操作设备中下降并由此打开出口时,图10显示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图11是显示放大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同时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叶窗的旋转杆和套管;图12是显示图9中放大的部分B的立体图,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旋转杆和驱动马达互相连接的情况;图13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旋转杆的连接器的底视图;图14是显示图7中放大的部分A的立体图,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安装了驱动马达的情况;图15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以包围驱动马达的方式固定驱动马达的固定盖的立体图;图16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叶窗的后表面的状态和滑动件的连接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出口在自动叶窗操作状态时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出口在自动叶窗操作状态时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叶窗框架和自动叶窗折叠部分互相接合的状态沿图18中线A-A切开的截面图;图20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出口在具有多个检测感应器的自动叶窗操作状态时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和图21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出口在具有多个检测感应器的自动叶窗操作状态时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分别描述依照本发明多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
图1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的安装有自动叶窗的空调的立体图。图2是仅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叶窗框架(louver frame)的立体图,该叶窗框架为自动叶窗安装在空调中的自动叶窗装配部分。图3和图4是分别显示从不同的角度看图2中所示的在空调中的自动叶窗装配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和图6是分别显示图2中所示的在空调中的自动叶窗的运转状态的侧视图。
参考图1,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外壳10,预定的装置零部件安装在其中,并且其前表面打开;以及前盖20,其与外壳10的前表面结合并且形成空调的前表面。
此处,在外壳10的侧面下部形成有将室内空气吸入外壳10的吸气单元21。而在前盖20的上部形成有出口22,用于排放通过热交换器(未显示)进行热交换而变冷的冷却气体。
在空调运行及停止时选择性打开及关闭出口22的自动叶窗50’安装成可以在出口22的正前方上下移动。
在吸气单元21和出口22之间安装有操纵面板30,操纵面板30控制空调的运行及停止、已进行热交换的空气风力、送风方向和自动叶窗50’的运行。因此,通过设置在操纵面板30中的按钮或遥控器(未显示)进行一系列控制,例如与空气制冷过程相关的空调操作。
而且,在外壳10中设置有送风机(未显示),其向上引导经由吸气单元21吸入外壳10的室内温暖空气。
此处,在外壳10内部的一侧上设置有热交换器(未显示),其与通过送风机(未显示)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并且与所接触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中,图2至图6仅示意性地示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叶窗框架40’,自动叶窗安装在该叶窗框架40’中。换句话说,图2至图6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略去了设置在出口22的区域内并且对已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方向进行调节的水平叶片和竖直叶片。
换言之,图2至图6显示自动叶窗50’及叶窗驱动器60’的安装状态,其中,自动叶窗50’可以在打开出口22的打开位置(见图5)和关闭出口22的关闭位置(见图6)之间移动,而叶窗驱动器60’驱动该自动叶窗50’。
如图2至图6所示,自动叶窗50’由叶窗驱动器60’驱动。
此处,在自动叶窗50’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向外延伸的凸起51’,使得该自动叶窗50’能够通过叶窗驱动器60’顺利地在打开出口22的打开位置(见图5)和关闭出口22的关闭位置(见图6)之间移动。在叶窗框架40’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容置并引导凸起51’的导轨41’。
