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锅筒横置式带锅壳省煤器角管支撑结构的燃煤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60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锅筒横置式带锅壳省煤器角管支撑结构的燃煤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具体涉及一种单锅筒横置式带锅壳省煤器角管支撑结构的燃煤热水锅炉。属动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冬季采暖的我国北方地区原来较多采用小容量热水锅炉分散供暖模式,不仅锅炉热效率低,而且锅炉烟气污染排放处理难度大。随着我国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大容量热水锅炉进行集中供热越来越多,有些大中型城市甚至禁止使用14MW以下的热水锅炉。为此,近年来,用于集中供热的(29MW及以上)大容量热水锅炉得到很大发展,开发出多种锅炉结构形式,经过实际安装和运行的验证,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锅炉外形尺寸大,使得建造锅炉房的土建投资加大;2、锅炉漏风系数大,降低锅炉效率;3、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并不易清除,长期运行锅炉出力下降;4、制造工艺复杂;5、锅炉钢耗大,检修困难;6、锅炉重心高,锅炉稳定性差;7、强制循环的水阻力大,增加了热水循环泵的耗能,锅炉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大容量热水锅炉在设计、制造、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制造安装工艺简单、维修方便、节省钢材、可以长期持续保持出力的单锅筒横置式带锅壳省煤器角管支撑结构的燃煤热水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锅筒横置式带锅壳省煤器角管支撑结构的燃煤热水锅炉,它包括炉膛、锅筒、对流管束、锅壳省煤器、链条炉排、前角管、中角管、后角管、汇集集箱和分配集箱,锅炉整体采用锅筒横置式结构布置,对于整台锅炉,锅筒横置于中间部位的上方,锅筒的前下方为炉膛,炉膛由前墙水冷壁、后墙水冷壁、左侧墙水冷壁、右侧墙水冷壁围成,锅筒的后下方为对流管束和锅壳省煤器,链条炉排位于锅炉的下部,所述锅筒正下方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中角管支撑着锅筒,锅炉最前面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前角管,最后面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后角管,这六根角管与炉膛左右侧墙水冷壁的上下集箱、锅筒的进水连接管和下降管一起构成了一个锅炉的框架结构,中角管还兼作炉膛1左右侧水冷壁的下降管,前角管和后角管也分别是炉膛前后墙水冷壁下降管的一部分,所述对流管束有三排,锅炉后部上方纵向用耐火砖隔成三条烟气通道,中间烟气通道里布置了第I对流管排,两侧烟气通道里布置的是第II对流管排,锅壳式省煤器由一至三个锅壳组成,平行等高纵向布置在对流管束的下方,锅壳省煤器下部采用钢结构支撑,对流管束上端与一个横向布置的分配集箱和两个横向布置的汇集集箱相连,下端与锅壳省煤器相连。
该锅炉与其他结构的大容量热水锅炉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锅炉制造、安装简单整个锅炉采用了六根角管支撑结构,没有复杂的空间弯管和蛇形管,钢架少,因此锅炉制造工期短,安装周期和安装费用也减小。
2、锅炉热效率高且长期运行效率不变锅炉主要对流受热面一螺纹烟管设置在锅壳内,无冷空气漏入,排烟热损失小,且散热损失小,因此锅炉热效率高。锅壳式螺纹管省煤器采用合理的烟气流速,锅炉正常行时,螺纹烟管不存在积灰现象,对流管束节距大,烟尘沉积在灰斗内并随时通过落灰管排出炉外,因此锅炉出力和热效率不随运行时间延长而下降,具备理想的可持续运行出力和效率。
3、锅炉耗钢少因采用了高效的传热元件螺纹烟管,锅炉受热部件重量减小,并且锅炉前部采用角管自身支撑结构,锅壳虽采用钢架支撑,但其高度低,因此钢结构的钢耗量也明显降低。
4、锅炉外形尺寸小因采用了高效的传热元件螺纹烟管,锅炉外形尺寸明显减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省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膛1、锅筒2、对流管束3、锅壳省煤器4、链条炉排5、直立管6与7、汇集集箱9、分配集箱1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单锅筒横置式带锅壳省煤器角管支撑结构的燃煤热水锅炉,它主要由炉膛1、锅筒2、对流管束3、锅壳省煤器4、链条炉排5组成。其各组成部件的布置为一、总体结构锅炉总体采用单锅筒横置式,对于整台锅炉,锅筒2横置于中间部位的上方,锅筒2的前下方为炉膛1,炉膛1由前墙水冷壁、后墙水冷壁、左侧墙水冷壁、右侧墙水冷壁围成。锅筒2的后下方为对流管束3和锅壳省煤器4,链条炉排5位于锅炉的下部。
