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9834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装置,特别是一种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沥青广泛用于筑路、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管道防腐、电器元件和电缆绝缘等方面。由于对各种不同沥青的需求,形成了对沥青的深度加工的多种组合工艺和方法,也出于对沥青产品质量的要求,在对沥青的加工处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沥青进行干燥处理。由于沥青本身的物理特性,它具有软化点低、粘着性强,比重小的特点,所以目前对沥青的干燥,主要采用自然干燥和风吹干燥等方法,这样干燥的时间就很长,干燥的效率也很低,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缩短沥青干燥的时间,提高沥青干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它的横截面是上大下小的卵形圆筒结构,圆筒内的下部安装有搅拌轴1,搅拌轴1上设有桨叶2,干燥室被两块吊幕3和一块挡板4分成四个空间,分别为热交换室5、第一干燥室6、第二干燥室7和分离室8;热交换室5设有进料口9和进气口10,分离室8设有出料口11和出气口12。
上述的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进气口10处还设置有气料隔板13,干燥室上还设有检修孔及观察孔,吊幕3由多块钢板用铰链联接在一起,可拆叠掀起。干燥装置还设有支脚14其中一端的支脚14可沿水平方向滚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沥青干燥的时间,提高了沥青干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搅拌轴,2-桨叶,3-吊幕,4-挡板,5-热交换室,6-第一干燥室,7-第二干燥室,8-分离室,9-进料口,10-进气口,11-出料口,12-出气口,13-气料隔板,14-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如图1所示,整个干燥室用钢板焊接而成,它的横截面是上大下小的卵形圆筒结构,装置设有支脚14,其中一端的支脚14下面装有滚轮,可沿水平方向滚动,防止筒体热胀冷缩变性产生的内应力对设备及基础的破坏。干燥室上还设有检修孔及观察孔,以便人员进入内部维修和观察干燥室的工作情况。干燥室的下部安装有搅拌轴1,搅拌轴1上设有若干桨叶2,干燥室被两块吊幕3和一块挡板4分成四个空间,分别为热交换室5、第一干燥室6、第二干燥室7和分离室8;吊幕3由多块钢板用铰链联接在一起,可拆叠或掀起来,便于维护人员进入时增大里面的操作空间,操作更方便。热交换室5设有进料口9和进气口10,进气口10处还设置有气料隔板13,可以挡住物料不让物料堵住进气口,还可以均匀的分配热空气。分离室8设有出料口11和出气口12。出料口11设在分离室8的下方,出气口12设在分离室8的上方。
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工作时高温热空气从进气口10进入干燥室,物料从进料口9进入,气料隔板13顺利将物料导入热交换室5。搅拌轴1高速旋转,物料被安装在搅拌轴1上的桨叶2翻动和扬起,物料同高温热气体混合在一起,其表面的水份吸热后转化为水蒸气。桨叶2在翻动和扬起物料的同时又将物料从热交换室5送到第一干燥室6,物料表面的残余水分进一步被汽化。当物料又通过第二干燥室7充分干燥后,进入分离室8,在分离室8中进行料气分离,干燥后的物料从出料口11排出,低温热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从出气口12抽出,就这样干燥热空气源源不断的进入干燥室,低温热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不断的被排出,物料也在干燥室内得到完全干燥后从出料口送出,完成对沥青的干燥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横截面是上大下小的卵形圆筒结构,圆筒内的下部安装有搅拌轴(1),搅拌轴(1)上设有桨叶(2),干燥室被两块吊幕(3)和一块挡板(4)分成四个空间,分别为热交换室(5)、第一干燥室(6)、第二干燥室(7)和分离室(8);热交换室(5)设有进料口(9)和进气口(10),分离室(8)设有出料口(11)和出气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口(10)处设置还有气料隔板(13),干燥室上还设有检修孔及观察孔,吊幕(3)由多块钢板用铰链联接在一起,可拆叠掀起,干燥装置还设有支脚(14)其中一端的支脚(14)可沿水平方向滚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燥沥青用的桨叶式干燥装置,它的横截面是上大下小的卵形圆筒结构,圆筒内的下部安装有搅拌轴(1),搅拌轴(1)上设有若干桨叶(2),干燥室被两块吊幕(3)和一块挡板(4)分成四个空间,分别为热交换室(5)、第一干燥室(6)、第二干燥室(7)和分离室(8);热交换室(5)设有进料口(9)和进气口(10),分离室(8)设有出料口(11)和出气口(12)。本实用新型可以缩短沥青干燥的时间,提高沥青干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F26B3/10GK2884091SQ20062020022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日
发明者晏燕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