此处,每个导轨41’包括竖直部分41b’及自竖直部分41b’的特定部分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41a’。所述水平部分41a’具有预定的曲率。当凸起51’分别设置在水平部分41a’中时,自动叶窗50’处于关闭位置(见图6)。
同时,驱动自动叶窗50’的叶窗驱动器60’包括驱动马达64’,其可以正、反转;螺杆形状的旋转杆61’,其与驱动马达64’连接并且因此旋转;套管62’,其与旋转杆61’连接并且沿旋转杆61’上升及下降;滑动件63’,其一端与自动叶窗50’连接,另一端与套管62’连接;角向转动单元65,当自动叶窗50’从打开位置(见图5)移动至关闭位置(见图6)时,所述角向转动单元65使驱动马达64’和旋转杆61’旋转预定的角度;以及旋转杆引导件66,其引导并支撑该旋转杆61’的旋转。
此处,该驱动马达64’可以使用市面上很容易就能得到的传统马达。因此,可以使用步进式马达或伺服马达用作驱动马达64’。即可以使用可通过操作操纵面板30而进行正反转的马达作为驱动马达64’。
滑动件63’的一端与自动叶窗50’连接,而另一端与套管62’连接。此处,套管62’和滑动件63’可以一体地制造。
不过,为了使滑动件63’的一端与自动叶窗50’的后表面结合,如图4所示设置有连接单元。作为连接单元的一个简单实例,在自动叶窗50’的后表面设置一对支架54’,然后将滑动件63’的一端设置在支架54’中并通过螺栓67和螺母68进行组合。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可以将这种螺栓67和螺母68的连接结构用在滑动件63’的另一端和套管62’之间。
同时,为了使自动叶窗50’关闭出口22,自动叶窗50’的凸起51’应当沿水平方向移动经过导轨41’的各水平部分41a’的长度。为此,除滑动件63’以外,套管62’、旋转杆61’以及驱动马达64’都应当移动经过水平部分41a’的长度。
然而,由于驱动马达64’通过固定件65c固定于叶窗框架40’,其余的元件应当围绕固定点旋转一预定的角度。为此,需要角向转动单元65。
该角向转动单元65包括多个销65a,其形成在驱动马达64’的两侧面上;一对销支座(pin block)65b,其将销65a设置在叶窗框架40’中,并且具有可旋转地包围所述多个销65a的销容置部65d;以及固定件65c,其将销支座65b固定至叶窗框架40’。传统的螺栓可以用作固定件65c。
因此,为了使自动叶窗50’从打开位置(见图5)移动至关闭位置(见图6),自动叶窗50’的凸起51’沿各导轨41’的竖直部分41b’移动然后进入各导轨41’的水平部分41a’。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补偿水平部分41a’的长度,驱动马达64’和旋转杆61’应当旋转。此处,当角向转动单元65的销65a在各固定销支座65b的销容置部65d中旋转预定的角度时,该驱动马达64’和旋转杆61’可以旋转。
在驱动马达64’和旋转杆61’通过角向转动单元65旋转预定的角度时,驱动马达64’能够由角向转动单元65支撑,但旋转杆61’不能由角向转动单元65支撑。因此,在依照本发明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中还包括用于引导并支撑旋转杆61’旋转的旋转杆引导件66。
该旋转杆引导件66包括固定板66a,其在出口22的区域内沿水平方向固定;以及细长孔66b,其穿透形成于固定板66a的板表面上并且旋转杆61’的上端插入其中。此处,细长孔66b的方向与各导轨41’的水平部分41a’一致。
当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中的操纵面板30进行操作以停止空调的运行时(即,自动叶窗从图5的状态移动至图6的状态),旋转杆61’通过驱动马达64’沿一个方向旋转。
当旋转杆61’沿一个方向旋转时,套管62’沿该旋转杆61’上升,滑动件63’向上移动。然后,自动叶窗50’的凸起51’开始沿每个导轨41’的竖直部分41b’上升,由此自动叶窗50’上升。
当自动叶窗50’的凸起51’在驱动马达64’的连续运转下经过各导轨41’的竖直部分41b’移向水平部分41a’时,角向转动单元65的销65a在各固定的销支座65b的销容置部65d中旋转预定的角度以补偿自动叶窗50’相对于出口22的角度。
在这种情况下,驱动马达64’和旋转杆61’一起向自动叶窗50’旋转预定的角度。此处,旋转杆61’的上端从固定板66a中的细长孔66b被导引向自动叶窗50’,由此该自动叶窗50’能够移动至关闭位置(见图6)。
同时,当用户准备使用空调时,他或她再次操作操纵面板30以使驱动马达64’运转。从而,旋转杆61’反转。接着,自动叶窗50’中的凸起51’分别从导轨41’中的水平部分41a’开始向竖直部分41b’移动。
接着,通过角向转动单元65旋转预定角度的驱动马达64’和旋转杆61’竖直移动并且回到原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旋转杆61’的上端在固定板66a中细长孔66b中向自动叶窗50’的相反侧移动。
当自动叶窗50’中的凸起51’分别到达导轨41’中的竖直部分41b’时,套管62’和滑动件63’在驱动马达64’的连续运转下由于旋转杆61’的旋转而下降。因此,自动叶窗50’能够使出口22打开,如图5所示。
依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自动叶窗50’通过具有叶窗驱动器60的新系统打开和关闭,该叶窗驱动器60包括旋转杆61’、套管62’、滑动件63’以及驱动马达,由此在所利用的驱动动力的作用下能更有效地驱动该自动叶窗50’,而不再使用通过传统的齿条齿轮结构中齿条齿轮的相互作用而打开及关闭自动叶窗的驱动系统。