锅筒2正下方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中角管7支撑着锅筒,锅炉最前面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前角管6,最后面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后角管8,这六根角管与炉膛1左右侧墙水冷壁的上下集箱、锅筒2的进水连接管和下降管一起构成了一个锅炉的框架结构,中角管7还兼作炉膛1左右侧水冷壁的下降管,前角管6和后角管8也分别是炉膛1前后墙水冷壁下降管的一部分,以六根角管为主的框架结构支撑着整个锅炉(锅壳省煤器除外)重量,并通过与之相连的六个支撑座将锅炉重量传递到锅炉基础上(对于采用后进风的链条炉排,锅炉重量先由六个支撑座支撑在承重炉排的两侧风箱上,再由炉排将锅炉重量传递到锅炉基础上)。
对流管束3有三排,锅炉后部上方纵向用耐火砖隔成三条烟气通道,中间烟气通道里布置了第I对流管排,两侧烟气通道里布置的是第II对流管排。根据锅炉出力的不同,锅壳式省煤器4由一至三个锅壳组成,平行等高纵向布置在对流管束3的下方,锅壳省煤器4下部采用钢结构支撑。对流管束3上端与一个横向布置的分配集箱10和两个横向布置的汇集集箱9相连,下端与锅壳省煤器4相连。
二、烟风系统流程燃料经煤斗进入炉排面,结合从炉排下面进入的空气,燃烧后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炉膛出口向后进入布置在锅炉后部中间烟气通道里的第I对流管排,尔后从两侧翻转180°方向进入第II对流管束向前流动,最后从下方翻转180°方向进入锅壳省煤器的烟管向后流动,经后烟箱进入除尘系统。
三、水系统流程锅炉水系统循环为强制循环和自然循环串联,回水首先回到锅炉后上部的横向布置的分配集箱,通过对流管向下流动进入纵向布置的锅壳省煤器,再通过对流管向上流入两根横向布置的汇集集箱,最后通过两侧的两根连接管进入锅筒,完成了锅炉强制循环部分。水进入锅筒后,在左右水冷壁循环回路、前水冷壁循环回路、后水冷壁循环回路等四个并联的循环回路中进行自然循环,最后通过锅筒上的出水管座向系统供水。
参见图2,根据锅炉容量的大小,锅壳式螺纹烟管省煤器由一或多个锅壳组成,每个锅壳上设有进水口4.1和出水口4.5,进出水口可以是口径较大的连接管管口,也可以是直接与之相连的对流管管口;锅壳4.3内部设置螺纹管4.2、隔板4.4,隔板的数量和位置根据水的流程设置。工质在壳程内流动,烟气在管程内流动形成对流换热,工质吸热温度提高后温进入锅筒,烟气放热后降低后排除炉外,起到锅炉省煤器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单锅筒横置式带锅壳省煤器角管支撑结构的燃煤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膛(1)、锅筒(2)、对流管束(3)、锅壳省煤器(4)、链条炉排(5)、前角管(6)、中角管(7)、后角管(8)、汇集集箱(9)和分配集箱(10),对于整台锅炉,锅筒(2)横置于中间部位的上方,锅筒(2)的前下方为炉膛(1),炉膛(1)由前墙水冷壁、后墙水冷壁、左侧墙水冷壁、右侧墙水冷壁围成,锅筒(2)的后下方为对流管束(3)和锅壳省煤器(4),链条炉排(5)位于锅炉的下部,锅筒(2)正下方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中角管(7)支撑着锅筒,锅炉最前面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前角管(6),最后面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后角管(8),这六根角管与炉膛(1)左右侧墙水冷壁的上下集箱、锅筒(2)的进水连接管和下降管一起构成了一个锅炉的框架结构,中角管(7)还兼作炉膛(1)左右侧水冷壁的下降管,前角管(6)和后角管(8)也分别是炉膛(1)前后墙水冷壁下降管的一部分,所述对流管束(3)有三排,锅炉后部上方纵向用耐火砖隔成三条烟气通道,中间烟气通道里布置了第I对流管排,两侧烟气通道里布置的是第II对流管排,锅壳式省煤器(4)由一至三个锅壳组成,平行等高纵向布置在对流管束(3)的下方,锅壳省煤器(4)下部采用钢结构支撑,对流管束(3)上端与一个横向布置的分配集箱(10)和两个横向布置的汇集集箱(9)相连,下端与锅壳省煤器(4)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锅筒横置式带锅壳省煤器角管支撑结构的燃煤热水锅炉,包括炉膛(1)、锅筒(2)、对流管束(3)、锅壳省煤器(4)和链条炉排(5),锅筒(2)横置于中间部位的上方,锅筒前下方为炉膛(1),炉膛由前、后墙水冷壁、左、右侧墙水冷壁围成,锅筒后下方为对流管束(3)和锅壳省煤器(4),链条炉排位于锅炉的下部,锅筒正下方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中角管(7)支撑着,锅炉最前面和最后面左右侧各有一根直立的角管,对流管束(3)有三排,锅炉后部上方纵向用耐火砖隔成三条烟气通道,中间烟气通道里布置了第I对流管排,两侧烟气通道里布置的是第II对流管排。本实用新型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制造安装工艺简单、维修方便、节省钢材、可以长期持续保持出力。
文档编号F24H1/22GK2935003SQ20062007748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1日
发明者钱晓峰, 董黎明, 孙善东, 刘成玲 申请人:江苏双良锅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