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风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823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新风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电产品,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产品。属于机电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满足舒适性和工艺性的要求,普遍引入空调系统,建筑的门窗也越来越追求密封性能,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呼吸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过去大家对空气品质不太重视,甚至有的建筑把有限的新风在设计安装时不是取消就是摆个“造型”,为了“节能”或“降低”造价而尽量减少新风量的供应,使空调区域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生物污染物得不到合理转换和稀释,CO2含量超标,特别是新装饰的房间中,甲醛、氨、苯、氡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空气品质恶化,从而使在空调区域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健康受到影响,表现出如困倦、乏力、胸闷、精神恍惚、过敏、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因此,空调区域的空气品质、新风供应和节能成为建筑师和空调设计师的永恒课题。节能、可靠、简捷的新风系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直接处理到可向空调区域送风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因大量空气输入而引起温(湿)度变化,致使空调负荷增加,改变室内环境的不适感,进而提高室内工作环境的舒适性。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全新风空调机,包括空调机的系统回路,其特征在于其系统回路中的室内侧换热器至少连接有两个系统回路。
前述的全新风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系统回路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压缩机、双向热力膨胀阀、双向干燥过滤器、储液器、室外侧换热器、四通换向阀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通过四通换向阀与室外侧换热器相连,室外侧换热器连接轴流风机;压缩机通过四通换向阀以及截止阀与室内侧换热器相连,室内侧换热器分别经过分液头、截止阀、双向热力膨胀阀、双向干燥过滤器以及分液头与室外侧换热器相连;储液器的进口连接在双向热力膨胀阀的一端,储液器的平衡孔与双向热力膨胀阀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四通换向阀连接,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汽液分离器出口连接,汽液分离器的进口与四通换向阀连接;双向热力膨胀阀通过压力检测管连接在四通换向阀与汽液分离器的管路上,另外双向热力膨胀阀通过压力平衡管直接与汽液分离器相连接;室内风机与室内侧换热器相连接,上述的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回路。
前述的全新风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室内侧换热器采用两个直接蒸发式系统回路交叉布置在同一盘管中,室外侧换热器是采用两个独立的蒸发式系统回路。当一个系统工作时,能最大化的均匀利用换热器的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因此,通过换热器的气流速度较低,产生的涡旋较小,风侧阻力小,换热有效时间长,在制冷和制热过程中获得高效率。因两个压缩机的每一回路均布于盘管中,所以整个盘管面积都可以被每个压缩机回路用来冷却空气,提高了机组的效率。
前述的全新风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储液器是制热时高压侧的单管进出高压储液器。以往热泵机组制冷、制热运行时所需的制冷剂量不同;且蒸发器、冷凝器的容积大小不同,制冷、制热时所存的制冷剂量不同,制热运行时所需蒸发量少,制冷剂存在换热器内较多,从而减小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大大影响了换热效率。而配置了储液器后,制热时多余的制冷剂就存在在储液器中,而不会占用换热器的面积,影响效率。
本发明采用两个系统,由一个电路控制板进行自动控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应的开启一个或两个系统,从而实现节能及保证新风的处理温度符合要求。当电脑板的环境感温探头检测到符合一个系统或两相系统开停机的温度要求,就会做出判断,打开对应的一系统或两个系统对应的外风扇,压缩机。制热时相应的打开四通换向阀、风扇,压缩机。
全新风空调热泵机组还具有如下优点1、机组之间仅有管道无阀门,施工快捷,运行可靠;2、使用维护简单,不需配备专职运行维护班组,节省人工费;3、可根据不同业主分区设置,电费计量简单、明确、合理;4、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可行,可实现远程、编程,定年月日时运行;5、无需机房,节省了建筑使用面积;
6、采用单风管送风,不需要送排风平衡设计,采用内外机组结合,具有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进风总冷量均衡,-10℃-+45℃极限环境下能正常运行,确保室内空气品质;7、低噪音室内机、机身超小室外机;8、外平衡热力膨胀阀更稳定状态运行;9、谷轮压缩机回油技术更先进。