同时,基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本发明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以各种形式实施并进行修改。
作为代表性的实例,图7至图21示出了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
图7和图8是分别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位于空调中的叶窗框架的立体图,其中,自动叶窗安装于叶窗框架。图9是仅显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自动叶窗在自动叶窗操作设备中上升并由此关闭出口时,图9显示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图10也是仅显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自动叶窗在自动叶窗操作设备中下降并由此打开出口时,图10显示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图11是显示放大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同时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叶窗的旋转杆和套管。图12是显示图9中放大的部分B的立体图,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旋转杆和驱动马达互相连接的情况。图13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旋转杆的连接器的底视图。图14是显示图7中放大的部分A的立体图,其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安装了驱动马达的情况。图15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以包围驱动马达的方式固定驱动马达的固定盖的立体图。图16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叶窗的后表面的状态和滑动件的连接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图17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出口在自动叶窗操作状态时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出口在自动叶窗操作状态时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叶窗框架和自动叶窗折叠部分互相接合的状态沿图18中线A-A切开的截面图。
图20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出口在具有多个检测感应器的自动叶窗操作状态时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出口在具有多个检测感应器的自动叶窗操作状态时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参考图7和图8,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外壳10上端的内部可分离地安装有具有出口22的叶窗框架40。
另外,在出口22的区域内设置有对已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方向进行调节的水平叶片42和竖直叶片43。
此处,在出口22中设置有自动叶窗50,所述自动叶窗50可在打开出口22的打开位置(见图18)和关闭出口22的关闭位置(见图17)之间移动,并且位于水平叶片42和竖直叶片43的正前方区域。
自动叶窗50由叶窗驱动器60驱动,这一点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样。
此处,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叶窗驱动器60主要包括旋转杆61、套管62、滑动件63以及驱动马达64作为其构件。
即,通过包括旋转杆61、套管62、滑动件63以及驱动马达64的叶窗驱动器60的相互作用,自动叶窗50进行在打开出口22的打开位置(见图18)和关闭出口22的关闭位置(见图17)之间移动的操作。
下面,将对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各构件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在自动叶窗50的两侧面上向外延伸并形成有多个凸起51。另外,在叶窗框架40的两侧面上与凸起51相对应地形成有容置并引导凸起51的导轨41。
此处,每个导轨41包括竖直部分41b以及从竖直部分41b的特定部分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41a。
根据导轨41的这种结构,当自动叶窗50的凸起51经过导轨41的竖直部分41a,并分别定位于水平部分41b中时,自动叶窗50略微向前凸出并且定位在完全关闭出口22的关闭位置。
