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接石墨化炉外置跨接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983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串接石墨化炉外置跨接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接石墨化炉生产跨接电极。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串接石墨化炉生产中所用的跨接电极一般设置在靠近炉尾处的炉子内部,其作用是将两排串接的石墨化电极生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以便通电焙烧并石墨化。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石墨块作为跨接电极,炉外顶推装置通过顶推电极以恒力施加于跨接电极上,并传递到两排串接的电极生块上并将之顶紧。由于电极生块尺寸误差以及电极生块间隙的尺寸误差,导致到达跨接电极处时两排串接好的电极生块端面产生位置上的误差,使得跨接电极安装时不能与两条串接电极中心线保持垂直,这往往导致跨接电极在组装预紧期间或运行期间被折断。由于跨接电极的形状特异且尺寸庞大,这不但造成材料的巨大损失,并立即导致停炉,而且会因为制备上的烦琐和困难,导致炉子较长时间的停产。显然,现有的串接石墨化炉跨接电极结构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容易折断、制备成本较低、并且维修容易的外置跨接电极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炉尾顶推电极(1),炉尾顶推电极(1)、顶推装置(4)均设置在石墨化炉外,顶推装置(4)在炉尾顶推电极(1)的右端;2根炉尾顶推电极(1)通过铜夹套(2)和软铜带组(3)构成串接结构。
铜夹套(2)的下部通过螺栓(5)、螺母(6)、垫圈(7)连接炉尾顶推电极(1),其上部通过螺栓(5)、螺母(6)、垫圈(7)连接软铜带组(3)。
软铜带组(3)即为跨接电极,它采用软铜带制成,柔韧性好,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由于铜夹套(2)和软铜带组(3)均有一定的重量,故在炉尾顶推电极(1)和软铜带组(3)下面要考虑适当的支撑。
炉尾跨接电极处于炉尾石墨电极尾端之上方,除自身重力外,不承受任何外力。
工作时,顶推装置(4)将炉尾顶推电极(1)顶推至某一恒力;炉尾顶推电极(1)的另一端直接作用在串接石墨化电极生块上。通电时电流依次通过炉尾顶推电极枛铜夹套枛软铜带组枛铜夹套枛炉尾顶推电极,并与串接好的两串石墨化电极生块形成一串联回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制备成本较低、维修容易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装出炉方便、使用寿命延长、避免非正常停炉等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能为企业节省运行成本,并使生产运行保持长期稳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侧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制作时,炉尾顶推电极1之一端的两侧要加工出两个对称的光滑平面,并在其上钻取9个螺栓孔,铜夹套2之上、下两个平板段上也要分别加工出9个螺栓孔;另外,软铜带组3的两端也要分别加工出9个螺栓孔,这些螺栓孔应采取配钻方法制作,各结合面应很好地贴合;安装时,先将铜夹套2用螺栓5、螺母6、垫圈7在炉尾顶推电极1的尾端从两侧夹住该电极,并使铜夹套2向上接出,再在炉尾顶推电极1的上方将软铜带组3水平安装并向后弯曲,软铜带组3的两端分别放于两处铜夹套(2)之间并用螺栓5、螺母6、垫圈7夹住,然后将各螺栓组合逐个拧紧,要求结合面紧密均匀,最后使顶推装置4将炉尾顶推电极1顶推至某一恒力,此时炉尾顶推电极1的另一端直接作用在串接石墨化电极生块上。通电即可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串接石墨化炉外置跨接电极结构,它包括炉尾顶推电极(1),其特征在于炉尾顶推电极(1)、顶推装置(4)均设置在石墨化炉外,顶推装置(4)在炉尾顶推电极(1)的右端;2根炉尾顶推电极(1)通过铜夹套(2)和软铜带组(3)构成串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接石墨化炉外置跨接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铜夹套(2)的下部通过螺栓(5)、螺母(6)、垫圈(7)连接炉尾顶推电极(1),其上部通过螺栓(5)、螺母(6)、垫圈(7)连接软铜带组(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接石墨化炉外置跨接电极结构,跨接电极结构由炉尾顶推电极、铜夹套、软铜带组通过螺栓螺母垫圈连接而成,铜夹套在炉尾顶推电极尾端从两侧夹住该电极并从上引出,软铜带组水平安装并向后弯曲,处于炉尾顶推电极之上方,通电时电流依次通过炉尾顶推电极枛铜夹套枛软铜带组枛铜夹套枛炉尾顶推电极,并与串接好的两串石墨化电极生块形成一串联回路。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制备成本较低、维修容易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装出炉方便、使用寿命延长、避免非正常停炉等优点。
文档编号F27D11/00GK2893608SQ200620200220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日
发明者陈宁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