图1是本发明全新风空调机的室内侧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全新风空调机的一个系统回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的本发明全新风空调机,其中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外侧换热器(3)、轴流风机(4)、分液头(5)、双向干燥过滤器(6)、双向热力膨胀阀(7)、储液器(8)、室内侧换热器(9)、室内风机(10)、汽液分离器(11)、截止阀(12)、压力检测管(13)和压力平衡管(1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流程如下A 制冷循环室外新风被吸入室内铡换热器(此时作为蒸发器)将空气中的热量吸收,蒸发器内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后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流经四通换向阀,到达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后,将之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到室外换热器(此时作为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冷凝成高压的液体状态,然后进入过滤器,过滤掉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水分或杂质,过滤后的制冷剂液体流经膨胀阀,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并进入蒸发器再进行吸热,由此反复循环,达到制冷目的。
B 制热循环室外新风被吸入室内侧换热器(此时作为冷凝器)被加热,换热器中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被冷凝成高压的液体状态,经过膨胀阀节流后,压力降低气体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进入室外侧换热器(此时作为蒸发器)将室外空气中的热量吸入,而制冷剂本身则蒸发成气体,然后进入压缩机被压缩升温后进入室内换热器。
在上述的制冷、制热工况过程中,每一个组件都进行了合理的配置,以使其能満足新风处理的能力。
本发明所有机型均采用谷轮柔性涡旋式压缩机,采用非对称涡旋盘机构,使吸气到压缩机的通路最短,从而将吸气过热度降到最小,容积效率达到最大。具有可靠性高,噪音低的特点,效率比传统机型提高近30%。在空调工况下的能效比值不低于3.25。。每个压缩机系统都安装有内置过载保护装置、超高压报警和低压报警器。柔性涡旋压缩机还具有优良的防液击能力。整个压缩机都安装在减震支架上,震动极小。
本发明的热泵机组制冷、制热运行时所需的制冷剂量不同;且蒸发器、冷凝器的容积大小不同,制冷、制热时所存的制冷剂量不同,制热运行时所需蒸发量少,制冷剂存在换热器内较多,从而减小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大影响了换热效率。而在制热时高压侧配置了储液器后,制热时多余的制冷剂就存在储液器中,而不会占用换热器的面积,影响效率了。
同时本发明采用先进的外平衡双向热力膨胀阀,具有热泵用的反向流动功能。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环境温度变化之际,根据蒸发器出口的过热情况平稳地控制制冷剂流量。外平衡热力膨胀阀通过外平衡管将蒸发器出口压力传递给阀,用以补偿制冷剂流过分液器及蒸发器时的压力降影响。克服了蒸发器阻力较大时对过热度的影响。
由于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两个直接蒸发式系统回路交叉布置在同一盘管,为大温差的温度控制提供了足够和有效的换热面积,当一个系统单独工作时能有效的提高换热效果。因此,通过换热器的气流速度较低,产生的涡旋较小,风侧阻力小,换热有效时间长。在制冷和制热过程中获得高效率。因两个压缩机的每一回路均布于盘管中,所以整个盘管面积都可以被每个压缩机回路用来冷却空气,提高了机组的效率。
2、热泵机组制冷、制热运行时所需的制冷剂量不同;且蒸发器、冷凝器的容积大小不同,制冷、制热时所存的制冷剂量不同,制热运行时所需蒸发量少,制冷剂存在换热器内较多,从而减小了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影响了换热效率。而在制热时高压侧配置了储液器后,制热时多余的制冷剂就存在储液器中,而不会占用换热器的面积,影响效率了。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全新风空调机,包括空调机的系统回路,其特征在于其系统回路中的室内侧换热器至少连接有两个系统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新风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系统回路包括室内换热器、压缩机、膨胀阀、过滤器、储液器、室外侧换热器、四通换向阀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通过四通换向阀与室外侧换热器相连,室外侧换热器连接轴流风机;压缩机通过四通换向阀以及截止阀与室内侧换热器相连,室内侧换热器分别经过分液头、截止阀、双向热力膨胀阀、双向干燥过滤器以及分液头与室外侧换热器相连;储液器的进口连接在双向热力膨胀阀的一端,储液器的平衡孔与双向热力膨胀阀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四通换向阀连接,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汽液分离器出口连接,汽液分离器的进口与四通换向阀连接;双向热力膨胀阀通过压力检测管连接在四通换向阀与汽液分离器的管路上,另外双向热力膨胀阀通过压力平衡管直接与汽液分离器相连接;室内风机与室内侧换热器相连接,上述的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新风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室内换热器采用两个直接蒸发式系统回路交叉布置在同一盘管中,室外侧换热器是采用两个独立的蒸发式系统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新风空调机,其它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储液器是制热时高压侧的单管制冷剂储液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产品。属于机电产品技术领域。本发明全新风空调机的系统回路中的室内侧换热器至少连接有两个系统回路。其中的室内换热器采用两个直接蒸发式系统回路交叉布置在同一盘管中,室外侧换热器是采用两个独立的蒸发式系统回路。本发明采用两个系统,由一个电路控制板进行自动控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应的开启一个或两个系统,从而实现节能及保证新风的处理温度符合要求。室外的新鲜空气直接处理到可向空调区域送风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因大量空气输入而引起温(湿)度变化,致使空调负荷增加,改变室内环境的不适感,进而提高室内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F24F3/044GK1804483SQ200610037800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6日
发明者黄虎, 陈泽民 申请人:江苏知民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