如图7和图8所示,自动叶窗50的上端包括向内弯曲的弯曲部分52。
当自动叶窗50下降完全打开出口22时,自动叶窗50中的弯曲部分52与叶窗框架40的接触表面接合,由此具有消除自动叶窗50和叶窗框架40之间缝隙的作用(见图19)。
同时,驱动自动叶窗50的叶窗驱动器60包括螺杆形状的旋转杆61,其与驱动马达64连接并且因此旋转;套管62,其与旋转杆61连接并且沿旋转杆61上升及下降;以及滑动件63,其一端与自动叶窗50连接,另一端与套管62连接。
此处,如图11所示,旋转杆61为螺杆形状,并且安装在叶窗框架40中设置的旋转杆安装部44上,其中,所述螺旋杆61为特定长度的杆状并且其上形成有螺旋槽。
旋转杆61具有截平表面61c的结构,所述截平表面通过将螺杆形状的轴沿轴向且左右对称地削平而形成。并且,该旋转杆61具有圆形曲面R1的结构,其形成于每个螺旋槽61a起点处,而所述螺旋槽61a形成于除了截平表面61c的整个旋转杆61之上。
在套管62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有螺线62a,其对应于旋转杆61的螺旋槽61a并与该螺旋槽61a接合,由此能够进行螺旋转动。
而且,与旋转杆61的螺旋槽61a相对应而形成于套管62内圆周表面上的螺线62a形成有曲面R2,所述曲面R2与旋转杆61的曲面R1对应,其中,所述套管62内插入旋转杆61并与之连接。
在旋转杆61上形成截平表面61c和曲面R1以及在套管62上的螺线62a中形成曲面R2是为了通过减小由于旋转杆61和套管62之间接触产生的摩擦力,从而最大程度减小在操作自动叶窗50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并实现平稳转动传递操作。
由于旋转杆61上形成有截平表面61c,因此旋转杆61相对于套管62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由此必然减小摩擦力。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所产生的噪音由于摩擦力的减小而减小,并且可以实现平稳地移动。
而且,当旋转杆61和套管62通过曲面R1和曲面R2的接触结构而螺旋转动,且套管62的螺线62a经过截平表面61c然后经过位于螺旋槽61a起点的曲面R1时,弯曲部分R1和曲面R2彼此不会接触,而当经过曲面R1时必然相互表面接触。结果,通过螺旋转动进行平稳的旋转。
同时,设置有向旋转杆61和套管62之间供油的结构,从而能够通过减小自动叶窗50运行过程中旋转杆61和套管62之间的旋转摩擦而进行更平稳的旋转移动。
在旋转杆61上以特定间隔且与螺旋槽61a分开地形成有多个油槽61b。而且,在套管62的内圆周表面上等间隔地竖直形成有油槽62b,所述油槽与对应于旋转杆61的螺旋槽61a而形成的螺线62a分开。
因此,当旋转杆61通过马达64进行旋转时,套管62通过螺旋转动结构上下移动。在此,供应至油槽61b和油槽62b的油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起润滑的作用。结果,摩擦减小,能够实现更平稳的移动。
特别是,如图12所示,驱动马达64的转轴(未显示)安装入旋转杆61的下端并与旋转杆61的下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如上所述的油槽61b和油槽62b供油时,所述油沿旋转杆61向下流动并且通过由驱动马达64的转轴形成的狭小缝隙导入驱动马达64的内部。
当油导入驱动马达64时,驱动马达64可能会损坏。因此,应当避免油导入驱动马达64。
为此,沿旋转杆61的下部圆周形成防护膜61d以避免油导入驱动马达64。
因此,当进行供油并且油向下流至旋转杆61的下端时,油由于防护膜61d而向驱动马达64的外壳滴落。由此,油不会通过转轴(未显示)中的缝隙导入驱动马达64中。
参考图12和图13,在旋转杆61的下端形成有截面比旋转杆61的主体小的连接器61e,其方式为驱动马达64的转轴(未显示)与该连接器61e装配在一起并插入该连接器61e然后牢靠地固定,并且在旋转杆61的中心处形成有与驱动马达64的转轴相连的连接孔61g。
而且,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杆61具有多个加强肋61f的结构,所述加强肋61f沿周向以预定间隔形成于连接器61e的外圆周表面上。
此处,如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形成在旋转杆61中的四个加强肋61f以十字形形成在连接器61e的外圆周表面上。
如上所述,所述加强肋61f形成在设置于旋转杆61下端的连接器61e的外圆周表面上。因此,尽管由驱动马达64向旋转杆61的连接部分长时间重复施加强负载(即扭矩),由于加强肋61f使得结构强度得到增强,这样,避免旋转杆61遭到损坏。
同时,参考图16,滑动件63的一端由矩形体63a形成,在其左右侧面上设置有铰销63c,滑动件63的另一端由轴杆形的连杆部分63b形成,其中,从矩形体63a一体地伸出的中间部分略微弯曲,使该滑动件63与该自动叶窗50铰链。
如上所述,铰销63c凸出形成于滑动件63的两侧,而在自动叶窗50的后表面上形成有支架54形状的滑动组合件55。而且,在滑动组合件55中形成有销容置槽54a,所述销容置槽54a与滑动件63的铰销63c弹性地装配。
形成在自动叶窗50的后表面上的滑动组合件55具有支架54的结构,所述支架54以特定间隔左右凸出,使得滑动件63可以与自动叶窗50平稳地接合。而且,所述销容置槽54a形成在支架54上。
此处,每个销容置槽54a的开口处比铰销63c的直径略小。因此,当铰销63c装入滑动组合件55并与之接合时,铰销63c并不插入销容置槽54a,除非以较大的压力强制性推入销容置槽54a。当铰销63c与销容置槽54a结合之后,销容置槽54a的开口处弹性地恢复为初始状态。
因此,安装并插入销容置槽54a的铰销63c不会从销容置槽54a释放,除非将铰销63c从销容置槽54a强制性拔出。
另外,在连杆部分63b中形成有安装槽63e以与套管62连接。而且,在套管62上设置有与安装槽63e对应的固定凸起(未显示)。
特别是,尽管套管62和滑动件63分开制造并互相连接,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套管62和滑动件63也可以一体制造。
如上所述,根据自动叶窗50和滑动件63的组装结构,滑动件63上由矩形体63a形成的这一端安装在设置于自动叶窗50后表面的安装部54之间,同时,铰销63c和销容置槽54a相互接合,从而使得铰销63c弹性地固定在销容置槽54a中并与之连接。
因此,自动叶窗50和滑动件63的这种组装结构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彼此使用螺栓67和螺母68相互连接的情况相比相对简单。特别是,自动叶窗50和滑动件63不需要使用诸如螺栓67和螺母68等单独的连接组件就可以牢固固定,从而解决了组装过程的负担。
而且,由于自动叶窗50和滑动件63以铰接的结构装配,因此通过自动叶窗50沿导轨41移动过程中的铰链旋转能很容易进行位置校正。
同时,在图12和图14中放大显示的驱动马达64是普通的容易得到的马达,其能够正、反转,并且所述驱动马达64安装在设置于叶窗框架40的驱动马达安装部45中。
即,驱动马达64安装在叶窗框架40的驱动马达安装部45中,然后驱动马达64的转轴(未显示)装入旋转杆61的下端并与之连接。
此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具有牢固固定驱动马达64的固定结构,从而能够避免在自动叶窗50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驱动马达64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
参考图14和图15,当驱动马达64安装并固定在驱动马达安装部45中时,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使用分开制造的固定盖71。
此处,固定盖71是半圆形组件,其能够包围驱动马达64的外圆周表面。在固定盖71的内表面上连接有减震垫72。
在固定盖7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凸缘71a,每个凸缘71a均具有螺孔71b。凸缘71a通过螺孔71b与驱动马达安装部45螺纹连接并与之牢固固定。
由于驱动马达64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固定盖71而固定在叶窗框架40中的驱动马达安装部45上,则驱动马达64驱动时产生的振动被固定盖71内圆周表面上的减震垫72吸收,从而抑制了产生的振动。因此,避免了在自动叶窗50的运动过程中由于驱动马达64的运动而产生损伤的问题。
而且,由于固定盖71通过固定盖71两端的凸缘71a上设置的螺孔71b与所包围驱动马达64的内圆周表面牢固地螺纹连接,因此驱动马达64能够更牢固地固定。
同时,自动叶窗50在上升及下降时的停止位置也即驱动马达64的停止时间点通过检测单元进行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能够检测自动叶窗50的移动位置的第一接近传感器46。
此处,该检测组件主要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46,其设置在叶窗框架40的一侧;第一检测条63d,其一体地形成在滑动件63的与套管62连接的下端;以及第二检测条53,其设置在自动叶窗50一侧的上端。不过,该检测组件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
在本发明中,检测组件设置有两套检测系统。
首先,如图9和图10所示,并如在图17和图18中示出的自动叶窗50的操作过程,第一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46;以及多个第一检测条63d和多个第二检测条53,其位置根据自动叶窗50的上下运动变化并且由第一接近传感器46检测。
此处,当自动叶窗50完全关闭出口22时,第一接近传感器46位于自动叶窗50的下端(见图9和图17);而当自动叶窗50完全打开出口22时,第一接近传感器46设置在叶窗框架40上,可以位于自动叶窗50的内侧(见图10)。
另外,所述第一检测条63d和第二检测条53分别凸出且一体地形成在滑动件63和自动叶窗50的后表面上。如图9和图17所示,设置在滑动件63上的第一检测条63d向滑动件63下端的一侧延伸,即沿接触第一接近传感器46的方向,并且当自动叶窗50完全向上运动由此完全关闭出口22时,通过第一接近传感器46检测。
此处,第一检测条63d可以一体地延伸至套管62而非滑动件63。
因此,由于滑动件63的下端与套管62的下端位于同一条线上,因此不管第一检测条63是一体地延伸至滑动件63的下端还是套管的下端,检测位置是相同的。这样,功能效果不受检测结构的影响。
当自动叶窗50上升以关闭出口22时,设置在套管62或滑动件63上的第一检测条63d接近第一接近传感器46并与其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停止驱动马达64以使自动叶窗50停止。
另外,如图10和图18所示,凸出形成于自动叶窗50的后表面上的第二检测条53在自动叶窗50完全向下运动以完全打开出口22时由第一接近传感器46检测。
即,当自动叶窗50下降以打开出口22时,设置在自动叶窗50中的第二检测条53接近第一接近传感器46并与其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停止驱动马达64使自动叶窗50停止。
同时,参考图20和图21,第二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46和第二接近传感器47,所述传感器以预定间隔设置在叶窗框架40的一侧;以及第一检测条63d,其一体地延伸至与套管62(见图9)连接的滑动件63(见图9)的下端或一体地延伸至套管62。
即,第二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46和第二接近传感器47两个传感器;以及第一检测条63d,其位置在第一接近传感器46和第二接近传感器47之间变化并被检测。
此处,如上所述,当自动叶窗50完全关闭出口22时,第一接近传感器46位于自动叶窗50的下端,而当自动叶窗50完全打开出口22时,第一接近传感器46设置在叶窗框架40上,可以位于自动叶窗50的内侧。
另外,第二接近传感器47距第一接近传感器46有预定间距地设置在叶窗框架40上,并且位于第一接近传感器46的下端。
这样,如图20所示,第一接近传感器46用于检测设置在套管62(见图9)或滑动件63(见图9)中的第一检测条63d,并且当自动叶窗50上升以关闭出口22时停止驱动马达64以使自动叶窗50停止。另外,如图21所示,第二接近传感器47用于检测设置在套管62(见图10)或滑动件63(见图10)中的第一检测条63d,并且当自动叶窗50下降以打开出口22时停止驱动马达64以使自动叶窗50停止。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中的自动叶窗50的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0,以及图17和图18所示,当用户打算使用处于停止状态的空调时(从图9的状态至图10的状态,或从图17的状态至图18的状态),自动叶窗50运行以打开为避免异物进入该空调而业已关闭的出口22。从而,空调开始工作。
为此,用户手动或使用遥控器操作操纵面板30使空调开始运行。因此,驱动马达64被控制器(未显示)驱动。
当驱动马达64被驱动时,旋转杆61根据所述驱动马达64的转动方向沿一个方向旋转。
然后,插在旋转杆61中并与之连接的套管62通过螺纹的工作特性而下降,同时,与套管62和滑动件63连接的自动叶窗50开始下降。
即,与出口22的关闭位置对应的、位于导轨41的水平部分41a中的自动叶窗50的凸起51分别开始从导轨41的水平部分41a向竖直部分41b移动。
此处,当自动叶窗50的凸起51分别脱离导轨41的水平部分41a并且分别接近竖直部分41b时,自动叶窗50通过自动叶窗50和滑动件63之间的铰接关系以预定的角度铰接旋转,由此平稳地补偿自动叶窗50的移动路径。
而且,当自动叶窗50中的凸起51分别接近在导轨41中的竖直部分41b时,由于旋转杆61在驱动马达64连续操作下旋转,套管62和滑动件63下降。结果,自动叶窗50可以将出口22打开成图18的状态。
此处,自动叶窗50停止时的时间点通过如下过程确定,即设置在自动叶窗50中的第二检测条53靠近接近第一传感器46并由其进行检测,从而使控制器(未显示)停止驱动马达64。
这样,如图18和图19所示,当自动叶窗50完全降下时,自动叶窗50中的弯曲部分52对应叶窗框架40的接触表面,并且完全阻挡如下的缝隙,其中,冷空气可以利用这样的缝隙经由出口22导入。
即,当自动叶窗50完全打开时,空调运行使冷空气经由出口22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冷空气经由出口22排出,但是冷空气由于在自动叶窗50和叶窗框架40之间没有缝隙而不能导入空调。
同时,下面将描述关闭自动叶窗50的过程。当用户操作操纵面板30使空调停止时(从图10的状态至图9的状态,或从图18的状态至图17的状态),旋转杆61如上所述通过驱动马达64的驱动而旋转。
当然,此时驱动马达64的旋转方向与自动叶窗50下降时驱动马达64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旋转杆61的旋转方向与自动叶窗下降时自动叶窗50的旋转方向相反。
这样,当旋转杆61反转时,套管62沿旋转杆61上升,由此使滑动件63向上移动。
然后,自动叶窗50中的凸起51分别沿导轨41的竖直部分41b上升,由此自动叶窗50上升。
通过驱动马达64的连续运行,自动叶窗50中的凸起51经过竖直部分41b并且定位在导轨41的水平部分41a中。因此,自动叶窗50能够移动至出口22完全关闭的位置。
此处,自动叶窗50停止时的时间点通过如下过程确定,即设置在套管62或滑动件63中的第二检测条63d接近第一接近传感器46并由其检测,然后使控制器(未显示)停止驱动马达64。
同时,本发明结合了如下自动叶窗50的操作过程进行了描述,其中所述自动叶窗50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46以及第一、第二检测条63d和53。然而,对于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46和第二接近传感器47以及第一检测条63d的自动叶窗50的操作过程,只有检测位置不同于所述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46以及第一、第二检测条63d和53的自动叶窗50的检测位置,而其它的操作过程在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中相同。由此,将省略包括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46和第二接近传感器47以及第一检测条63d的自动叶窗50的操作过程。
如上所述,本发明结合多个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前提下做出多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在此详细的说明,而是由在后描述的权利要求以及本发明的技术实质进行限定。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通过一种新系统提供了打开及关闭自动叶窗的效果,其中,所述新系统具有叶窗驱动器,而所述叶窗驱动器则包括螺杆形状的旋转杆、套管、滑动件;从而在所使用的驱动动力的作用下能更有效地驱动该自动叶窗。
另外,在本发明中,形成于旋转杆和套管中的螺线以及螺线的起点分别使用预定的曲面,由此当在旋转杆和套管之间产生相互螺旋旋转时,由于软接触因而能够平稳移动。
而且,旋转杆被截平形成截平表面。因此,在旋转杆和套管之间的接触截面相对而言大大减小,由此必然减小摩擦力,因此由于摩擦力的减小而减小噪音并能够实现平稳移动。
而且,在旋转杆和套管中形成有油槽。这样,通过油槽供应作为润滑剂的油。因此,减小旋转杆和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更平稳地移动。
而且,本发明包括沿旋转杆的下部圆周的防护膜。因此,当通过油槽供油时,可以避免油导入驱动马达。
而且,设置固定盖以包围驱动马达的外圆周并且与驱动马达安装部螺接。所述固定盖包括能够吸收振动的减震垫。因此,能够避免驱动马达的振动并且使驱动马达牢固固定于驱动马达安装部。
而且,当在自动叶窗的移动过程中,本发明具有易于进行位置校正的效果。
而且,在旋转杆的外圆周周围形成有加强肋。因此,尽管扭矩集中在旋转杆和驱动马达之间的连接部分,也能够避免对旋转杆的损坏。
而且,自动叶窗的上端部分的一部分向内弯曲。因此,不会形成在自动叶窗和叶窗框架之间可能由于自动叶窗上端弯曲部分和叶窗框架的接触表面之间的不匹配而形成的缝隙,从而避免经由出口排出的冷空气导入空调。
特别是,即使在叶窗框架下前部分中设置有控制盒。冷空气也不会导入。因此,可以预先避免由于冷空气而导致的电路错误运行问题。
而且,本发明精确地感知自动叶窗的停止位置即驱动马达的停止位置。因此,自动叶窗上升及下降时自动叶窗的停止位置即驱动马达的停止位置能够由接近传感器精确地感知,由此使驱动马达停止。而且,与传统的机械组件的大小相比,本发明相对减小了在打开及关闭空调出口的自动叶窗操作过程中的传感组件的大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所述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包括外壳,其上端的内部安装有具有出口的叶窗框架;自动叶窗,其可以在打开所述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和叶窗驱动器,其驱动所述自动叶窗;其中,所述叶窗驱动器包括驱动马达,其可以正、反转;螺杆形的旋转杆,其与所述驱动马达连接并由此旋转;套管,其与所述旋转杆连接,并沿所述旋转杆上升及下降;滑动件,其一端与所述自动叶窗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套管连接;角向转动单元,当所述自动叶窗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角向转动单元使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旋转杆旋转预定的角度;和旋转杆引导件,其引导并支撑所述旋转杆的旋转,其中在所述叶窗框架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导轨以引导所述自动叶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装置,其中所述角向转动单元包括一对销,其形成在所述驱动马达的两侧面上;一对销支座,所述销支座将所述销设置于所述外壳中,并且具有多个销容置部,所述销容置部可旋转地包围所述销;和固定件,其将所述销支座固定至所述外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旋转杆引导件包括固定板,其在所述出口的区域内沿水平方向固定;和细长孔,其穿透地形成在所述固定板的板表面上,并且所述旋转杆的上端插入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装置,其中在所述自动叶窗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多个凸起,而容置并引导所述凸起的所述导轨包括竖直部分和分别从所述竖直部分的特定部分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
5.一种用于空调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所述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包括外壳,其上端的内部安装有具有出口的叶窗框架;自动叶窗,其可在打开所述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和叶窗驱动器,其驱动所述自动叶窗;其中,所述叶窗驱动器包括驱动马达,其设置用来提供打开和关闭并移动所述自动叶窗的驱动力,并可以正、反转;螺杆形的旋转杆,其与所述驱动马达连接并由此旋转;套管,其与所述旋转杆连接,并沿所述旋转杆上升及下降;和滑动件,其一端与所述自动叶窗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套管连接,其中,在所述叶窗框架的两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导轨以引导所述自动叶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所述旋转杆具有圆杆状轴的结构,具有截平表面、螺旋槽以及曲面,其中,所述截平表面通过将圆形的螺杆形状的轴沿轴向且左右对称地削平而形成,所述螺旋槽在所述旋转杆上除所述截平表面以外的整个部分上形成,而所述曲面形成于各所述螺旋槽的起点处;并且所述套管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具有与所述旋转杆的所述螺旋槽对应并与之接合的螺线,并且在所述螺线中具有与所述旋转杆的所述曲面对应的曲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在所述旋转杆上以特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与所述螺旋槽分开的油槽,并且在所述套管的内圆周表面中等间隔地竖直形成有与所述螺线分开的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沿所述旋转杆的下部圆周形成有防护膜,以避免油导入所述驱动马达中,并且所述驱动马达连接在所述防护膜的下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在所述旋转杆的所述防护膜的下端形成有截面比所述旋转杆主体小的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处形成有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转轴连接的连接孔,并且在所述连接器的外圆周表面上以特定间隔沿轴向形成多个加强肋。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所述滑动件的一端由矩形体形成,在所述矩形体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铰销,而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套管接合的另一端由轴杆形的连杆部分形成,所述连杆部分从所述矩形体一体地延伸;在所述自动叶窗的后表面上形成有滑动组合件,其中所述滑动组合件具有支架的结构,所述支架以特定的间隔凸出使得所述滑动件可以与所述自动叶窗平稳地连接。并且在所述支架上形成有销容置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套管一体地形成。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所述自动叶窗的停止位置即所述驱动马达的停止时间点由检测组件确定,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叶窗框架一侧上;第一检测条,其一体形成于所述套管的下端或与所述套管连接的所述滑动件的下端;和第二检测条,其设置在所述自动叶窗一侧的上端。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所述自动叶窗的停止位置即所述驱动马达的停止时间点由检测组件确定,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多个接近传感器,以预定的上下间隔(所述自动叶窗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间隔)设置在所述叶窗框架的一侧中;检测条,其一体形成在所述套管的下端或与所述套管接合的所述滑动件的下端中。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叶窗操作设备,其中在所述自动叶窗的上端形成有内弯曲部分,从而使得当所述自动叶窗下降完全打开所述出口时,所述自动叶窗的所述弯曲部分和所述叶窗框架的接触表面一致并彼此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空调中的自动叶窗的设备,其包括外壳,其上端的内部安装有具有出口的叶窗框架;自动叶窗,其可在打开该出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该出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和叶窗驱动器,其驱动该自动叶窗。该叶窗驱动器包括驱动马达,其可以正、反转;螺杆形的旋转杆,其与该驱动马达连接并由此旋转;套管,其与该旋转杆连接,并沿该旋转杆上升及下降;滑动件,其一端与该自动叶窗连接而其另一端与该套管连接;角向转动单元,当该自动叶窗从该打开位置移动到该关闭位置时,其使该驱动马达和该旋转杆旋转预定的角度;和旋转杆引导件,其引导并支撑该旋转杆的旋转,其中在该叶窗框架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导轨以引导该自动叶窗。
文档编号F24F13/10GK1796891SQ20051013757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文光吾, 金俊佑, 朴俊炯, 裴贞花, 丁萤福 申请人:Winia万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